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脱轨后下落过程及撞击轨枕次数的推导

2018-04-21 03:43李修文黄贵发唐德尧彭跃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轨枕扣件车速

李修文,黄贵发,唐德尧,彭跃

(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9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因此确保列车安全运行、避免发生事故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并得到成功应用。但对于列车脱轨在线监测的工程化应用研究,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列车一旦发生脱轨会引起重大事故,对于高速列车无疑是毁灭性的灾难。近几年来,脱轨事故屡见不鲜,例如2017年美国华盛顿州一列车脱轨,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14年莫斯科地铁脱轨事故,造成23人死亡,160人受伤。

目前关于脱轨的研究,主要还是在发生脱轨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脱轨方面,如弯道处严格控制通过速度、轨道设立防护装置等。对于列车脱轨后下落过程及撞击轨枕的次数,还未见相关学者进行过系统分析和相关推导,以致对脱轨时如何及时报警和制动控制尚无可行性证明。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列车和轨道的相关参数,利用若干等效方法,结合运动学和能量守恒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列车发生脱轨后的横向运动速度、脱轨后下落时间、横向越过扣件弹簧的时间以及不同车速下,脱轨后向前还能撞击轨枕的次数进行了详细推导。

1 脱轨发生后的最大横向速度分析

相关文献指出,列车运行过程中横向摆动频率,即蛇行频率 f0大约为0.7~0.8Hz,本文暂以 1Hz进行相关推导。

如图1所示,我国铁路关于轨距和轮对的相关标准为:

轨距L=轮对宽度Q+活动量W。

其中轨距L=1435mm,轮对宽度Q=1354mm,轮缘标准厚度W1=34mm,轮缘最小厚度W2=23mm。

于是,可计算得到:

标准活动量M1=(1435-1354)/2-34=6.5mm。

最大活动量M2=(1435-1354)/2-23=17.5mm。

因此可推测最大、共振时的振幅函数为:

x=M2×sin(2πf0)=17.5sin(2πf0)。

则最大速度为:

v=dx/dt=2M2πf0×con(2πf0)。

当f0=1Hz计算:

V=2M2πf0=35π=109.96mm/s。

图1 轨距与轮对宽度、活动量的关系

2 脱轨后下落时间与横向越过簧的时间分析

2.1 脱轨后下落时间

根据道床的不同形式,轨道铺设分为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根据轨道连接的不同方式分为有缝轨道和无缝轨道,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含有作为扣件的ω弹簧,以某规格弹簧及轨道的相关参数为例,图2是具体的相关尺寸。

不调高时,轨顶距道床的距离为GG=213mm;簧高为HG=128mm;簧顶至轨顶的距离为H1=GGHG=213-128=85mm。有调高30mm时,轨顶距道床的距离为GG=213+30=243mm;簧高为HG=148mm;簧顶至轨顶的距离为H=GG-HG=243-148=95mm。

取簧顶至轨顶距离的折中值:H=90mm,暂按自

由下落进行估算,即下落至簧顶需要的时间T1为:

图2 某规格ω弹簧及轨道的相关参数

2.2 脱轨后横向运动越出扣件的时间

钢轨本身的宽度一般为74.2mm,结合图2所示参数,扣件边缘至轨边的最远距离LM:

LM=(486-74.2)/2=205.9mm。

按本文推导出的最大横向速度V=109.96mm/s估算,脱轨后横向运动越过扣件的时间:

TM=LM/V=205.9/109.96=1.872s。

2.3 脱轨后能够撞击扣件的充要条件

列车一旦发生脱轨,如果没有横向速度,则必然会撞击轨道扣件(是否有足够的能量运行至扣件的问题本文后续讨论),但由于列车运行的一般存在蛇行运动,即存在一定的横向速度,如果横向速度足够大,会存在车轮还未下落至扣件簧顶时,就已经横向越出轨道扣件,则无法撞击扣件。

因此,如果脱轨后能够撞击轨道扣件,则必需满足下落至扣件簧顶的时间T1小于横向越过扣件的时间TM,即脱轨后能够撞击扣件的充要条件是T1<TM。

根据本文推导,T1=0.135<<TM=1.872,说明脱轨后一定可以撞击轨道扣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1)由于车轮踏面本身存在一定的宽度,因此,上述下落以簧顶为参照,横向距离以扣件边缘为参照。

