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辅助文书司法检验的应用研究

2018-04-19 08:24原维杰吴宇
法制与社会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书应用研究技术

原维杰 吴宇

关键词 计算机 技术 文书 司法检验 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原维杰、吴宇,福建澄源司法鉴定所。

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49

司法文书是指侦查、审判、公证等各级司法机关用于处理各类案件中各个环节和步骤的专用文书,这类文书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等,以及间接保障执行法律作用的文书。传统文书司法检验方法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到文书司法检验工作上,这对文书司法检验工作质量、效率都带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文书司法检验存在的问题

文书司法检验主要包括自动检验笔迹、确定文书制成时间、可疑文件无损检验、可疑文件定量检验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将近七十年的时间,我国文书司法检验队伍从1956年的第一期文书司法检验专业培训班逐渐壮大,理论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特色文书司法检验体系逐步完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巨大契机下,计算机技术在文书司法检验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检验工作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旧问题得到解决,新问题又急需解决。

(一)自动检验笔迹问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铅笔、橡皮和放大镜成为检验笔迹的最主要的三大件,检验人员只能通过最传统的比较法将需检验材料的笔迹与样本手工临摹以后再对二者的笔迹特征进行对比标示,最后再综合评断二者的书写习惯、特点是否相同。计算机技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普及,经过大约十年时间的发展,武汉、河南等地方司法机关开始试图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司法文书的检验工作中,并进行大量反复试验,但由于汉字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文字,计算机技术鉴别笔迹也尤为困难,笔迹量化特征的解决给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笔迹提供了前提。尽管后期涌现出不同笔迹鉴别检验的新型技术,但这些技术大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不能实现一定规模的数据评估以及完备的评估标准,这导致人们对笔迹进行检验鉴别通常只是针对某一类问题或某一方面。由此可见,自动检验笔迹技术还需更加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笔迹检验中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发现和解决。

(二)确定文书制成时间问题

确定文书制成时间是指对确定文书制成的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这也是现阶段文书司法检验工作中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由于影响文书制成的绝对时间的因素杂乱,复杂度極高,所以虽然检验人员不断努力提高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但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例如书写文书所用工具的类型、书写的色料订书钉等细节因素都可能制约文书制成时间的判断。因此,当前文书司法检验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成立一个文件样本种类丰富的数据中心。

(三)可疑文件无损与定量检验问题

可疑文件检验是文书司法检验的重点工作,其检验原则是先物理后化学,先无损后有损,先有机后无机,先简单后复杂,先局部后全部,再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评定最后的结果,保证其客观性和准确性。现阶段司法文书中可疑文件检验还停留在定性阶段,随着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人们对证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如果对可疑文件的检验不能服众,就会导致文件重新鉴定,这样既会延长案件受理时间,还会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疲累,因此可疑文件检验技术应当更加完善。

二、计算机技术辅助文书司法检验的主要功能

(一)扫描输入内容

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微型计算机调整扫描分辨率参数后将待检验材料及样本扫描到微型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处理并保存的方法通常被应用于笔迹分析检验和印章印文对比检验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扫描而成的待检验材料和样本的扫描件与原件相比不失真,甚至清晰度更高。

(二)红外线检验

红外线检验主要原理是不同物质吸收、折射、反射的角度和程度不同,透过红外线的性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文件检验仪的红外波段影像中会出现亮度差异。红外文件检验仪可以通过调整滤光片和光源频段长短的方法将检验材料中的仿造细微痕迹放大并与真迹进行图像对比分析并保存,这种检验方式可以有效识别文件中局部添加、改写、擦刮等伪造痕迹,同时还能够显现烧毁和褪色字迹。

(三)紫外线检验

紫外线检验司法文书与红外线检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监视器将紫外光源照射红外文件检验仪下的检验材料的图像和其他数字信息捕获并传递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对比和保存,通常可以检验原文件被涂改、划破痕迹和不同书写材料以及印文模糊问题。

(四)透射光检验

与红外线检验和紫外线不同的是透射光检验是使光线从背面照射到红外文件检验仪下的待检材料上,通过调整焦距和翻转等技术来观察文件的透光率,增加图像对比度,而后通过监视器将所得图像传递至计算机中分析保存,可用于检验文件划痕、水印以及被掩盖的痕迹。

