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e建筑中的构造美
——读《“匀质”的秩序与“清晰的建造”》

2018-04-20 03:25大藏觉
中华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细部盒子秩序

大藏觉

匀质的秩序与清晰的建造是Mise一生建筑探索的两条主线,作者紧紧抓住这两条发展线索的矛盾纠葛,从实际设计、建造入手,将原本孤立的具体个案以严谨的逻辑、缜密的思维整合串连到了一起,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建筑大师、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四大领军人物之一的Mise的建筑理论体系逐步建立、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全书开篇以《召回秩序》明确了作者研究与写作的目的,以对后现代主义及其衍生物强有力的批判、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深刻反思揭示并强调了回归现代主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推出本书论述的主角Mise。在《召回秩序》中,作者对Mise的建筑思想进行了宏观、概括性地阐述,提出了本书的论述要点,如“结构”、“匀质”、“秩序”、“建造”……为后文的详细叙述打下了基础。在之后的五个章节中,作者按时间顺序,以巴塞罗那德国馆、Farnsworth House、Crown Hall、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为四个重点案例展开分析,其如同推理小说般一环扣一环的叙述方式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第一章回顾并说明了Mise在设计德国馆之前的建筑思想的起源及其成长历程,引入了对Mise建筑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几位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如Berlage(贝尔拉格)及其Amsterdam Beurs(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Schinkel(辛克尔)及其Altes Museum(老博物馆)、Behrens(贝伦斯)及其德国领事馆、柯罗勒·缪勒住宅等。对这些人物及其作品的线性的陈述、总结与分析为Mise建筑的发展找到了根基,准确定位了它在历史纵向和时代横向上的位置。接下对Mise前期作品进行了介绍,如俾斯麦纪念堂、柯罗勒·缪勒住宅、腓特烈大街摩天楼方案、玻璃摩天楼方案、混凝土办公楼方案、钢筋混凝土别墅方案以及乡村砖住宅,描述了Mise早期新古典主义几何秩序、先锋派抽象形式美学、本体建造的探索历程。

从第二章开始,作者以Mise建筑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例,生动再现了Mise艰辛曲折的探索之路。详细、精准的叙述,大量的文字、细部构造图片引用,特别令人称道的作者的手绘分析图,缜密的逻辑思考等,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关于Mise的书籍、论文的几个特点,尤其是作者的论证角度——匀质的秩序和清晰的建造以及对Mise设计、思考过程的完美再现和剖析别开生面,与众不同而难能可贵。之前读到过的关于Mise的介绍、论述不可谓不详实、丰富,但相较于本书而言,都缺少一种根本的、内在的、核心性质的主线,足以将Mise一生的建筑探索联系起来。当然这一发展过程不尽是简单的、线性的,但毕竟作者挖掘到了Mise建筑的一条重要脉络,清晰地梳理了前前后后不同时代作品之间的关联,澄清了我在Mise认识上的诸多误区,如曾经以为德国馆可谓是Mise登峰造极的代表作,却发现那仅仅是Mise探索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我对Mise始终强调的“结构”、“匀质”、“通用空间”等也仅仅很肤浅地知道而已,可是为什么以及怎么发展的我却说不上来。之前看Mise的诸多作品,觉得甚是乏味、枯燥,除了材质“缤纷绚烂”、空间“流动婉转”的德国馆以外,其他的就只剩下盒子、长盒子、方盒子了,甚至觉得Mise这老头子太呆板了,从前到后就一个盒子。对他的名作,如Farnsworth House、Crown Hall、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人皆云这些为“神作”,美不可言,我也能感觉到她们的“美”,可是为什么“美”,怎么“美”我就无从知晓了。

读完全书,掩卷而思,才意识到自己过往对Mise及其作品的认识是如何的肤浅,又存在着多少的误区,没想到Mise建筑竟然是如此的“闷骚”。一个接一个案例读下来,常常令我屏息凝神、不能自已。只能说作者的论述实在是精妙、精道,让我对Mise和他的建筑有了崭新的认识,让我借助作者的手绘分析图和大量的细部图片有了更多深入感性的体悟,弄明白了为什么“流动空间”在乡村砖住宅和德国馆中出现过之后便难寻踪影,为什么Mise是如此强烈地“偏好”空空荡荡的“大空间”,为什么Mise要在Crown Hall、西格拉姆大厦等作品中大量地施用H型钢竖框,仅为装饰?这H型钢竖框是如何源起、发展、转变的?为什么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的Mise的作品可以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赞誉,难道Mise 的重大贡献仅止于开创了适合我们这个时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和钢的完美演绎以及板式大楼?为什么Mise的采用现代工艺、材料、结构和建造施工的作品有种超越时代的永恒禀性以及高贵的古典精神气质?Mise的名言“少就是多”究竟是什么“少”了,又“多”了什么?“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说的细部指什么地方,“上帝”又是如何存在于她们之中的?Mise到底是如何认识看待建筑的,又是把什么精神品质注入到了他一以贯之的盒子中?作为Mise最后作品的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毫无疑问应当是Mise一生建筑探求的集大成者,那么这一被誉为具有希腊神庙古典气质的方正玻璃与钢的盒子是如何展现Mise一生所求的,她的高贵古典气质根源于何处?这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一一得到了令我满意的答案,或者至少说令我满意的一种解读方式吧!

之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关注构造、建构、建筑学自律性自明性,学科范围等话题,而Mise一系列的作品在作者的解读下为这些论题做了强有力的阐释,让我对国际国内自现代主义兴起以来建筑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和认识,也理解了Mise自身的局限性。

回头翻看整本书不禁由衷赞叹,一方面赞叹作者大量扎实的工作、深入细致的思考和长期艰辛的付出,另一方面赞叹Mise一生的建筑索求。大师之所以是大师自有他的道理,肤浅无知如我者还要多读多思考才是。

猜你喜欢
细部盒子秩序
高层住宅屋面工程细部创优策划
风景园林工程细部处理及质量管理
有趣的盒子
秩序与自由
浅析高层建筑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创优节点细部做法的浅析
孤独与秩序
寻找神秘盒子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