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放性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2018-04-18 07:39林俊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放题数学作业

摘 要:传统作业内容机械重复,缺乏挑战性;作业形式呆板枯燥,缺乏趣味性;要求统一僵化,缺乏灵活性。这种落后的作业形式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是与数学课程标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相悖的。新视野下的作业设计,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南,理念可以前卫一点,内容可以开放一点,要求可以灵活一点,设计开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数学作业;差异发展;开放题

作者简介:林俊,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副校长,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江苏 扬州 2114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4-0013-05

“学生的学习,除了听老师的讲解以外,还要靠反复不断的练习。获取知识需要练习,掌握本领更需要练习。”反映的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传统作业设计理念。现实中出现的“作业布置得多、学生做得苦、教师批改得累”的现象,往往是以理解知识和强化技能为指向的,折射的是教师作业设计理念的落后和作业设计能力的缺失。如何避免机械、重复、单调、乏味的低效作业?练什么、怎么练则是绕不过去的两个核心问题。“怎么练,练什么内容更有意义,要靠老师来设计。”显然,作业设计教师不可缺席,旁人无法代替!“教师设计得好,指导得法,学生事半功倍;教师设计得不好,指导不得法,学生事倍功半。”可见,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传统作业内容机械重复,缺乏挑战性;作业形式呆板枯燥,缺乏趣味性;要求统一僵化,缺乏灵活性。这种落后的作业形式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也与数学课程标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相悖。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南,理念可以前卫一点,内容可以开放一点,要求可以灵活一点,设计开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答案不固定、条件不完备或者策略多样化的习题,称为开放题,它是與封闭题相对的。目前教材中的开放题还不多,教师需进行设计。设计开放题既可以利用陈题改编,又可以通过对现有开放题的加工得到,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独立设计。一份优质的数学作业往往能体现教师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准。

一、设计情境开放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限制,他们喜欢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和贴近生活的作业。精心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设计一些包含情境的数学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好处。

翻开教材或各种练习册、试卷,计算类似16×79、2790÷90的练习题比比皆是。如此习题,虽然能有效地训练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技能,但如果经常做这种枯燥的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数学面目可憎,作业索然无味。因此,笔者认为不妨作如下包装、设计: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将计算结果填到等号后,使等式成立,同时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信息完整。

722÷38= 121×16= 130÷26=

209×9= 1210÷22= 317×6=

你知道吗?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年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年前往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 18年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年10月病逝于上海,终年 岁。

改造后的练习题,有着浓浓的文化味,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与语文学科建立了联系。学生要把这6道题的答案:19,1936,5,1881,55,1902填入介绍鲁迅生平的文字中,既要运用过去学习的年月日知识,又要进行合情推理,由此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感到练习有趣而不乏味、有挑战而不简单。

单调、划一的传统作业题型,往往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使学生产生消极应付的心理。如果变换一下题型,从形式到内容来个“大变脸”,就会使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

如:学习“百分数”后,就可设计题型,让学生在优美诗文中计算百分数问题。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1)请朗诵这首诗,看看哪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

(3)课后找一首诗,使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这个练习没有止于单纯的纸笔计算练习,而是融“百分数”的计算于优美、开放的诗文情境之中,学生既要找诗,又要读诗,还要计算。语、数结合,趣味无穷。海量的资料检索、不同的诗词阅读、具体的数学运算等实践活动形式,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再如“小数加减法”的课后作业,提供了一家快餐店的午餐食谱,同时标明每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1)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饭量选餐,并列竖式计算所订饭菜蛋白质的总含量。

(2)营养学家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后发现:7~10岁的儿童一顿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需要22.5克。把自己选餐中的蛋白质总量和标准比一比,看是高了,还是低了,并计算相差多少。

(3)看到比较结果,想想你以后选餐需要注意什么。

这样的作业,因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他们兴致很高;因为与学生的营养状况息息相关,他们都想知道自己喜欢的饭菜蛋白质含量是多少,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做。这样的作业自然增强了学生合理膳食的意识,将枯燥的计算与情境相融,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设计条件开放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而设计具有低起点、宽入口、有挑战的开放题,能够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条件开放题、问题开放题、结论开放题及策略开放题,可以面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现实,促进不同学生的适度提升。条件开放题可以从改编现有封闭题的条件得到,十分方便、快捷。

如:三名选手跳远的成绩:A. 3.84米;B. 4.01米;C. 3.□9米。

(1)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

(2)如果A是第二名,□里可以填哪些?

(3)如果C是第二名,□里可以填哪些数?

此题由封閉题“三名选手跳远的成绩:A. 3.84米;B. 4.01米;C. 3.89米。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改编而来。把封闭题的一个条件3.89的十分位留白,任学生思维自由驰骋,使每个学生都有得说,有得讲,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不仅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对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得更加透彻,而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渗透了分类思想。

再如:小华家离学校125米,小青家离学校175米,小华家与小青家之间相距多少米?

原题配有插图(学校在两家之间,且在同一直线上),思维含量不高,学生只需看图列式即可解决问题,涉及的只是低层次思维。当把教材中的插图去掉后得到的条件开放题,思维附加值明显提高。这样,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1)小华家、小青家和学校都在一条直线上,并且都在学校的一侧,则两家相距175-125=50(米);

(2)小华家、小青家和学校都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分散在学校的两侧,则两家相距125+175=300(米);

(3)小华家、小青家和学校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则两家的距离大于50米,而小于300米。

多数学生受固有思维惯性的影响,可能只是考虑了上述情况(1)或(2),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能够考虑这两种情况,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能考虑到情况(3),但不会用圆环图完整地表达所有的情形。通过生生互动,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认知视角;经过教师引领,师生互动,学生思维从片面走向全面,从具体走向抽象,从零散走向统整,令不同层次的学生眼界大开,受到思维风暴的洗礼。

三、设计要求开放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基础、经验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而应该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弹性化作业,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练习,提高和发展的人文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数学学习历程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如新授课上,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公式,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运用公式S=πr2求圆面积时,可设计以下A、B、C三个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按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我们把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以下5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和创见。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空间,也有相应的达标要求:学困生至少应该达到A层(简单运用水平),中等生要达到B层(综合运用水平),优等生力求达到C层(创见水平)。

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作业。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设计了如下难度渐增的作业:

猜你喜欢
开放题数学作业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
用开放题引领学生学会探究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数学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