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2018-04-22 06:33张雪霞
西部金融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现代化

张雪霞

摘 要:现代农业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生态化的农业。金融如何支持精准扶贫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的难题。文章以甘肃庆阳为例,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62-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满足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助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

庆阳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属六盘山贫困片区,国家精准扶贫重点地区之一,总面积2.7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6.47万亩,占16.39%,辖7县1区116个乡镇,总人口264.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24.19万人,占84.88%。区域内耕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的优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甘肃省的农业大市。至2017年9月末,庆阳市贫困人口17.42万人,贫困面7.59%;粮食种植面积674.7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84.4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13.92万亩、瓜菜种植面积167.99万亩、小杂粮种植面114.24万亩,总产量163.7万吨;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7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6.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84元。全市肉牛、肉绒羊、生猪和肉鸡饲养量分別达到178.8万头、360万头、150.1万头和7802万只,能繁母猪存栏6.4万头,奶牛存栏0.9万头。

2012年,庆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庆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财政、农林、水利、人行等相关部门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职责进行了明确,重点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农机补贴资金落实、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扩大信贷投放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支持措施。近年来,人行庆阳中支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以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为立足点,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近三年累计投放支农(扶贫)再贷款29.03亿元,支持辖区法人金融机构新增“三农”和扶贫贷款37.14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庆阳市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国家信贷调控政策的要求,集中一定规模资金投向“三农”领域,支持农业现代化信贷结构明显优化。至2017年9月末,庆阳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675.0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433.19亿元,占64.27%。

一、庆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土地确权积极推进。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庆阳市严格遵循操作程序,全市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至2017年9月末,全市3个整县(区)和其他5县的35个整乡(镇)土地确权发登记证工作基本完成,工作进入审核公示阶段。二是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庆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坚持“整体规划、板块结合、项目招商、集约经营”思路,促进土地资源向市场主体配置。至2017年9月末,全市已累计流转土地133.67万亩,土地流转率达20%,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大户425户。培育规模经营主体1373个,经营面积45.9万亩。三是林地流转进程加快。为改变大林业、小产业、低收入的局面,按照明晰产权、确权到户、勘界发证的总体要求,庆阳市制定下发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至2017年9月末,全市累计流转林地95.13万亩,开发林下种植111.43万亩,林下养禽145.74万头,林下养蜂12.76万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82个,建立林业协会136个,经营林地58.22万亩。

(二)涉农信贷显著增长,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业务创新有所突破。至2017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433.19亿元,较年初增加21.07万元,增长5.11%,余额是2014年底的1.63倍。一是各涉农金融机构直接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支持,近三年累计为32.6万农户投放农户贷款227.86亿元,有效满足了农户生产资金需求。二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土地、林地等资源流转到大户和企业后,资金需求量急剧扩大,为此,庆阳市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了产业大户、骨干企业和创业农民的资金难题。至2017年9月末,全市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7865.2万元、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48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4.45亿元。三是对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链条为纽带、为农现代农业化发展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创新产品体系,近三年累计为全市7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67亿元。

(三)农村支付环境改善明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庆阳市共建成助农取款服务点1120个,助农取款乡镇覆盖率达100%,构建了“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一是银行卡发卡量稳步增长。至2017年9月末,全市累计发行银行卡593.55万张,人均持卡量2.07张。二是新兴电子支付业务量快速增长。近年来,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在庆阳市农村地区快速发展,至2017年9月末,全市农村地区网上银行业务量达863.47万笔,是2014年的9.2倍,金额为47.29亿元,是2014年的10.3倍。三是银行卡受理环境显著改善。至2017年9月末,全市农村地区累计安装POS及电话支付终端1.16万台,较2014年初增加8854台,增长323.73%;累计布放ATM机具1006台,较2014年增加689台,增长217.35%;累计发展特约商户1.06万户,较2014年增加8691户,增长464.72%。家电下乡、农村医疗、农资化肥等财政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按时按量到位,农民工转账汇款更加便捷。

(四)涉农保险业务增长明显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至2017年9月末,庆阳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7家,县级营业部14家,营销服务部44家,兼业代理机构53家,其中乡镇网点数量87家,覆盖率达82%。保险密度386.27元/人。县域及以下保险公司从业人员722人,其中持有资格证书696人,持证率95.6%,初步形成覆盖县域城区和部分乡镇的保险服务格局。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保费收入20.98亿元,增长6.7%;财产险保费收入6亿元,增长8.6%,其中,农业保费收入2.17亿元,占比为7.22%;财险共支出赔款2.68亿元,较上年增长32.19%,其中农业保险赔款支出1.01亿元,占比为9.34%,同比增长24.66%。农业保险投保农户占全部农户的比例为7.56%。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