(2)上述分析如若考虑二系簧对于垂直方向的弹射力,则下落至簧顶需要的时间T1撞击次数会更小,更易满足 T1<TM。

(3)本文推导出的最大横向速度是以最大蛇行频率1Hz来计算,正常运行时这个频率可能会更低,则最大横向速度更小,导致脱轨后横向越过扣件的时间TM更长,也更易满足T1<TM。

3 脱轨后横向越出簧前可以撞击的扣件次数

3.1 动能与势能转换

为了分析脱轨后横向运动越过ω簧之前可以撞击扣件的次数,先来分析一下关于车轮(每次)撞击弹簧(扣件)后,是否还有足够的动能使车轮抬升,从而越过当前弹簧(扣件),而不导致车轮静止不动。

假设脱轨后,在短时间内车速不发生变化,只存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整辆车的总动能为:

考虑只有当前一个车轮发生脱轨,按一辆车8个车轮,则每个车轮的承载质量为M/8,设弹簧离地高度为Hx,则按能量守恒存在:

如图2所示,弹簧离地最大高度为148mm,代入上述公式,则对应的车速V至少为:

即:车速大于2.17km/h时,落在道床上的车轮能爬上弹簧,发生一次撞击;在越过弹簧后,势能又变为动能,还能前进到至少撞下一个弹簧时停止前进。

此外,由于车轮1系簧的缓冲,车体的抬升量小于车轮,所需要的势能小于上述推导,因此上述推理是十分保守。

3.2 脱轨后横向越出簧前可以撞击的扣件次数

为了保守起见,考虑每次越过当前扣件时,系统能量存在部分损失,按损失率20%,即有效率80%进行估算。

根据上述的推导,脱轨车轮开始下落到(撞击)簧顶后,至其横向越出簧宽度前的时间段,是可以撞击轨道扣件的时间:

下面计算不同车速下,在时间T2内可以通过的扣件(轨枕)次数,枕距按0.5m计算。

车速5km/h,可以通过轨枕的次数为:

车速20km/h,可以通过轨枕次数为15.44。

车速50km/h,可以通过轨枕次数为38.6。

4 结语

(1)本文结合轨道及车辆相关参数,分析了发生脱轨后的最大横向速度约为109.96mm/s,下落至簧顶的时间约为0.135s,脱轨后横向越过扣件的时间约为1.872s。

(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推导了在车速为5km/h时,脱轨后能够撞击轨枕的次数约为3.84次;在车速为20km/h,可以通过轨枕次数为15.44次(行程7m以上);在车速50km/h,可以通过轨枕次数为38.6次(行程19m以上)。

(3)本文结论表明,可以实现通过检测真正脱轨车轮的轮缘撞击枕或簧的特征信息,及时识别脱轨,例如在识别到上述撞击2~3次(行程1~1.5m)时,便立即发出脱轨报警,及时制动,防止不制动时将发生的更大事故。

参考文献:

[1]唐德尧,王定晓,张鹏,李辉,宋辛晖.初论故障诊断与先进维修和先进设计(一)[J].中国设备工程,2009,(08).

[2]唐德尧.广义共振、共振解调故障诊断与安全工程—城轨交通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3]廖云,黄贵发,李辉,唐德尧.城轨车辆齿轮箱轴承保持架故障的诊断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4,(03).

[4]李修文,阳建宏,黎敏,徐金梧.基于移频技术的短时傅里叶变换阶比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34(10).

[5]张现锋,王刚.动车组晃动问题研究及解决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

[6]郑皓.探析高速铁路铁轨的奥秘[J].中国设备工程,2017,(19).

猜你喜欢
轨枕扣件车速
新型臂展式轨枕和Ⅲc型轨枕横向阻力试验和仿真研究
高速铁路扣件机械化拆除装备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横向挡肩式高性能减振扣件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区域特征的缺陷扣件视觉检测
复合轨枕道床横向阻力试验及优化分析
科隆蛋扣件力学特性分析
轨枕空吊动态演变规律
轮速信号在定速巡航控制中的应用
2012款奔驰R300车修改最高车速限制
有砟轨道枕下支撑不均匀对道床支承刚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