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水文监测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8-04-20 08:16任六平
山西水利 2018年2期
关键词:吕梁市测站水文站

任六平

(吕梁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 吕梁 033000)

1 吕梁市概况

1.1 位置及地形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辖1市辖区,2县级市,10县。全市东西宽约110km,南北长约210km,总面积20988km2。由于吕梁山脉天然屏障,整个地区明显分为西部高原山地和东部丘陵盆地,自然气候条件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从北到南,由东向西倾斜,诸河流直接汇入黄河,该区大部分地区海拔高程在900~1700m之间,区内黄土广布,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表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东部地区位于太原盆地的西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2 河流水系及水库

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的河流共有129条,流域面积100km2及以上的河流共有72条。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9条,其中,黄河水系5条,分别是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屈产河;汾河水系4条,分别是岚河、磁窑河、文峪河、段纯河。

有大型水库2座(文峪河水库、柏叶口水库),中型水库7座(横泉水库、阁老湾水库、阳坡水库、陈家湾水库、吴城水库、张家庄水库、天古崖水库),小型水库41座。

1.3 水文(位)站及雨量站

吕梁市现有水文(位)站21处。其中,吕梁分局管辖的水文(位)站有17处,包括国家基本水文站4处,分别为水库站1处(文峪河水库站),区代站2处(双家寨站、圪洞站),小河站1处(万年饱站);中小河流建设水文站6处,分别为圪卓头站、岭底站、二十里铺站、岚城站、李家湾站、秦王岭站;中小河流建设水位站5处,分别为河堤站、南村站、阳宇会站、沙窑站、王狮站;大河大江水文站1处,为官桑园站;省水文局委托站1处,为逯家岩站。黄委会管辖的水文站5处,分别为后大成、林家坪、兴县、裴沟、杨家坡。

水面蒸发观测站4处(水文站兼测)。现有241处雨量站。其中,国家基本雨量站84处,中小河流新建雨量站157处。

2 现状分析

2.1 水文监测任务

巡测。根据《吕梁市水文巡测方案》,以吕梁市境内中心站或基本水文站为控制划分巡测区,全市巡测区共有4个,分别为官桑园水文站管辖官桑园、秦王岭2处水文站;万年饱水文站管辖万年饱、沙窑、南村、李家湾4处水文站;岚县中心站管辖圪洞、阳宇会、王狮、岚城、二十里铺5处水文站,孝义中心站管辖双家寨、逯家岩、文峪河水库、河堤、圪卓头、岭底6处水文站。

应急监测。根据《吕梁市水文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组建吕梁市水量水文应急监测队,负责应急监测工作,吕梁市应急监测分为防洪重点区域和防洪重点河段。重点区域为吕梁市各县(市、区)及9座大中型水库。重点河段为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以上的9条较大河流。

水文调查。内容包括暴雨、洪水、枯水、流域、水系、洪泛区、水资源、水量等调查。

2.2 水文(位)站、雨量站布设合理性简析

2.2.1 站网数量

吕梁市水文站网密度达999km2/站,雨量站网密度达87km2/站,根据《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2013),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主要测站类容许最稀密度(见表1)。

表1 WMO主要测站类容许最稀密度

2.2.2 站网布局

吕梁市中小河流水文(位)站,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水利厅确定的10条中小河流上,基本水文站分布在沿黄支流及文峪河之上,72条流域面积100km2及以上的河流,只有17条河流上布设水文站;大中型水库9座,只有文峪河水库设立出库站,柏叶口水库、横泉水库、陈家湾水库分别设立入库站(双家寨、圪洞、万年饱),其余中型水库、水资源监测站及水生态监测站没有充分考虑。

2.3 自记水位计比测分析

按照《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8-2010),选取圪洞站2017年的两场洪水过程,进行人工观测水位和自记水位计水位对比分析,分别为7月23日0时~8月1日16时,7月24日1时~8月1日8时,水位比测次数为108次。经计算,圪洞站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0.006cm(计算结果见表2),小于《水位观测标准》允许误差范围,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应为3cm,系统误差应为±1cm。

