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农业建设的实施路径与对策建议

2018-04-19 02:27连恩团金佩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嘉善县田园美丽

连恩团,金佩华

(浙江农林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整洁的田园、美丽的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打造“两美”浙江(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自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来,全省各地以“两区”建设为主载体和主平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布局不断优化、田园环境不断改善,打造出了一批“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新田园,为“两美”浙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1-2]。同时,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快速推进,浙江的乡村和小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生态化、景观化和美丽化发展态势。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美丽经济的连带效应,也为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

然而,当前农业作为乡村的主导产业,它既是美丽乡村的底色,也是美丽浙江的肤色。本课题团队通过实践调研发现,部分区域存在田园生产环境脏乱差、景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产业空间布局不集聚,碎片化种植、季节性抛荒、插花田种植,农业生产不清洁,田园环境整治和长效保洁、美丽农业建设的制度创新机制面临挑战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田园视觉效果,也严重影响农业产出效率和多功能价值发挥。可见,在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打造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的美丽田园,建设美丽农业,促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等浙江环境整治组合拳行动向乡村田园区域延伸,逐步实现乡村田园整体环境根本改观,发挥农业多功能价值,成为当前浙江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此,基于美丽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6年8月,浙江省政府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的专项行动,并出台相关行动通知,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将遍布浙江的田园打造成最大的风景区[3]。嘉善县是杭嘉湖地区的一个典型平原县,现代农业基础扎实,产业极具特色,但是同样也面临上述现象。当前嘉善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层面命名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是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焦点区域。根据要求,到2020年示范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示范点建设始终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指导和帮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嘉善县的发展,2008年以来,先后对嘉善县的工作做出了14次重要批示、4次讲话肯定、1次亲自颁奖。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农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现代农业、打造整洁田园和建设美丽农业注入了强大动力[4]。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田园景观、创新农业新业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而且能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收获美丽经济,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中国梦想。因此,本研究选择嘉善县作为案例,概括总结美丽农业的内涵和要求,探索浙江省美丽农业建设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对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区域建设美丽农业、打造美丽乡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

1.1 科学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5]。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关注乡村环境,同时要注重农村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物质基础[6]。在大部分乡村区域,农业是主导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4]。因此,美丽农业建设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美丽乡村内涵和定位[7]、模式[8-9]、规划[10]、政策建议[11]等方面进行探讨的文献较为丰富,而有关美丽农业的研究和总结则较为缺少,史济锡[12]认为,建设美丽农业要按照建设“两美”浙江的总体部署,遵循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将农业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建设和提倡绿色消费融为一体,把农业生产经营纳入自然生态体系整体考虑,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的耦合,生产方式与环境承载的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根据上述分析,课题组认为,浙江美丽农业的科学内涵可以归纳为“四美”:产业科学布局美、田园整洁环境美、农业增效经济美、农耕文化特色美。1)产业科学布局美。充分利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优势和历史传统,结合区域的地理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空间布局、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和农业功能布局3个方面的规划,使得区域单元明确主导产业和功能布局,知道要引导什么制止什么,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布局的集聚、特色与美丽。2)田园整洁环境美。通过落实农业废弃物统一回收和处置、集中清除田园各类积存垃圾等行动,加强田园环境日常动态保洁机制,改善田园环境。规范农业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明确新建、改建、扩建种养大棚、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设施的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设施农业用地相关政策,设施外观设计、色彩风格做到简洁整齐,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3)农业增效经济美。从长远和最终的目的来看,美丽农业建设是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指出,农业的发展也不能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求取发展,在浙江、江苏等地方[9],有许多实践案例表明,只要生态环境优越了,农业产业及与之融合的相关产业都会得以发展。要实现农业增效经济美,一是通过农业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农业特色小镇和美丽田园综合体;二是培育一批优秀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实现美丽农业建设的主体化、市场化发展。4)农耕文化特色美。美丽农业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田园环境的视觉美观,更要注重农业传统文化的动态传承和活态利用,通过培育农业品牌,举办农事节庆活动,实现农耕文化特色美。

