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之谜:诡异的纵目面具

2018-04-20 03:36罗米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广汉蜀国青铜器

罗米

眼珠外鼓,耳朵外张,鼻子宽大无比,鼻翼侧面像是勾起的云朵,嘴角弯到耳根,显出恐怖狰狞的神色——有人说,这样奇异的青铜器是外星人的遗物。

一般来说,想要解开历史的谜团,为传说找到物证,依靠遗址考古最为靠谱。遗址就像是钥匙,能打开一把把生锈的巨锁。但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却完全不同,它倒像是上天抛到世人面前的一把锁,而钥匙,却不见踪影。

这是距今大约5000年的文明,和中原的商代文明在时间上平行,但它的形态不仅与商代文明毫无相似之处,也很难与同时期的其他文明找到共同点。不仅如此,在后世的文物中,似乎也看不到一点儿它残留的痕迹。它来得突然,去得决绝,不知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三星堆博物馆的铜人面具在陕西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展出

好在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能够接近这个秘密。

一锄头挖出宝藏

1929年,四川广汉县鸭子河畔的一个农民和平常一样锄地,不料一锄头下去,搅动了历史的尘埃,揭开了一个注定震惊世人的秘密。

他先是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玉器,大约300多件——这已经是了不起的发现了。消息不胫而走,1931年,英国传教士联合当地驻军保护调查,收集了一些玉器,并送到当时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

到了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成立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主持考古,这一次又发掘出土600余件玉器等文物。不过,随着日寇侵华,考古工作陷于停滞。那些深埋了几千年、稍稍看到一线天光的秘密,又这样被匆匆掩进了黑暗之中。

这一等就到了抗日战争结束。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这里才又迎来新的考古队。谜底似乎在一点点揭开,这里的发现越来越多,考古工作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大家逐渐认定,这里可能是传说中商周时期古蜀国的都城。

不过,因为没有找到商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而且没有文字记载,谜团仍未解开。时间一晃又过了数年,这里被夷为了平地,后又建了砖厂。

1986年,又是一锄头。这次,一个工人烧砖取土,竟一下挖出了玉器,地下的宝库终于等到了面见世人的机会。

重器先后面世,先是一个木芯包黄金的手杖,然后是金、铜、玉、象牙等材质的文物400多件,数天之后,考古人员终于看到了青铜器。满坑满谷的青铜器,形状怪异、前所未见的青铜器!

商周时代以青铜器名世,人们早已对各种酒器、水器、兵器、乐器格外熟悉,但这一次,人们没有找到那些熟悉的器型,而是被硕大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兽面和青铜树所震惊。这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文明,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

怪异的形象

三星堆出土的最大的一件人像高262厘米,重逾180公斤,被称為铜像之王。他头戴莲花状的高冠,冠上还有兽面的装饰,威严的样子表明,他应该是当年地位极高的首领或祭司。他的双手呈管状环抱,据考证,他的手上当时握着的就是象牙,这都是表现祭祀的场景。

立人像的造型已经够奇特了,他的脸则更引人探究。这张脸与真实的人脸相去甚远,菱形的双目几乎一直开到了太阳穴;他的嘴紧闭着,唇线一直开到两腮边,显现出一种威严,或者说阴沉的怪异。而这种怪异的相貌,成了整个三星堆的“标准像”。

除了铜立人,这里出土更多的是大小不一的头像和面具,有些面具体量硕大,形象更为怪诞。许多面具有一个格外可怕的特点,即眼珠向外鼓突,高高地从眼眶里迸出来,让人想起神话里的“千里眼”;耳朵的形状很夸张,向外张得平平的,或许是“顺风耳”;鼻子宽大无比,鼻翼向内卷,侧面看来有点像是勾起的云朵。有的面具更加特别,鼻子像是竖起来的古代兵器勾镰。

所有的面具嘴角都向上弯着,一直弯到耳朵根,显露出恐怖狰狞的神色。

这些面具显然不是给人戴的,太大太重,没人能戴得动。从它们的细节设计上看,要么是在祭祀的仪式中摆在祭台上,要么便是插在木桩上,之所以造型如此怪异夸张,为的是尽力渲染神异的气氛。

他们是谁?是人?是妖?还是神?

古蜀国的秘密

据考证,这里是古蜀国的领地,它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传说中,这里曾出现过几个特别著名的部落首领,其中包括“教民养蚕”的蚕丛、“教民捕鱼”的鱼凫等,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据推测恰好与传说中蚕丛领导的时代相吻合。所以,考古研究界认为,这面具大约刻画的是蚕丛的样貌。

根据古书的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这个“目纵”,显然就成了这个鼓突的圆柱形眼珠的最好解释。甚至还有人考证后称,因为此地长期缺碘,蚕丛患有甲亢——眼睛外鼓正是甲亢病人的外貌特点。但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蚕丛患有此病,以为这是不同常人的帝王之相,所以格外记载了一笔,并且在做面具的时候有意夸大了这个特点。

听来似乎很有根据,不过笔者始终不太相信这是真的。笔者倒更愿意从另一个更加美好的角度来猜测这种奇怪相貌的缘由:这面具是否寄托着古蜀国人们的祈愿?

古蜀国位于现在的四川盆地,因为地形封闭,当地人很难与外界沟通,所以会对外面的世界更为向往。无奈山高路远蜀道艰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有一双千里眼、一对顺风耳、一个极为灵敏的大鼻子和一张宽阔的嘴巴,用这灵异的感官,来捕捉外面世界的微弱气息。

从出土的器物也可看出,古蜀国的人们格外喜欢鸟的形态。可以设想,这是因为鸟儿能够飞越群山。

如今,蜀道早已不再艰难,蜀人无需千里眼和顺风耳,便能轻松来到外面的世界,甚至连这些面具,都可以远离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家乡,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世人的瞩目和赞叹。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艺术推广人)

猜你喜欢
广汉蜀国青铜器
乐不思蜀
贪小失大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发明告密筒的西汉名臣
政绩毁于私欲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字是书的花
最后一片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