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前景可期的新能源

2018-04-17 05:16张二勇王璜王贵玲
紫光阁 2018年3期
关键词:干热岩调查局勘查

张二勇 王璜 王贵玲

近年来,寻求清洁、安全、高效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和紧迫任务。赋存于地球深部的干热岩,具有储量大、清洁、安全、高效、可再生等特点,被国际社会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战略接替能源。

干热岩的定义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球深部,不含或含少量水或蒸汽等流体,温度高于150℃的高温岩体,岩性主要是致密变质岩或花岗岩。干热岩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由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首先提出来的,最初设想是将地球深部高温岩体中的热能开发出来用于发电。

地球地表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不同地区升高幅度表現不一,平均来说,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约升高3℃。理论上,随着地球向深部的地热增温,任何地区达到一定深度都可以开发出干热岩。但就现阶段来看,由于技术手段和经济条件等限制,通常认为,埋藏深度在3000米-5000米,温度大于150℃的干岩体具有现实可行的开发价值。

干热岩的开发方式

干热岩开发的前提是地质勘查,只有在详细查明干热岩赋存分布地质条件、科学评价资源量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开发。干热岩主要开发方式是建立增强型地热系统,通过水力压裂等工程手段在地下深部高温、低渗透性干热岩体中形成人工地热储层,其开采工艺和设备主要包括注入井、生产井、人工热储层、地面发电设备等。液体通过注入井注入干热岩人工储层中,流经裂缝系统,吸收热量,形成高温流体,然后从生产井中抽出,用于发电。流体发电后再通过注入井回灌到人工热储层中,重新加热循环。整个过程绿色环保,不产生温室气体,不排放污染物,只有冷却系统排放出水蒸气。

干热岩的储量与分布

根据地热资源评价体积法初步估计,地壳3-10千米深度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评估表明,我国大陆3-10千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量为2.5×1025 J(合856万亿吨标煤),若能开采出2%,就相当于我国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900多倍。根据现有地质勘查资料,我国干热岩有利靶区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青藏高原东北缘等地区。

干热岩应用现状

国际社会对干热岩的研究仅有40余年的历史,美国是最早实施干热岩开发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开展了干热岩勘查开发研究,其中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均实现了试验性发电,共计建立14处干热岩试验发电工程,目前尚在运行的有5处,总装机容量为12.2兆瓦。其中,法国苏尔茨项目于2013年实现了商业性发电,发电功率1.5兆瓦;美国沙漠峰干热岩发电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干热岩发电工程。但目前干热岩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重大挑战。部分项目由于缺乏持续经费支持而终止;部分项目因开发技术不成熟而被迫终止;还有部分项目受微地震等环境影响而终止。总体而言,全球干热岩开发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

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起步较晚。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全国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初步评价了我国陆区干热岩远景资源量,圈定了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的若干靶区。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在青海共和盆地联合施工的GR1井在3705m深处获得236℃的高品质干热岩体,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开发试验。

猜你喜欢
干热岩调查局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广告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干热岩开发及发电技术应用分析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我国首次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河北省干热岩资源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