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阴天塑料大棚内不同位置环境变化规律

2018-04-18 10:31范方华王璐朱进彭玉全孙思宇李文静韦雪纯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塑料大棚观测点中点

范方华,王璐,朱进,彭玉全 孙思宇,李文静,韦雪纯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设施蔬菜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其栽培面积一直呈增长趋势,逐渐成为中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新产业之一[1]。而塑料大棚作为一种经济型蔬菜栽培设施,成本相对合理、具有可实现环境调控、易于实现标准化设计和管理等优点,成为了我国南方设施蔬菜的主要种植设施[2]。其应用之一是蔬菜春季提早栽培,可补充蔬菜淡季供应,并提高菜农的收入[3~6]。但塑料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节控制受不同月份、不同地区和不同天气的影响较大,了解其变化规律对蔬菜春提早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以大棚外环境为对照,探讨了春季阴天大棚内3个位置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为大棚蔬菜春提早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白荷村塑料大棚内进行,该大棚为南北走向,开口向北,长、宽、高分别为50m、8m和2.5m。试验时间为2017年4月3日。大棚内种植作物为茄子。

塑料大棚外距大棚北部5m露地处取1个观测点作对照,大棚内从北到南取3个中间的观测点( 棚内距南北棚门各5m处及棚中央处),依次命名为北点、中点和南点,共4个观测点。对照点与棚内3个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观测内容为4个观测点一天中的8:00、10:00、12:00、14:00、16:00、18:00时间点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重复3次。使用MODEL ZDS-10照度计定点定时测定光照强度;使用DT-8892温湿度仪定点定时测定温度和湿度;测定时仪器离地高度1m。

试验数据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比较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阴天大棚内不同位置光照强度的变化

由表1可知,塑料大棚内北、中、南3个观测点的光照强度从8:00到14:00显著低于棚外对照,而16:00、18:0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北、中、南3个观测点的光照强度差异不显著,且变化趋势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在12:00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的光照强度变化趋势一致。

表1 大棚内不同位置光照强度的变化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观测点间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2、表3同。

2.2 阴天大棚内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

由表2可知,除18:00时塑料大棚内北点的温度与棚外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时间点大棚内各观测点的温度均显著高于棚外对照。除16:00和18:00塑料大棚内北点的温度显著低于中点和南点外,其他时间点塑料大棚内北、中、南3个观测点的温度差异不显著。塑料大棚内3个观测点温度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14:00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的温度变化趋势一致。

表2 大棚内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

2.3 阴天大棚内不同位置湿度的变化

由表3可知,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北、中、南3个观测点的相对湿度均显著高于棚外对照。8:00、16:00和18:00时,塑料大棚内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中点和南点,中点和南点的湿度差异不显著。而10:00到14:00,塑料大棚内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北点和中点,北点和中点的湿度差异不显著。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3个观测点湿度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在14:00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的湿度变化趋势一致。

表3 大棚内不同位置湿度的变化

3 讨论与小结

从10:00到14:00,虽然大棚内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露地,但大棚内光照强度均大于0.5万lx,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大棚内3个观测点的光照强度从早到晚无显著差异,表明大棚内从北到南光照均匀。这是因为大棚南北朝向,太阳从升起到日落整个过程中都能保证大棚光照均匀[5,6]。大棚内光照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12:00达到了最大值,与露地一致。这与前人[7,8]对塑料大棚内光照强度变化研究的结果类似。

除18:00时塑料大棚内北点的温度与棚外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时间点大棚内3个观测点的温度始终显著高于露地,且均在17.3℃到22.5℃之间,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16:00和18:00时大棚内3个观测点的温度存在显著差异,但温差仅0.4℃,其他时间点大棚内3个观测点的温度无显著差异,表明大棚内从北到南温度均匀。这是因为白天进入棚内的光照是大棚热环境形成的能量基础,而大棚内从北到南光照均匀,导致了大棚内从北到南温度也均匀[9]。大棚内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并在14:00达到最大值,与孟翠丽等[10]的研究结果类似。

从早到晚,大棚内湿度始终高于露地,在67.9%到90.6%之间,湿度偏高,易诱发病害,应注意降低空气湿度,可采用通风等方法[11~13]。从10:00到14:00,塑料大棚内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北点和中点,而其他时间点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中点和南点,表明大棚内从北到南湿度分布不均匀,可能是因为大棚空间较大导致了局部湿差较大。塑料大棚内的湿度变化趋势先降低再升高,均在14:00达到最小值,与对照一致,与陈昱利等[14]的研究结果类似。

[参考文献]

[1]孙光闻,陈日远,刘厚诚.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184~188.

[2]庞真真,黄泉,曾宪豪,等.海南地区几种常见设施大棚热环境参数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6,(1):227~231.

[3]苏生平,吴小卫,周桂官,等.沿海地区双大棚内保温西瓜春提早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22):54~56.

[4]杨昌林,苏生平,薛瑞祥,等.双大棚瓠瓜春提早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15):41~42.

[5]滕久才,滕彬,陈春梅.武陵山区麻阳大棚丝瓜春提早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6,(7):58~60.

[6]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苦瓜课题组.苦瓜春提早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2011,(3):50.

[7]范万新,陈丹,廖雪萍,等.桂南地区春季三连栋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1):47~51.

[8]孙丽,刘振威.蔬菜大棚内辐照度时空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08~11209.

[9]黄义辉.塑料大棚温度的调节[J].山东农机化,2005,(5):28.

[10]孟翠丽,杨文刚,黄永学,等.典型天气下三种结构温室气温特征及预报模型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6033~6037.

[11]戴桂荣,万晟杰.长江流域蔬菜大棚综合降湿措施[J].科学种养,2016,(10):25~26.

[12]刘智慧,曲素香,李秀枝.大棚蔬菜冬春季如何进行保温降湿补光[J].现代园艺,2012,(14):35.

[13]王德明.巧妙降低蔬菜大棚内湿度五法[J].农家科技,2016,(2):15.

[14]陈昱利,张智优,刘岩,等.南京地区塑料大棚中空气温湿度日变化模型及验证[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6):1344~1351.

猜你喜欢
塑料大棚观测点中点
河南省钢骨架塑料大棚拱架结构标准化设计研究*
基于光谱指数的流域尺度农业塑料大棚制图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塑料大棚遥感指数构建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塑料大棚
中点的联想
沉降观测在信阳市中乐百花酒店B座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准PR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及中点平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