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例题类型及教学策略

2018-04-18 03:24郁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类型例题教学策略

郁辉

[摘 要]数学例题有“概念型”例题、“基础型”例题、“技巧型”例题、“规律型”例题和“综合型”例题。数学例题中都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关键词]例题;类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69-0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经典的例题,在例题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学生通过这些例题的练习能理解数学原理,理解数学题目背后所蕴含的规律,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例题开展相应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例题类型

1.“概念型”例题

“概念型”例题是小学数学基本的例题,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概念型”例题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其简单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涵。通过“概念型”例题的学习,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对概念对进行思考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些“概念型”例题的讲解,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础型”例题

“基础型”例题是学生解答较难题目的基础,需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一些学生总是认为基础题不重要,总是想着做难题,但是如果基础题的解答技巧都不能牢固掌握的话,难题就无从下手,思维也比较混乱。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基础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这样学生在以后解答较难的数学题时也能进行借鉴应用。

例如,教学“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掌握经典的“鸡兔同笼”题目,让学生能独立解答这类题型,并且能够说出这类题型的计算原理,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当学生再遇到“一个寺庙中有一百个和尚和一百碗粥,大和尚一人喝三碗,小和尚三人喝一碗,请问有多少大和尚和多少小和尚?”这类题目時,在进行简单的迁移后就能很快解决。

3.“技巧型”例题

小学数学中还有一些技巧性较强的例题,学生初次遇到时往往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不仅让学生知道具体的技巧是什么,还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基础知识推导出这些技巧。这样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即使不能立即想到具体的技巧,也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进行推导,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逐步提升。

例如,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7∶3,如果长减少8厘米,宽增加6厘米,长方形的面积增加96平方厘米,请问原来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需要用到一元一次方程,而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设置未知数,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学会设置含有比例的未知数的技巧,将原来长方形的长设置成7k,宽设置成3k,然后列出等式求得k的值,最后解答出这道题目。以后学生遇到含有比例的题目时,也能够借助这种技巧设置未知数,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4.“规律型”例题

数学例题中往往蕴含着较多的规律,不仅是知识性的规律,还蕴含着一些数学思想规律。教师要在例题的讲解中对学生渗透这些规律,这样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够自然将这些规律应用起来,提升解题的效率。

例如,小学数学中有一类规律题要求根据前面数之间的规律填后面的数,如“1、4、7、10、13、16、( )、( )”,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又如“2、4、8、14、22、( )”这组数,经过分析后学生知道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依次多2、4、6、8,很快就能得出括号里面应该填“32”。经过这样的例题训练,学生总结出:在解决类似的题目时,要重点找到前后数之间的规律,前后数之间的差往往是一列很有规律的数字。这样,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自己主动寻找规律,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5.“综合型”例题

“综合型”例题是学生在高年级时遇到的题目,要求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这些题目后,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整合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题目语言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知识点。

例如,教学完方程后,教师给学生出示一道题目“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每小时比乙多行5千米,二者经过4小时后相遇,此时乙走了全程的48%,请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在解决这道题目时,表面上是需要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实际上还需要学生了解相向运动的运动模式,能够画出简单的路程图,了解速度与路程的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因此为了解决好综合性题目,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二、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1.精选例题,有效备课

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例题教学之前需要对例题进行筛选,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课堂上把握好教学节奏,保证例题教学的高效进行。

比如,教学“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具体的运算过程,给学生出示一些精选例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运算和分数乘除运算的区别。

2.精讲例题,有效教学

(1)抓住重点与难点

教师要利用好例题,不但让学生通过例题巩固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点,教师只需要进行稍微带过,而重点知识则需要反复强调和巩固。

比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给出的例题重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就需要通过简单运算和实际运用两种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学习。

(2)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讲解例题

教师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这样例题讲解时才会更有针对性。

比如,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学生刚开始对这两个概念熟悉度不够,因此经常会混淆,而教师和学生沟通以后,就会从基础概念上帮助学生梳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了解以后,就能很快地完成练习题。

3.精选练习,有效巩固

(1)以境串型,触类旁通

教师要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进行知识点引入,让学生能融入教学情境中,这样就便于学生的吸收知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一道题的解决方式,还学会一类题目的解决方式。

比如,教学“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如买东西、走路、玩游戏等)来设置题目,学生处于熟悉的情境中就能更好地了解方程的内涵,能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2)以变促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一些经典的题目,对题目进行各种变形,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就能很快借助已学过的例题进行解决。

比如,解答题目“小明读书,第一天读全书的2/3,第二天读剩下的1/4,两天共读30页,请问这本书一共多少页?”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这种类型题目的本质,熟悉构建方程的方式;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变式“一根3米长的木头,先截下它的1/2,再截下剩余的1/2,请问还剩多少米?”学生知道解上一道题的方法,通过迁移应用就能很快解决变式题。

综上所述,例题教学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例题,带领学生对例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类型例题教学策略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