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的研究

2018-04-21 07:09焦金鱼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

焦金鱼

【摘  要】 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现象,需要加大对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基于此,本文在对迭部县尼傲乡巴藏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对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技术应用产生的效益作出了评价,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技术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in small watershed treatment

Jiao Jinyu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the project area of niao township of dibu county, analyz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ject area, and evaluates the benefi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ject are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 small river basin governance; Soil eros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往往是农耕垦荒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山区由于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存在严重的群众温饱问题,导致大面积垦荒的开展,最终造成了现阶段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将小流域作为基本单元,通过构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结合的方式,促进双向带动,从而实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协调。

1  迭部县尼傲乡巴藏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迭部县尼傲乡巴藏项目区地处秦岭巴山地区当中的陇南山地地区,为西南紫色土区内部的保土减灾区。该地区整体地形特征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形态,流域内整体平均海拔超过3千米,其中最大高差也达到一千米,地形十分复杂。项目区内山体整体走势为东低西高,呈现出整体倾斜趋势。河谷位置为两山向内收缩的方向,山势陡峭谷壑深不见底,且山峰锐利、峡谷蜿蜒颀长。这一地质地貌奠定了项目区内部整体气候特征为高寒、阴湿。而受到“V”字形沟壑断面的影响,地貌单元包含沟谷、陡坡、梁峁等多种特征,坡度角度最大可达25°。坡度越大对应土层越薄, 越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进而植被越容易遭到破坏, 相对坡度较小的地区生态敏感性高[3]。项目区内部的侵袭方式为水力侵袭,受到水力侵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20.66平方公里,占据项目区总面积的99.52%,经计算,该区域年平均侵蚀水土总量超过六万吨。纵观整个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可以分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状况分别占比为41.2%、26.6%以及22.5%,此外项目区内还包含有面积占比为7.9%的极强烈侵蚀和面积占比1.9%的剧烈侵蚀地块。

2  迭部县尼傲乡巴藏项目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2.1  完善梯田工程建设

对于梯田工程来说,需要着重处理制定田区和田块两个方面的布设方案。首先对于田区来说,迭部县项目区内部的地形条件特点适合开展连片式的水平梯田,这类梯田在实际设定当中更具灵活性,能够依据地理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区块大小,符合当地现有土地资源的要求。在建设经验当中,梯田的选择地点位于坡度较缓的区域内。

田块布设方面,则以因地制宜基本理念为指导方案,通过依托等高线的方式,针对较大角度等高线弯曲,则依托其走势进行田块布设;较小角度的等高线弯曲,则直接进行截弯取直处理,实现布设的灵活运用。与此同时,在进行田块施工之前,还需要结合田面纵坡特点,对所在项目区进行地块的预留规划,要求标准高差不超过30cm,纵坡比应低于0.5%[1]。田面设置则应当以缓坡为设置要求,依托地形变化情况进行长宽规划,避免余留斜头和拐弯,整区实现土地面积的最大利用率。

2.2  加大对灌溉工程的优化力度

灌溉工程的优化调整主要体现在管道重新敷设和蓄水池建造两个方面。其中管道敷设需要结合管材选样和流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在项目区的灌溉工程当中,管道敷设方式采用地埋策略,因此在管材选样方面需要选择具有耐腐蚀、耐高温以及方便安装特性等特点。

在管道流量控制方面,流量以及管道管径的控制,能够直接起到对管网投资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于目前项目区内配备又输配水管道的硬件建设环境来说,在进行管道流量设定时,需要考虑水泵耗能水头损失和造价控制方面的综合要素。因此项目区根据规范要求设定了1.2m3/sec作为最优经济流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引水管线需要从尼傲乡水源地进行节水,通过管道引水道蓄水池当中。蓄水池需要优先布设干管设备,干管分为若干条支管,支管上拥有多个双面水口,可以借助闸阀进行控制,实现有效的水流调整。

2.3  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工程

植树造林是梯田之外另一个取得成效的水土保持技术手段,通过造林整地等手段,帮助项目区实现了对于水土流失的控制。

在技术经验方面,項目区主要采用鱼鳞坑的区内不知方式,鱼鳞坑通过半月形深坑方式,打造两端低中间高的土埂,坑深为50cm,在坡面之上,鱼鳞坑与等高线走势相同,并以“品”字形进行排列。为了保证造林能力,还需要结合项目区水土特点进行造林密度的控制。在实践当中,项目人员结合鱼鳞坑的区位条件,设定了每公顷植株密度为1667株、行距2×3的水保林造林环境以及每公顷植株密度1111株、行距3×3的经济林造林。为了保证植株成长,水保林植株选择为云杉树种、经济林则选用山杏、毛桃等树种。造林完成后,设定抚育期一年,一年后需要进行松土除草工作,两年后则需要对侧枝进行减除,并通过病虫害防治,进行主干培育。此外加强人工看护,避免火灾或病虫害的爆发。

3  巴藏项目区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的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项目区内部梯田工程的开展,在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充分提升的同时,也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农业基础建设能力的逐渐提高和机械化水平的增长,当地农业也转向了技术支持型农业生产,改变了原有的劳动力支持型生产特征[3]。据统计,梯田亩产小麦的种植每年工时节约能达到1100余工日,可增加经济收入接近10万元。

3.2  社会效益

经过项目区的规划建设,提升了项目区内部水土稳定性,减轻了下游的防汛压力。在实际效果方面,通过技术条件的应用,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现象得到了大幅度的好转,同时带动了地表径流转入低下的能力,实现了对于水源的涵养。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了空前的85%,整体提高接近50%。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项目的运用,当地群众获取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间接低提高了人口承载量,控制了环境容量的稳定度,从而实现了经济、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结构的良性循环。

3.3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以后,项目区内部的林草覆盖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统计数据现实,项目实施后林草覆蓋率提高至50.3%,增幅达到15%。林草覆盖水平的增加,也促使了项目区内部小型气候得到了充分、有效的调节。与此同时,人工造林面积增加达300公顷,项目区及周边热量情况得到了充分改观,从而增强了项目区内部的生态系统供应,促进了区内环境的良性循环能力提升。

4  结论

综上所述,小流域水土治理的策略应当结合项目区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目的进行技术条件的设计和调整。迭部县项目经验表明,通过加强农田布设和造林技术能力的方式,能够实现对于水土环境的控制和保持,并且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涵养能力,获得广泛的社会效能。

参考文献:

[1] 孙鹏飞.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J].绿色科技,2017(10):126-127+130.

[2] 闫越慧.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279.

[3] 张瑞,赵小娜,李明玉. 延龙图地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7,39(02),28-34.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