1.2 实施路径

通过前文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美丽农业建设可以从“点线面体”四维景观角度,即美丽产业(面)、美丽农道(线)、美丽主体(点)和美丽农园(体)四个层次进行空间建设任务的分解和具体路径的探讨。因此,本研究认为,美丽农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四美”方面,空间定位及具体工程建设则落实在美丽产业、美丽农道、美丽主体和美丽农园四个层次。

2 实施路径的个案探讨

2.1 个案概况

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北与上海和江苏接壤。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众多,自然条件优越。全县辖3个街道6个镇,县域总面积506.59 km2,其中,平原占85.7%,水域面积占14.3%。“十二五”期间,嘉善县现代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7.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 203元,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分别增长15.5%和89.1%。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83.7分,列全省第16位,全市第2位。全县以粮食、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花卉苗木、水果为主体的六大优势产业日益凸显,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存在农业产业聚集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低小散;农田环境整治不到位,乱搭乱建、脏乱差;生产、附属和配套设施建设不规范,农业生产安全存在隐患;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较低,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成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向农业种养区延伸,嘉善县敢为人先、先行先试,从2016年底开始陆续出台《嘉善县“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实施方案》(善农〔2017〕34号)、《关于印发嘉善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施方案(2017—2018年)的通知》(善政办发〔2017〕74号)、《关于印发嘉善县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善政办发〔2017〕94号)等相关文件进行田园环境整治,同时在2017年初提出了美丽农业建设规划的设想,并开始了美丽农业建设的探索。

2.2 现实问题

对嘉善县内的3个街道6个镇进行了现场摸底调研,结果发现其在美丽农业建设中尚存在以下问题。1)农田环境整治不到位。存在废弃物乱扔、农用设施乱搭建、大棚住人等问题,影响农业整体环境和景观。2)粮食功能区非粮化倾向明显。农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倾向于生产经济类作物,例如种植大棚蔬菜、水生蔬菜、花卉苗木等。3)生产配套设施建设薄弱,主要表现在设施农用地、生产管理用房等的不规范。4)农业产业聚集程度不高。比如嘉善农业产业有一定特色和基础,但普遍存在低小散的情况,未能形成大规模的产业聚集区,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导致了农田种植散乱,存在季节性抛荒、插花田现象,严重破坏了田园景观。5)产业多元化融合度较低。嘉善县的农业功能仍以生产为主,农产品加工产业、休闲观光产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2.3 总体思路

从2017年开始,嘉善县以建设美丽农业为主线,以全面整治田园环境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为切入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美为目标,以“美丽产业、美丽主体、美丽农园、美丽农道”为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四美”工程建设,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域设计、镇(街道)落实,计划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巩固现代农业成果。全面提升田园环境,做靓美丽乡村底色。全面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全面活化农耕文化,实现农业文化传承。切实把嘉善县打造成浙江省美丽农业建设先行区(图1)。

2.4 实施路径

研究从景观生态学视角,结合美丽农业的四大科学内涵,提出嘉善美丽农业建设实施路径,即形成“美丽产业、美丽主体、美丽农园、美丽农道”四大建设工程。

美丽产业建设工程,即实现农业产业美。通过明确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和负面清单,1个镇(街道)做强2~3个主导产业,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产业效益高、特色强、集聚美。

美丽主体建设工程,即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美。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主体(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依托的载体,从生产基地型、产业融合型、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进行组织创建。

美丽农园建设工程,即实现农业田园环境美。通过依托区域主导产业,结合“两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田园环境美、主导功能明确、产业要素集聚、三生同步发展、三产紧密融合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美丽田园综合体。

美丽农道建设工程,即实现农道景观美。通过衔接交通主干道和重要水系,结合农业产业生产通道、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通道(公路)的建设要求,充分考虑生产、交通、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重点打造多条具有产业主导特色、串连农业基地和园区的农业景观廊道。