表2 圪洞站综合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表

2.4 电波流速仪比测分析

吕梁市基本水文站积极进行比测工作,主要进行了手持电波流速仪与流速仪的比测分析,经分析,4个水文站电波流速仪与流速仪测流量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相关系数(R2)介于 0.9759~0.9955之间。文峪河水库(永田渠)站、万年饱站、双家寨站、圪洞电波流速仪回归方程公式分别为:

y=0.8316x+0.0255,R2=0.9955;

y=0.417x+0.0895,R2=0.9857;

y=0.7645x-0.1268,R2=0.9759;

y=0.6250x-0.0381,R2=0.9796。

3 存在问题

3.1 水文特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吕梁市大部分测站水少沙多、洪水暴涨暴落、漂浮物多、水位变幅极大、测验断面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游荡多变。河流摆动阻碍着水位观测的自动化,水位~流量关系的不稳定影响巡测技术推广应用,泥沙时空变化剧烈制约了在线测沙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水文特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许多先进仪器设备,在吕梁境内河流上使用的不太好。

3.2 流量、泥沙的不同测验要求

水文的流量要素测验已经向自动监测、实时在线监测方向发展,时效性及精度均有很大的提高;泥沙测验规定,施测断沙时必须进行流量测验,增加了断沙测验的工作量。由于流量测验实现了在线监测,泥沙测验基本采用人工,造成两者监测的方式方法、监测频次等不同步,制约了水文测验方式的整体进步。

3.3 驻测、巡测、应急监测相互矛盾

当吕梁市境内发生全流域洪水时,基本水文站还未实行巡测,由于受人力资源等所限,测站人员只能驻守在基本测站进行测洪,待洪水消退后才能赶往中小河流水文(位)站进行应急监测或巡测,造成部分站大、中洪水无法及时施测。

3.4 使用与维护存在某些脱节现象

现阶段某些测验设施、设备由维护单位统一维护,如水位计、在线测流监测系统等,当仪器发生故障后,第一时间知道的是水文使用人员,但由于维护单位受各种因素(如人员情况、成本核算等)的影响,不能及时处理仪器故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5 水文站网的布局不够合理

吕梁市水文站网密度为999km2/站,过去其布局与结构均以暴雨洪水来源区为主导。显然,现有水文站网的布局与结构已无法满足新的需要。如吕梁市境内水资源监测站、水生态监测站、水库站等站网密度偏稀,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不利于对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山西大水网的实施(吕梁重点是中部引黄工程),引水引沙资料是掌握黄河水资源数量、时空分布和水量实时调度的重要依据。如何完善引水监测站网,并加强引水监测站网的监测,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

4 对策建议

按照“驻巡结合、巡测优先、测报自动、应急补充”的现代水文监测模式,通过水文监测改革,将基本水文站由单站管理向多站集中管理转变,从多人固守水文站监测向巡测、驻测、检测、间测、应急监测相结合转变,并适当引入购买社会服务,从而解决水文监测任务增加、服务业务拓展和人员不足的矛盾。

4.1 对水文站网进行规划与优化

水文站网布局是水文工作的战略问题,在科学分析水文站网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水文测验方式优化分析研究,改变现有测验和管理模式,主要是突破现有的以驻测为主,改为以巡测为主,部分不能实现巡测的驻测站,水位、降水量、在线流量系统等观测项目可以实现自记,实现以驻测、巡测、间测等方式相结合的水文站测验运行管理模式。

按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指标体系要求,在吕梁市河流的市(县)界断面增设测站,完善市界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以满足水量调度的需要,并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支撑。通过补充完善中部引黄工程等引水口水资源监测站网,增强引水量的监测能力,贯彻落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需要。进一步增设水库水文站,提高水库水文监测能力建设。

4.2 水文测站管理引入社会化服务

在水文测站的管理中,加大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力度,不但可以提高测站的管理水平,对测报技术的进步和测报质量的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目前,自记雨量计、自记水位计、在线流量监测系统的日常管护工作,已由山西省水文局委托维护公司负责,必须加强对维护公司的管理,促进测站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进而提高水文站的水文测报质量和工作效率。

5 结语

充分发挥水文专业强项和技术装备优势,拓展水文服务领域和范围。通过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农业水利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等众多领域,为河长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及早动手,加强练兵,未雨绸缪。首先为各级河长提供河湖基本情况;其次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做好技术支撑;最后为河长制考核提供最有权威的数据。

猜你喜欢
吕梁市测站水文站
GNSS钟差估计中的两种测站选取策略分析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福海水文站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西双版纳州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析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水文站缺测资料插补展延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