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上皮样肉瘤1例

2018-04-20 08:05马可燃程敬亮汪卫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畸胎瘤椎间肉瘤

马可燃,程敬亮,汪卫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图1 椎管内上皮样肉瘤 A.轴位T2WI; B.冠状位增强T1WI; C.病理图(HE,×200); D.免疫组化(EMA染色,×200)

患者男,28岁,1年前受凉后腰背部间断性刺痛,1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肋下间断性刺痛,伴双下肢乏力,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MRI:T7~9椎体水平椎管内及T8、9左侧椎间孔见约1.5 cm×1.3 cm×8.6 cm不规则等T1长T2信号,邻近脊髓受压并向右侧移位(图1A);增强后T6~9椎体水平椎管内及T8、9左侧椎间孔区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并通过左侧椎间孔向外延伸(图1B)。MRI诊断: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切除术中见T7~9椎管硬膜外左腹侧约8.0 cm×1.5 cm×1.0 cm红褐色肿瘤,质软,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血供丰富,基底似起源于硬脊膜,部分肿瘤延伸至T8、9左侧椎间孔。病理: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质丰富,嗜酸,似上皮样细胞,可见双核、多核细胞,部分瘤细胞呈梭形,与上皮样细胞之间有移行。病理诊断: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图1C)。免疫组化:EMA(+,图1D)、CD117(+)、CD99(+)、Ki-67(阳性细胞约30%)、CD34(+)、SMA(灶+),HMB45、Melan-A、Dog-1、CD31、CD56、Syn、S-100、GFAP、Oligo-2、LCA、PR、Desmin、CK7、CK19、F-Ⅷ均阴性。

讨论ES是组织起源不明的罕见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比例不足1%,多数生长缓慢,常呈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多样,易复发,易通过淋巴道或血行转移。E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较常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ES可分为远端型和近端型。远端型多发生于肢体远端的皮下软组织,以侵及皮肤为特点;近端型临床罕见,且较远端型侵袭性更高,主要发生于躯干、胸腹腔、骨盆区及会阴区等部位,表现为累及皮下或深部软组织的结节或肿块,累及皮肤时可出现溃疡,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ES可沿神经血管束生长,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ES患者CK、Vim、EMA呈阳性,HMB45、CD31、INI1呈阴性。ES主要应与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相鉴别:①表皮样囊肿,囊内容物信号多不均匀,包膜完整,边缘清晰,增强后多数病灶无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周边线状强化;②畸胎瘤,MRI信号混杂,T1WI以脂样稍高信号为主,间以斑片状高信号及等信号成分,可伴极低骨质信号。

猜你喜欢
畸胎瘤椎间肉瘤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什么是畸胎瘤?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备孕查出畸胎瘤 是怀了怪胎吗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