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柑橘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2018-04-20 10:34农财网柑桔通
农家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龙柑橘果农

一边是开垦好的荒岭,点缀着成百上千棵青绿的橘苗;另一边,成片的果园黄化,果园主人将砍掉的黄龙病树枝堆成小山,点火烧毁。这,是许多人眼里对广西柑橘产业的印象。

漫山遍野的柑橘树。

人才、资金、农资产品……越来越多地涌入这片土地。广西柑橘能发展到什么地步?市场会不会饱和过剩?会不会被黄龙病毁掉?每个业内人士都想得到答案。

广西柑橘产业规模发展迅猛

据中国农业部官网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底,广西柑橘面积499.29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573.4万亩,江西499.65万亩,广东457.2万亩);产量519.3万吨,居全国第一。据了解,在2012以前,广西柑橘面积基本以每年10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2012~2015年,平均每年增长约60万亩;2016年广西柑橘新增56.21万亩,2017年广西柑橘种植面积预计突破600万亩。

为什么近些年广西柑橘产业规模发展得如此迅猛?

一是近年来广东柑橘产业萎缩,让步广西。查阅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广东柑橘种植面积因黄化、黄龙病等原因,从2011年的435万亩锐减至2012年的382万亩。

二是沙糖橘经济效益提高,新产区不断涌现。沙糖橘是近20年来广西发展最快、面积与产量最大的单一柑橘品种。从近10年桂林沙糖橘种植面积数据可以发现,同样是在2012年这一个节点后,当地沙糖橘每年新增10~20万亩。由来宾、贺州、百色等新区可见,广西柑橘产业与沙糖橘这一品种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三是沃柑的引进。作为晚熟新品种,从2012年引进以来,沃柑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发展速度都让人惊讶,掀起了另一个扩种狂潮。此外,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的大力度推广也是促使柑橘产业不断往高峰发展的重要原因。

优势众多,风险有多大?

划分为“四带一基地”,覆盖了多个省份。其中,广西是品种最为丰富、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的一个产区。作为柑橘原产地,广西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柑、橘、橙、柚、柠檬等柑橘品种都可以种植。品种结构丰富,有两大益处:一是不同产地可以各自发展优势品种,果农拥有更多选择,市场面向度大;其次,不同品种成熟期不同,可以避免集中上市,降低风险。

此外,广西柑橘发展历史悠久,种植技术相对成熟;面对东盟市场运距短,出口便利;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突出,也帮助广西柑橘产业在政策、科技、农资生产服务等方面获得最大便利,获得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但风险也是并存的,黄龙病、种植水平低下、市场消费饱和等

一直以来,国内柑橘产区被都是产业的隐忧。有统计显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广西因黄龙病淘汰损失的橘园超过100万亩,累计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苗木是关键所在,在黄龙病防控相对严格的桂林,无毒苗也严重缺口。2014年桂林新种沙糖橘16.8万亩,需苗1000多万株,但仅有无毒苗530万株,缺口500万株。专家认为,未来广西将长期处于无病苗短缺的状态。

苗木管理失控,以及农资产品鱼龙混杂,果农管理水平和意识的不足,都已经成为广西柑橘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与国外相比,我国柑橘的流通和产销现状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宽皮柑橘生产国,产量约为世界总产量的65%,消费体量占全球的68.5%。沙糖橘、蜜桔都是宽皮橘的代表。有专家分析表示,国内大部分宽皮柑橘成熟期集中在9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不耐储藏,上市期集中;以鲜销为主,加工比例很小;出口量仅占世界宽皮柑橘总出口6.6%,主要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市场进入很少。

分拣水果。

广西柑橘未来出路在何方?

广大果农对种橘前景怎么看?在针对广西、广东、云南、湖南等多个产区沙糖橘种植户做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效问卷1000多份中的3/4以上的受访者对沙糖橘产业表示乐观,50%以上选择继续扩种,1/3左右选择保持现状。

荔浦种植大户潘健熙认为,沙糖橘目前供不应求,而当国内市场达到饱和时,出口可能会成为新路子。他告诉记者,当地一部分合作社、种植大户已经有所准备,将按照出口条件进行果园和柑橘品质的把控。据专家估测,沙糖橘在国内及东南亚等周边市场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潜在消费量约有500万吨。

多位专家大咖认为,发展区域品牌是广西沙糖橘乃至柑橘产业的核心。例如“赣南脐橙”,知名度高和市场认可度高,所以果农不愁销路。专家认为,只有让品牌垄断市场,才能在销售上稳住。但品牌建设应该由产业协会或同业公会主导,政府部门进行推动。在广西,除了柳城蜜桔等“老”品牌外,荔浦沙糖橘、阳朔金桔、百色沙糖橘、容县沙田柚、钟山贡柑等等新兴区域品牌不断涌现,但生命力有多久,仍然有待检验。

目前,我国柑橘流通的主要体系是产地—批发—零售,一颗橘子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上,要经过很多中间层,造成了果农“卖难”、消费者“买贵”的现象。大多数果农只能等着果商收购,十分被动。散户种植为主的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主要原因之一。专家认为,应当向国外学习,加强抱团合作,建立“农协/产业协会+合作社”合作制农业供给体系,化被动为主动。

此外,高度重视黄龙病防控仍然是发展柑橘产业的首要。在技术上,要做到阻隔传播,减少病原;推广无病大苗;大面积连片统防统治严防木虱;挖净病树(轻病区及时清除,重病区连片更新)。管理上,要做到培训、普及防控知识;建立联防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负责制。

对于广大果农来说,如何规避风险?专家建议,首先应因地制宜选好品种,好品种的特点包括剥皮易、无核、化渣、颜色好、果形好、风味佳、适合当地气候及耐储运等。注意市场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单一品种。其次是保证产品安全,注意增施有机肥,控制产量、保证品质。

从扩种高峰到低谷,大约十年一个周期,这是近几十年来广东柑橘起起落落的一个规律。有资深行业人士断言,2020年将是广西柑橘发展的一个节点。

猜你喜欢
黄龙柑橘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等价转化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黄龙河川道
黄龙核桃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2016年春黄岩区柑橘冻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