从新人成长看三中崛起

2018-04-16 08:52李亮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承

李亮

摘 要:总结了学校对新教师培养的几点做法,从新教师成长的原因背后来挖掘一个学校内在的发展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新老传承,经验和信息的合作共享,以及新人在工作中不断地接受系统有效的锤炼,都使得三中这所小型的初中一直保持着蓬勃的朝气和强劲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传承;合作共享;锤炼;新人成长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三中学是一所坐落于临平街道梅堰小区,占地面积只有40亩的小学校。但在这个小天地里总能看到大气象,三中的教师无论年龄大小,无不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从三中新教师迅速成长可以看到三中这几年强势崛起是一种

必然。

三中在几年前招募了很多新教师,新教师在三中的迅速成长可以看出很多值得发扬的三中精神。这里面有传承、合作共享和锤炼。

一、传承

学校层面会对每一位刚毕业的新教师进行调查,根据本人意愿制定新人发展规划。学校会给每一个新教师配两个经验丰富的师傅,一个师傅指导教学,一个师傅指导班主任工作。

若说传承,班主任工作比教学工作更难做到系统,想要指导新人如何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班主任,绝不是当新人遇到问题在一旁提点几句这么简单的事情。新教师做班主任不缺热情不缺创意,最缺的是经验。

三中很多时候都是把指导工作做在事情发生前。比如在开学前,班主任召开会议简单宣布一下开学这段时间的工作流程之后,就是老班主任对新班主任传授各种避免秩序混乱的管理技巧。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指导新班主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班级秩序,指导工作细化到从学生到校时间到离校所有的时间节点,大大减轻了新老师接收管理一个班级的心理焦虑,让新教师少走弯路,避免一些由于缺乏经验而可能造成的工作失误。

在老班主任的带动下,新班主任接手的班级步入正轨之后,新班主任又要开始学习三中班级管理特色之一——学分卡制度。学分卡制度最初是由三中的老班主任周莉敏老师开始试行,经过两轮班主任共六年的时间,周老师将学分卡制度打磨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现在已经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每个班级的学分卡都会印有自己班级文化的口号或是格言,每个班级的任课老师每个星期都会领到50个学分,这50个学分由任课老师支配,奖励在本学科有进步或是表现优秀的学生。班主任的学分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每个月都要回收统计学生的学分卡,以此为依据评定每月的班级星级少年,在每周一的班级晨会上都会有家长自愿来参加颁奖仪式,星级少年的照片会第一时间推送到班级的微信群里。家长和学生都很重视星级少年的评比,学生因为想拿学分必须有好的表现,这对班级风气的建设起到了十分强大的正向的推动作用。学校为了和这种班级管理制度接轨,一个学期评选一次的星级少年就以班级星级少年评比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并在学分卡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色卡的校级奖惩制度。绿、蓝代表鼓励与赏识,黄、红代表警示与惩戒,卡片可以互相兑换、冲抵。这种学分卡制度将原本空洞的奖惩变得透明生动,这样一来,能上下一致且长期一贯地建立起稳定的评价体系,使三中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这种班级管理制度势必会成为三中高效管理的又一张名片。

新班主任对这种学分卡制度都非常喜欢,因为这种班级管理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特别容易上手,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班级学生的评价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各项评比活动也都有“分”可依,极大地减少了因为缺乏经验而造成的班主任工作的阻滞。

三中的新班主任在学会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之后,接下来又要学习如何应对班级突发事件,以及和问题学生及其家长交流的语言技巧。老班主任会在班主任会议上或是私下交流时,教导新班主任遇到突发事件何如做到不仅要学会保护学生也要保护学会自己。所谓保护自己,只是避免有些家长会对班主任正常的处理程序予以责难,虽然只是低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对新教师的心理伤害就会非常大。

新教师在三中班主任岗位上,得到的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传承,还有来自学校和前辈的保护。

二、合作共享

这是新教师到三中就业之后又一项深刻体验。

三中的集体备课是三中崛起的又一制胜法宝。三中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备课组的成员在备课的时候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每一天的每一节课贡献自己的智慧。

作为三中的金牌备课组,现八年级的英语备课组,组员结构从年龄到经验都有着很好的梯度,其中有两名刚工作并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备课组长章音老师是英语教学的权威,备课组就以章老师多年总结出来的教学模版为参考,每个成员分工合作备课,每个成员要提前将分配到自己头上的内容做好课件作为讨论初稿,组员集中就初稿进行谈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该内容的教师再整理成第二次成稿,然后放在公共文件夹内共享。组内成员把课件下载之后,再根据自己所任班级的特色进行微调。

组内成员组建的微信群里也都是对教学知识点的讨论,备课组长在一次全校大会介绍经验时,向大家展示了她这些一直舍不得删除的聊天记录,群里的备课谈论有时可以到晚上十点多。当时作为备课组长的章老师饱含深情地说,她不舍得刪,是因为这些聊天记录见证了她们组的合作共享,不仅是新老师在这种环境下迅速成长,就是自己作为老教师也从年轻教师那里获益良多。

