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观前地区七塘一带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2018-04-21 07:33段志强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金山岩褐铁矿

段志强

(福建省196地质大队,福建 沙县 365500)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武夷成矿带的北部,松溪—宁德北西、松溪—武平北东向断裂带与蒲城—嵩口南北断裂带的交汇地带[1]。

1.1 地层

研究区内及周边附近出露的地层有早侏罗世梨山组(J1l1)和古元古代大金山岩组(Pt1d),二者呈断层接触或不整合接触关系。

早侏罗世梨山组(J1l1):岩石组合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粉砂岩。岩层厚度较大,一般为厚层状,其中的长石石英砂岩常成陡峭地形。

古元古代大金山岩组(Pt1d):按岩性组合可分为大金山岩组第一段(Pt1d1)和大金山岩组第二段(Pt1d2)。大金山岩组第一段(Pt1d1)见于检查区东部及外围,岩性组合以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变粒岩夹石英片岩、黑云母绢英岩为主,局部见混合岩化现象。大金山岩组第二段(Pt1d2)见于检查区西南部及外围,岩性组合以白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夹二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变粒岩为主。

1.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主要有早白垩世石英二长闪长岩(δηοK1),局部地区还见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岩脉。其中石英斑岩岩脉与大金山岩组地层接触带附近见铅锌矿化、褐铁矿化蚀变。

1.3 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分布于检查区西部,北东向断裂2组和北西向断裂2组。几条矿化体赋存在断层中,表明区内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对蚀变矿化具控制作用。

1.4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较普遍,主要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较为常见。

2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2.1 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1∶1万土壤测量共圈出Ag、Cu、Pb、Zn、W、Mo、Sn、Be、Bi、Hg等单元素异常174处,主要异常有Pb、Mo、Ag、Cu。

2.1.1 铅异常

测区内共圈出Pb异常14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梨山组地层与大金山岩组二段接触带附近和大金山岩组一段与石英斑岩接触带附近。其中异常规模较大、较明显浓集中心有Pb-9、Pb-10、Pb-12异常,异常分布面积、规模、形态特征(表1),伴有Cu、Zn、Ag、Sn、Mo、Be异常叠加。

2.1.2 钼异常

测区内共圈出Mo异常24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梨山组地层与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和大金山岩组一段与石英二长闪长岩接触带附近。其中异常规模较大、较明显浓集中心有Mo-3、Mo-6、Mo-9、Mo-12、Mo-24异常,异常分布面积、规模、形态特征(表2),伴有W、Sn、Bi、Be、Zn、Ag、异常叠加。

2.1.3 银异常

区内共圈出Ag异常22处,主要集中分布在测区的西南部,浓集中心较明显有Ag-11异常,异常处在大金山岩组一段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的接触带上,异常规模较大,异常面积0.327km2,最高值0.28×10-6,平均值0.18×10-6,异常衬度1.34,异常规模0.44,浓集中心明显,并与Pb-10、Cu-12异常套合好,伴有Cu、Pb、Zn、W、Mo、Bi异常叠加。Ag-11异常范围内石英斑岩较发育。

2.1.4 铜异常

区内共圈出Cu异常13处,主要集中分布在,测区的西南部,浓集中心较明显有Cu-9异常,异常处在大金山岩组一段和大金山岩组二段的接触带上,异常规模较大,异常面积0.168km2,最高值305.2×10-6,平均值119.3×10-6,异常衬度1.70,异常规模0.29,浓集中心明显,伴有Pb、Zn、Ag、Sn、Mo、Be异常叠加。

3 土壤综合异常特征

根据异常各元素间相互套叠情况和所处的地质环境,圈出了4处综合异常(HT3-1、HT3-2、HT3-3、HT3-4)(图1),各综合异常区异常特征分述如下:

HT3-1:该异常位于测区的西南部,面积1.279km2,呈近南北向展布,异常区内出露地层为大金山岩组一段、大金山岩组二段和梨山组地层,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发育,花岗岩脉发育。异常以Cu、Pb、Zn、Ag为主,以元素组合特征可分为三个浓集中心。I:以Cu为主,伴有W、Pb、Ag、Zn,该浓集中心Cu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最高值达305.2×10-6,具三级浓度分带,伴生的Pb、Ag、Zn异常与Cu异常套合一般。II:以Pb、Zn为主,伴有Ag、Cu、W、Sn、Bi,该浓集中心Pb、Zn套合较好,最高值Pb 589×10-6、Zn 445×10-6,具三级浓度分带,伴生除Ag套合较好外,其余的元素异常套合一般。III:以Pb、Ag为主,伴有Zn、Cu,该浓集中心Pb、Ag套合较好,最高值Pb 367×10-6、Ag 457×10-9,具三级浓度分带,伴生的Cu和Zn元素异常套合一般。经异常查证,区内已发现低品位银矿体一条(I号),银、铜、铅矿化体4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特征如下:

I号低品位银铅矿体:展布在工作区中西部,受大金山岩组内F2断层控制。由BT30工程揭露,宽0.90m~1.25m,走向115°,倾向南西,倾角约55°,沿走向控制延伸长>25m,推测延伸长>190m。矿体矿物成分以方铅矿、黄铁矿为主,氧化强烈,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体平均品位:Cu 0.06%、Pb 0.34%、Zn 0.09%、Ag 52.49g/t。

I-1号银矿化体:展布在工作区中西部,受大金山岩组内F2断层控制。由TC32工程揭露,宽1.10m,走向110°,倾向南西,倾角约50°,推测沿走向延伸长>130m。矿体矿物成分以黄铁矿为主,氧化强烈,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化体平均品位:Cu 0.026%、Pb 0.15%、Zn 0.065%、Ag 22.5g/t。

