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04-19 08:04
共产党员·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总书记习近平特色

党的十九大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五项任务,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特别突出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热爱,是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文化使命的积极实践,是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八大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后,文化自信成为热词、中心词、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思想自信。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3月7日,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014年12月20日,总书记在和澳门大学学生座谈时指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2015年11月3日,总书记在第二届“读懂中國”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时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之间的紧密关系,用“基础”“最根本”“题中应有之义”“本质”“说到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予以强调,凸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和在“四个自信”中的特殊地位。2016年6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书记第一次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列,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格局,以文化自信建自信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总书记深刻指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的内在联系,也指明了什么是中国特色,我们怎样认识中国特色,又应该怎样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决定内生性演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诠释。从本质性看,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文化自信回答的是,深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庄重宣告中华民族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途上,“大号是中华”,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是“中国人的精神身份证”,既体现了历史本质,更体现了现实本质,还以文化使命和文化理想体现了未来本质。从继承性看,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基础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最杰出代表,充分体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理想和人文精神。从现实性看,我们跨越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历史沟坎,能否成功跨过“失语就要挨骂”的新的历史沟坎,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从世界性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中国故事、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更上一层楼,需要我们向世界讲述中国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价值与思维。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根本,理论自信是引领,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四个自信”说到底,是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人民自信,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打了一套“四位一体”组合拳,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标志性、主体性,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质、文化使命和文化理想,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又一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的现实呈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文化具有生成的根源性、相对的稳定性、历史的传承性、存在的泛在性、生活的嵌入性、选择的方向性等质的规定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必须首先有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归宿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总书记从三个层面来阐述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内涵源于历史、反映现实、映照未来,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国内与国外的拥护和认同。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头。比如,红船精神是革命文化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阐释其深刻内涵,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把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新高度。党的十九大以后,红船精神进一步大力弘扬。比如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比如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比如延安精神,一是无私奉献的精神,集中体现于白求恩身上。“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二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中体现于张思德身上。“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三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又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比如西柏坡精神,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續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党的十六大在“两个文明建设”基础上,突出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构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加突出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明确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分法”战略思路,开辟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七大把文化纳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文化上升为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以高起点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为动力和保障,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牵引,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和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为着力点,以依托高新技术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为增长点,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新的突破口,进一步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更加明确地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针对性地对发展提出了速度要求,明确提出了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文化作为“六个紧紧围绕”重大战略目标和举措之一,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等,把文化经济政策提升到法律层面去推进,纳入依法治国范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11个“国字号”目标,重申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标志性目标,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凸显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的五个维度

从高度上看,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这一光辉思想,是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的科学理论,是扎根广袤中国大地上的科学理论,是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是观照人类共同命运的科学理论,是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

从广度上看,要把握“三大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以“两个不能否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双百”“二为”“两创”等原则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宽度上看,在文化与经济特别是科技的关系上,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双创”良好环境;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在文化与法治的关系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推进文化多样性、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文化与健康的关系上,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

从向度上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立场,吸吮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从尺度上看,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文化自信是一个显著标志。要站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高度,切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抓好风气养成这个关键,抓好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动力,抓好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这个取向,抓好文化产业这个形态,肩负起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文化使命,让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充分、更充实。

猜你喜欢
总书记习近平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