在这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下成长的新教师自然也会培养出一种大气的共享气度。以三中家长会为例,新老班主任完全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在共享自己的优势资源。老班主任一如既往地会把家长会的整个流程的课件和各种分析表格以相关文章和新班主任分享,而新班主任也在这个时候将老教师那边承接过来的“合作共享精神”发扬光大。新教师只是比老教师少了一些经验的积累,但是新教师也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比如科技共享,新教师对最新的科技明显要比老教师更加敏锐也运用得更加熟练。比如,新教师班主任会在家长会做调查的时候改进传统的纸质调查问卷,用问卷星来做问卷,让家长只要在手机上做问卷,当场就可以知道调查统计结果,使这项工作更具有时效性。他们会在家长会筹备的时候就将这项新科技共享给其他老班主任,然后老班主任会迅速就问卷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快速推动新科技融入家长会这件事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发展。

比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三中检阅全校每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的一次盛会。所以运动会的入场式,所有的班级都会全力以赴去准备,力求能展现自己班级特有的风貌。因为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如何让自己班级能表现出选定的主题是一件非常伤脑筋的事。老班主任颇有江郎才尽之感,好在这些年轻的多才多艺的新班主任们有着用不完的热情和灵感。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每个班主任都毫不藏私地将自己的创意和大家共享。有了大量新鲜血液补充到三中班主任队伍中之后,开幕式都变得精彩纷呈。不仅仅只为自己班级考虑,还会从整个运动会开幕式整体的效果出发献计献策,争取能使每个走过主席台的班级都让人印象深刻。

三、锤炼

每个學校都会有新教师的培养计划,外出听课或是开公开课基本上也都是新老师。听课和开课都是对新教师成长极为有利的活动,是对新教师的一种磨砺。在三中经历的听课开课可能可以升级为锤炼。

三中的教师很优秀,可是因为太优秀所以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这些年三中走出的优秀教师要么在别的学校任校长、副校长,要么是做教研员或是教育局其他工作部门。三中为了可持续发展,不惜花重金大力培养年轻教师。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合作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每门学科都设立了青年教师培养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五到六人,组长由本学科优秀的老教师来担任。杭师大的指导老师会牵线搭桥,给小组成员创造很多外出听课的机会。但是小组成员每一次外出听课都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相当于把六天的工作量压缩到五天。加之杭师大的指导教授非常的认真负责,要求组员听课要按照指定的规范听课,之后还要把记在听课本上的听课记录整理成电子稿的听课记录以及听课感想。好在这些新教师耐得住辛苦,周六周日常常要加班回顾听课内容,按照杭师大的导师要求的格式及时完成并上交。不敢不尽心,唯恐丢了学校的脸,浪费了提升自我的好机会。诚然,写这样的听课笔记每一篇不亚于一篇小论文,虽然辛苦,但是含金量非常高。杭师大的指导教授有时也忍不住为年轻教师的听课记录和感想点赞,为三中教师的勤奋和聪慧点赞,有时指导教授主动将这些高质量的听课记录和听课感悟在网上发表。

年轻教师开大型的公开课,这不仅对年轻教师来讲是一件大事,对于备课组来讲同样也是一件大事。备课组甚至是整个教研大组的相关资料都会汇聚起来,给年轻教师提供参考。但是组内达成一致的做法就是尊重年轻教师自己的想法,支持他们自己的创造,组内成员需要做的只是将新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的表达呈现得更顺畅更合理。

开公开课准备难度最大的是科学课,因为科学课总是有太多的实验需要准备。虽然在平时的备课中实验也一直是组内成员谈论的热点,但是在这种大型公开课上,想要做到让人耳目一新是非常伤脑筋的——实验设计要巧妙,器材要给力……因为有实验,所以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概率就大大增加。所以科学组的新教师通过开设公开课成长,是要经历最痛苦的锤炼的。

从第一遍试讲开始,就有组内成员给每个环节计时,课后分析上课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帮助新教师调整上课的节奏;另有组员会负责记录新教师上课时的所有提问,课后分析每一个问题设计得是否有效合理;再有组员关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还有组员负责把握整体思路调整或是学案设计等。

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听课结果和分析建议,新教师要根据这些意见作出快速的调整,在第二天再试讲,同组成员继续跟踪听课,再集中讨论,上课教师再修改……可以说每一次开设公开课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的修改创新的过程对新教师而言都是一种锤炼,开一次公开课就是完成一次蜕变。

借用一位新教师的话:“在三中很累但是很幸福。在这里,我遇到任何困难都不用害怕,因为自己的身后总是站着一个强大的集体;在这里,我愿意付出辛苦和努力,因为不想辜负那些一直帮扶着自己的可爱同事;在这里,我变得越来越自信,因为同样长的时光馈赠给我的成长礼物更多更好……”我也是。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