Ⅱ号铅矿化体:展布在工作区中西部,受大金山岩组内F1断层控制。由BT32工程揭露,宽2.3m,走向305°,倾向北东,倾角约53°,推测沿走向延伸长>160m。矿体矿物成分以方铅矿为主,氧化强烈,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化体平均品位:Cu0.057%、Pb 0.24%、Zn0.08%、Ag 3.7g/t。

Ⅲ号铅矿化体:展布在工作区西部。由D5305地质点揭露,宽0.15m,走向80°,推测沿走向延伸长>12m。矿体矿物成分以方铅矿为主,氧化强烈,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化体平均品位:Cu0.033%、Pb 0.52%、Zn0.12%、Ag 3.4g/t。

表1 主要铅异常特征

表2 主要钼异常特征

Ⅴ号铜矿化体:展布在工作区西南部,受大金山岩组内F4断层控制。由BT38工程揭露,宽0.89m,走向60°,倾向南西,倾角约70°,推测沿走向延伸长>200m。矿体矿物成分以黄铜矿为主,氧化强烈,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化体平均品位Cu0.16%、Pb0.017%、Zn0.071%、Ag 4.1g/t。

HT3-2:该异常位于位于测区的中南部,面积0.759km2,呈近三角形展布,处在大金山岩组一段和燕山晚期石英二长闪长岩的接触带上,局部地区还见石英斑岩岩脉。异常以Ag、Pb为主,形成多个浓集中心,伴生有Cu、Zn等元素异常,Ag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具三级浓度分带,最高值达1694×10-9;Pb异常强度高,最高值达598×10-6,具三级浓度分带,,Pb和Ag元素套合较好,伴生的Cu、Zn异常则套合一般。区内已发现VI号铅矿化体一条,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VI号铅矿化体:位于大金山岩组一段和石英斑岩岩脉的接触带上。由D8804地质点揭露,宽1.2m,走向280°,推测沿走向延伸长>15m。矿体矿物成分以方铅矿为主,氧化强烈,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化体平均品位:Cu0.02%、Pb 0.17%、Zn0.006%、Ag 12.1g/t。

HT3-3:该异常位于测区的东部,面积0.489km2,呈近东西展布,处在大金山岩组一段和燕山晚期石英二长闪长岩的接触带上,北西向断裂发育,沿断层常见花岗岩贯入,局部地区还见花岗岩脉。主要成矿元素为W和Mo,W和Mo各有一个浓集中心,伴生有Ag、Cu、Zn、Sn、Bi等异常,W异常强度高,最高值达33.69×10-6,具三级浓度分带;Mo异常范围大,强度高,最高值达38.7×10-6,具三级浓度分带,W和Mo元素套合较好,伴生的Ag、Cu、Sn、Zn则套合一般。区内已发现钼矿化体一条(VIII号)、铅矿化体一条(VII号),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VI号铅矿化体:位于大金山岩组一段和燕山晚期石英二长闪长岩的接触带上。由D4211地质点揭露,宽1.2m,走向96°。矿体矿物成分以方铅矿为主,氧化强烈,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化体平均品位:Cu0.005%、Pb 0.16%、Zn0.078%、Ag 2.1g/t。

VIII号钼钨矿化体:展布在工作区东南部,受燕山期北西向断层控制。断层构造蚀变带宽15cm~30cm,走向310°,带内岩石硅化强烈,沿断裂带见钾长花岗岩脉贯入,辉钼矿呈浸染状、团簇状分布于断裂面及钾长花岗岩中。两侧围岩为斜长角闪变粒岩,未见明显矿化蚀变,见条带状混合岩化现象。点处刻槽取样品位WO30.072%、Mo 0.77%。

HT3-4:该异常位于测区北东部,面积0.398km2,呈近南北向展布,异常区内出露地层为大金山岩组一段和梨山组地层,北西向断裂发育,区内花岗斑岩脉发育。主要成矿元素为W和Mo,W和Mo各有两个浓集中心,伴生有Sn、Bi、Ag等异常,W异常强度高,最高值达46.8×10-6;Mo异常范围大,强度高,最高值达42.89×10-6,具三级浓度分带,W和Mo元素套合较好,与伴生的Sn、Bi元素异常套合也较好。岩石普遍见硅化、褐铁矿化,但未发现矿化(蚀变)体,可能为隐伏矿体所致。

图1 七塘1∶1万土壤测量综合异常图

4 找矿远景

检查区七塘山南边见I号低品位银矿体及多条铅锌矿化体,整体呈北西向雁列式展布,与该处的Ag-Cu-Pb-Zn土壤组合异常基本吻合,地表见花岗岩脉、闪长岩脉侵入,岩石普遍见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蚀变,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本区东部鼻毒岗-道角坑一带土壤测量Mo~W元素异常面积大,套合较好,具明显浓集中心。

地表出露地层为大金山岩组一段石英片岩、斜长变粒岩等,受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一系列北西向断裂、裂隙,花岗岩(隐伏)、石英闪长岩侵入岩较发育,在区内已发现一条钼钨矿化体,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寻找上厂斑岩型钼矿的潜力。

本文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专项基金项目“福建观前地区矿产远景调查”七塘靶区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编写而成。是参加项目工作同志的集体成果。成文过程中得到谢忠龙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1]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大金山岩褐铁矿
记忆中的老物件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白山岩 倾情养路30年
奶奶的比喻句
HPLC法同时测定天山岩黄芪中4 种异黄酮
快乐闯关
昨天
炒股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
浅谈赞比亚蒙布瓦地区褐铁矿“帽”与铁质砾岩的成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