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D随钻测井技术专利技术分析

2018-04-21 08:10廖启良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测井技术测井申请量

廖启良

摘 要:文章利用CPRSABS数据库和DWPI数据库,对LWD随钻测井技术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对其申请趋势、区域分布、申请人分布、重點申请人核心技术分支等进行了数据分析。

关键词:随钻测井;地质导向;专利;分析

中图分类号:TE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0-0022-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PRSABS database and DWPI database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LWD logging while drilling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tre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pplicant distribution, key applicant core technology branch and so on are analyzed.

Keywords: logging while drilling; geological guidance; patent; analysis

1 概述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石油勘探开发工业已逐渐转向开发规模更小、油层更薄、物性更差、非均质性强的油藏。由于这些油藏地质状况复杂,使用电缆测井往往不成功,而LWD随钻测井(下文简称随钻测井)技术由于自身的特点成为最佳选择,目前随钻测井技术已成为大斜度井、水平井、分支井油藏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地质导向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

2 随钻测井的技术发展状况

2.1 数据库和关键词

本文基于CPRSABS和DWPI数据库的检索,检索关键词为:随钻测井、随钻录井、LWD、logging、drilling。分类号取自国际专利分类表IPC[第八版],主要选取的分类号为:E21B47,G01V3,G01V1,E21B49,G01V5,E21B17,E21B7,G01V11,G01R33,E21B44。采用上述检索要素得到的专利申请经过降噪和筛选后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专利申请数据库。

2.2 数据统计和分析

(1)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图1显示了随钻测井技术专利申请的趋势,可以看到,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65年-1975年为技术萌芽期,随钻测井技术在国外开始出现,但发展较为缓慢,零星的几个专利表明,这一时期还处在随钻测井的探索阶段。1975年-1995年为稳步发展期,这一时期,随钻测井专利申请数量较为稳定,国际众多测井公司均相继推出了代表性的随钻测井产品,如:1978年Teleco公司推出了第一支可靠的商用随钻测井仪器,采用钻井液压力脉冲传输测量数据;1984年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上市,1993年斯伦贝谢Anadrill公司推出第一代集地层评价和地质导向为一体的IDEAL地质导向系统,等等。1995年至今为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国外的随钻测井专利申请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我国随钻测井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00年左右才有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出现,但自2005年开始,我国在该领域的申请量也显著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专利申请日与公开日之间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近两年申请的专利大部分尚未公开,因此,图1中近两年专利申请数量的下降并不表示实际申请数量的下降。

(2)申请原创国和地区分布

技术原创国和地区表征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实力。为此对涉及随钻测井的相关专利的申请人所在国家和地区分布进行了排名统计,如下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随钻测井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其中,美国的申请量最多,其申请量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申请量总和还多,美国在随钻测井技术领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检索发现,美国随钻测井专利主要集中在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等行业巨头公司。我国在随钻测井领域虽然也有一定的专利申请量,但与美国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

(3)重点申请人统计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全球随钻测井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有一半是美国企业,分别是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史密斯和精密能源服务,其中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位,他们的申请量均在300件以上。排名第三的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公司总部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但检索发现,其申请的随钻测井专利大部分都是与斯伦贝谢合作而申请,也即,该企业的测井技术与美国企业息息相关。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石油企业在随钻测井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中国占据了剩下的四席,但排名靠后,且检索发现,中国的绝大多数专利申请都只在国内进行了申请,而未进入其他国家,说明我国申请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不强,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图4是针对图3中各重点申请人的核心技术分布和构成,可以看出,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国外企业在各个分支下都有一定数量的专利分布。而国内申请人的专利主要集中在E21B下,G01V下涉及甚少。其中,E21B主要涉及的是对测井系统的结构改造,G01V主要涉及的是对测井手段的改进。而测井的关键在于其采用的测井手段,因此,国内企业在随钻测井技术核心板块的技术还很薄弱。

2.3 核心专利统计和分析

一般而言,被引频次数越高说明该专利的技术含量越高,同族专利数量越大说明该专利的市场经济价值越高。因此,被引次数和同族数量是衡量核心专利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数据库中专利文献的被引次数和同族数量对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筛选,并按被引次数排序,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核心专利基本上都是由美国企业所申请,我国尚不涉及排名前十的核心专利,这也进一步表明,我国在随钻测井领域还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

3 结束语

本文对随钻测井技术领域进行了专利技术分析,重点关注了该领域的申请趋势、区域分布、申请人分布、重点申请人核心技术分布、核心专利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随钻测井技术领域,我国起步较晚,创新能力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未来应集中力量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改进,从而提高我国随钻测井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申本科,等.电缆测井、随钻测井和过套管测井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11(1):10-14.

[2]杨铁军.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3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夏柱胜.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131.

[4]景大泉,李宁.测井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科学钻探研究中的价值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149.

[5]张真权.简述FEWD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290.

猜你喜欢
测井技术测井申请量
测井新技术在油田地质开发中的适应性分析
注水井精准流量及流体成像测井技术研究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课程的教学改革
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分析
德国专利商标局发布2017年度报告
全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
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突破500万大关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煤层气测井技术的应用初探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干扰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