(五)显微材料检验

彩色电视比对显微镜能够通过调整显微镜放大倍数、焦距以及相对位置来识别检验材料中可疑部分的细微痕迹,并将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保存至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对比,这种检验方式常见于处理材料纸张断裂或破损问题以及印文印章的对比检验中。

三、计算机技术辅助文书司法检验的优点

计算机技术在长期完善与发展后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司法检验工作中,在文书司法检验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积极,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文书司法检验方法相比有着准确率高、工作环境好、长期保存容易等优点。

(一)准确率高

使用传统拍摄方法无法在拍摄人眼不可见红外线波段时保证胶片类型、曝光度、成像度及滤色镜透光度等重要参数稳定在适当范围内,这些参数的确定是红外拍摄一直以来最为繁琐的问题。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计算机在捕获和处理红外波段图像的同时监视器会实时显示,这样能够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不足,最后打印输出效果最好的图像。传统拍摄方法与计算机拍摄工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有好坏之分,相比较而言,计算机技术打印输出的检验鉴定书准确率、科学性更高。

(二)改善工作环境

检验人员在使用传统红外照相技术时必须进入环境较暗的房间进行配药、冲洗及放大工作,而计算机技术拍摄则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所有需在暗房进行的工作,例如图像密度调整、光线调整、画面裁切等细节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检验工作所需时间,节约了传统检验工作所需的资源,更是节省了配药、冲洗及放大所需工作场地和专用仪器设备,省时省力省财。

(三)便于长期保存

计算机技术完成的文书司法检验使得图像的记录、复制、传输和保存更加便捷,在长时间的保留下依旧可以保证不失真,这种技术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计算机技术辅助文书司法检验中的应用

(一)笔迹鉴定方面

笔迹检验特征比对表以及套摹笔迹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的方式使得其鉴定较传统检验方法更为有效。人工临摹、复印、拍照留存是传统笔迹特征比对表制作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利于同行之间工作交流与培养检验人员鉴定书写习惯的有效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鉴定附件形式文件还存在很大问题,失真严重且工作繁琐。计算机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利用磁介质来存储待检验材料和样本并将其数字化,在需要制作庭审中证人出庭时展示证据时方便观看和存档以及打印输出、案件交流等,为检验部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劳动力。

(二)印章印文检验方面

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Photoshop等图像软件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来提前对待检验材料和样本进行处理,Photoshop软件中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检材和样本的旋转、剪裁、调整角度、颜色等,这种方式对于待检验材料中的印章印文与样本的印章印文的重叠对比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三)在污损文件检验方面

大多污损文件的出现是因为作案人在改变原文件时环境、技术等条件有限,只能使用摩擦、浸湿、涂改等可以改变原文件内容的手段来制成污损文件,但无论怎样改变原文件原貌,都不可避免地会留下蛛丝马迹。传统检验技术无法确保污损文件的检验程度和准确度,而计算机技术能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将作案人改变原文件后留下的蛛丝马迹放大,通过研究改变后跟改变前的文件的反差来还原原文件内容。以在原文件上添加内容举例,在检验时需要将待检材料扫描进计算机,再通过调节分辨率高低和图片大小来观察文件的细微特征,通过颜色处理来观察待检材料上的内容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是否一致。

(四)人像检验方面

通常情况下,作案人在作案时会购买工具对自己的外形进行伪装,但公安机关只保留有其免冠正面照,这种情况会给人脸辨认工作增加很大难度,为提高人像辨别的准确度,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收集到的关于作案人的实际情况与所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进行数字图像组合迅速拼合成准确度高的作案人伪装后的照片,为人像辨别工作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准确度。

五、结语

司法文书是各級司法机关的专用文书,文书司法检验是司法机关处理各种事件公正性的重要保障,传统文书司法检验无法满足社会现状,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文书司法检验时,软件的版本过低、位置的不同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相关部门应当研究更多科学性手段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共同检验司法文书,确保司法文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保证各级司法单位公平公正处理事务。

参考文献:

[1]尚士泽、孔祥维、尤新刚,等.伪造变造文件数字被动无损取证技术综述.信息网络安全.2015(4).

[2]杨旭、施少陪、徐彻,等.荧光检验法在朱墨时序鉴定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司法鉴定.2014(5).

[3]韩伟、黄建同、陈维娜,等.拉曼光谱在司法文书鉴定中的应用.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51(12).

猜你喜欢
文书应用研究技术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关于回鹘文书中几个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