2.5 空间布局

嘉善县美丽农业空间布局规划为“三园六带多点”,即打造三个美丽农园综合体(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六条美丽农业产业带,培育多个美丽农业主体节点,通过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实现全域农业集聚化、整洁化和景观化(图2)。

图2 嘉善县美丽农业建设的空间布局

三个美丽田园综合体打造农业发展新高地,形成农业产业集聚区。以北部西塘—姚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南部大云—惠民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中西部干窑新泾港农业创业孵化园和天凝雪菜产业园为基础和中心,结合浙江省“一区一镇”的建设导则、国家田园综合体(财政部《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内涵和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总目标,培育三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展、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文旅养“四位一体”的美丽农园综合体。

六条美丽农业产业带促进主导产业提升发展,形成美丽产业块状发展。以嘉善县主导产业粮食、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水果、水产为特色,培育六条美丽农业产业带,呈现万亩精品粮田、万亩精品蔬果、万吨精品食用菌、千亩精品花卉、万亩精品水果、万亩精品水产等六条产业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农业产业的带状发展。各镇(街道)应根据区域情况进行产业布局定位和融入产业带的发展,在县域中心和紧邻大上海的区域,立足保障“菜篮子”供给,引导发展蔬果产业带,同时引导发挥农业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的食用菌、花卉、水果产业带建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力发展粮油产业带,积极探索粮经轮作、稻鱼共生等新型农作制度,既确保粮食安全,也提升农业效益。在北边水域比较多的区域,全力发展水产产业带。同时通过联通美丽公路和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创建十条左右具有产业特色的美丽农道。

多个美丽农业主体培育产业特色各异的多个节点,打造美丽农业的发展亮点。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关键,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要素配套等服务,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按照生产基地型、产业融合型、社会服务三种类型,创建多个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美丽花园、美丽渔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等节点。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机制

县委县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抓好规划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各单位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各司其职、强化指导、密切配合、及时督查,协同推进嘉善县美丽农业发展。各级干部要深刻认识推进嘉善县美丽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全域和全链美丽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不懈地把美丽农业作为巩固和提升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突破口,作为全面实施“四化同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不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协同创新,并认真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深入探索美丽农业的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

3.2 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

以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为产业发展导向,树立大农业观念,在县域美丽农业“三园六带多点”总体布局的引导下,抓好镇街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农业重点建设工程等专项子规划,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布局区域主导产业,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同时结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加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建设,让美丽农业建设实现落地。

3.3 强化要素保障,建立投入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不走样、不缩水。切实加大对美丽农业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出台现代农业和美丽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具体配套政策,加强对现代农业“两区”,一区一镇(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特色农业强镇)等美丽农业建设主平台和主载体的投入,加大对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美丽农业主体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完善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为美丽农业建设提供资金要素保障。

3.4 加快改革创新,激发主体活力

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和创新力度,逐步突破体制机制约束,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赋权、活权改革,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激活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保值增值。创新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农户流转土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完善应急储备制度,为美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增强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袁卫,胡小飞.“两区”建设探索浙江农业现代化[J].今日浙江,2015(20):40-41.

[2]顾益康.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探索[J].观察与思考,2012(2):20-27.

[3]叶新才.全力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强省:浙江省农业“十三五”规划解读[J].浙江经济,2016(16):23-25.

[4]郑向群,陈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2):106-115.

[5]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1-6.

[6]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2):97-105.

[7]韩喜平,孙贺.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误区及推进思路[J].经济纵横,2016(1):87-90.

[8]和沁.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187-190.

[9]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22.

[10]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11]王文龙.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反思及其政策调整建议:以日韩乡村建设为参照[J].农业经济问题,2016(10):83-90,111.

[12]史济锡.积极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全力打造“两美”浙江[J].新农村,2014(8):3-5.

猜你喜欢
嘉善县田园美丽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上“班”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聚焦浙江省嘉善县“善的教育”
嘉善县开展电镀行业整治工作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