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8-04-19 08:04
共产党员·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近平价值观民族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題,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地结合起来,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制高点上,抓住了价值观建设这一根本点,明确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着眼点,凸显了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价值观自信这一着力点,体现了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建设在认识和实践上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新境界,回答好这一重大命题,对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价值基础,是推进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标志,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强调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深度推进和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以价值性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真理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核心价值观角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丰富、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学说。

从表达内容看,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和升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12个关键词”。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从建设思路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五个维度加大建设力度,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一个相得益彰的有机链条。

从地位意义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这是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价值基础。

从覆盖范围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讲,在党的全会上讲,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在省市考察时讲;面对党员干部讲,面对高校师生讲,面对党外人士讲,面对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讲;面对宣传思想战线讲,面对作家、艺术家讲,面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讲,面对教育工作者讲,等等。总书记反复讲、系统讲、深入讲,重视程度之高、覆盖范围之广、思想含量之深、落实程度之实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文化基因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总书记还提到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再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滋养,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从途径目标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价值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方法原则看,突出党员干部、青少年、公众人物等重点群体,抓重点带全面。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家教家庭家风的基础作用,发挥社会风气的熏陶作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养工程,进一步展现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法治的力量。

充分展现真理的力量,把理论认同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认识基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进行专题的系统的贯通的深入的研究,作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进一步紧扣新时代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全面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社科基金导向作用,加大理论研究和科学阐释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有价值影响大的研究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进程,作为不断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性、真理性的过程,作为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发挥理论先行、舆论引导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始终,有效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常态化多版本宣讲,从事实、实践、规律、比较四个维度,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正反经验教训比较,国内外比较,用事实说话,用实践证明,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见证,以价值性深度展现真理性。

充分展现实践的力量,把实践养成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根基。核心价值观深刻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一定要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在实践养成上下功夫。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深度“体认”和“还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念的力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深度对接起来,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中轴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贯穿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使“内化”和“外化”相得益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生活情景,以重要时间节点、重要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介入式、嵌入式宣传,扎扎实实地推向深入。

充分展现文化的力量,把文化滋养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地位、革命文化的源头地位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息壤”,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基础;把革命文化作为源头活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厚重感、亲切感;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阳光,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孵化作用。要充分发挥国民教育主渠道作用,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在加强“好人文化”建设同时,注重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价值取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充分展现榜样的力量,把典型示范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效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导向作用直观鲜明。要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养工程。什么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黄坤明同志在2017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一文中指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当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有自信,就是有着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执着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尊道德,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讲奉献,就是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体现自身价值;重实干,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实务实、有为善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求进取,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姿态,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勤于学习、勇于开拓,以新的实践创造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黄坤明同志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15个字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行了深度诠释和权威解读,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标准。

充分发挥法治的力量,把制度保障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约束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靠软性力量,也要靠硬性力量。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项基本制度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融入法律法规。要在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进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更好地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坚决捍卫英雄模范及其所代表的主流价值,更好地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

猜你喜欢
习近平价值观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