(一)国家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当前庆阳市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业现代化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农林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农民更多的是追求数量的增长,在质量提高方面还有些滞后。在农业生产投入上,国家投入依然占據主要部分,从资金比例来看,投资重点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畜牧、农机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庆阳是贫困地区,财政自给率仅为20%左右,地方财政和相对农业主体的广大农户而言,基本没有资金用于农业设施建设投入,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土地分散经营,中低产田比重较大,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技、农业机械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农业,需要一定量的规模。然而,当前庆阳市人均拥有土地少,中低产田比重大,土地投入产出率低等因素促使农户不愿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农业机械和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还不到位。普遍缺乏规划引导,通常是项目业主引进落地后再来做各家各户的工作,还有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认为土地流转难度大、风险大、见效慢,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往往错失了发展良机。三是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尚未建立。评估是各类资产流转和抵押贷款的前置条件。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具备法定资质的评估机构,一些县乡自行组建的评估机构缺乏法律依据,影响资源流转和抵押贷款登记。

(二)农业整体效益低下制约金融对现代农业的信贷投入。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必将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要经历研发、生产、加工、收购到销售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失败,造成巨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投入。一是农业产出存在很大的不可预定性。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抵抗风险能力差。由于投资收益的不可预见性和投资回收期较长,抑制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的有效投入,限制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回报率低,管理机制不健全,承载主体不明晰,极易形成贷款风险隐患。三是农业科技进步研发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生物特性的影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都使得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满足各项资金需求,致使金融机构出现慎贷现象,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信贷产品创新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金融的潜在需求不断被激发,不仅在总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结构上也出现了全面性、多样性、便捷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而大多金融机构普遍缺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发服务新功能、提升服务新手段和创新服务新产品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品种单一,只偏重于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在一年之内,还款与结算方式固定,给农户的生产经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是金融机构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严厉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使得信贷人员表现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挫伤了部分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农村信贷抵押品缺乏,且抵押品价值不易评估,咨询服务类、投融资类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提供少,缺乏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使得农业现代化对金融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当前,全市国有商业银行均未开展农村有效担保物抵押贷款业务,只有农合系统在房屋、土地和林权等方面开办了抵押贷款业务,不仅贷款额度有限,而且都是短期贷款为主,对农民的房屋、土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一般为1年,对企业贷款一般不超过5年,而且贷款抵押率较低,一般控制在评估价值的40%以内发放,这既与农业生产周期长不相适应,又很难满足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大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风险分担机制缺失。农业是弱势产业,不仅总体效益偏低,还要经受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风险”,保险企业不愿做赔本的生意,在农业保险的介入上持谨慎态度。一是农业保险发展明显滞后。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政府职责、组织形式、经办主体、资金运作、保险费率厘定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农业保险经营存在随意性,农业保险制度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开办农业保险的仅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发展落后。二是农业保障机制欠缺。一方面,政府在防范农业风险投入的资金少。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政策性保险机构业务不健全,农业保险业务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加上保险费率较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保险覆盖率较低。当前,有近80%多的农作物没有农业保险,同时由于部分地区长期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种植业风险担保难,赔付率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保险公司的介入。如蔬菜大棚容易受暴雨、霜冻、冰雹的打击,亟待风险保障,可多家保险公司不敢涉足这一领域,保险业务如果不能及时跟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要求,就难以抵消广大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种种忧虑。

三、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发展领域有效配置。要充分调动银行、保险、担保、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信贷、保险及担保分工配合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扎实做好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结合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企业“三农事业部”改革、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等涉农金融政策要求,加大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支农政策措施的考核力度,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物资装备以及流通各个环节,要看到农业科技创新蕴藏的巨大潜力,尽快建立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为质押物发放贷款,满足农业科技企业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满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种养殖、农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二是加强对农业合作化经营的支持。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庆阳的苹果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和苗林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合作化的模式非常丰富,对金融提出了新的、多元化的需求,要把由传统的支持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的服务模式,转向支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上来,在土地、林地等资源流转规范的地区,积极开办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保险+担保”等信贷支持模式。三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支持。加大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大力推广农业供应链融资产品。当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单项改革、个别调整难以奏效,必须整体谋划,配套推进。加快组建农业产业担保公司。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以骨干企业、产业大户为主体组建股份制担保公司,开展担保服务,化解信贷风险。

(二)建立可持續、多层次和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努力培育定位明确、分工合理、高效运行,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基层人民银行要积极主动服务“三农”。要以支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信贷指导意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手段,优化信代结构和投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综合运用支农(扶贫)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手段,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农业的信贷投入力度,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其在发展生产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和信贷资金需求。二是完善政策性金融组织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功能。充实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金,给予优惠的税收和利率政策,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和覆盖面,加快其商业化经营改革步伐,更好地发挥其对粮棉油收购,特别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商业性金融机构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建立和完善农村动产、不动产抵押登记在制度,扩大担保品的范围,将林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和农业机器设备、农用车、农产品等动产引入农村信贷实践。同时,建立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投入激励机制,对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农村金融业务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依托现代支付系统,完善服务功能,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完善的结算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敬茹.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发展的思考[J].金融参考,2017,(4)61-63。

[2]王凯俊等.“订单农业+金融”发展路径创新研究[J].西部金融,2017,(5)88-90。

[3]钱仁汉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J].西部金融,2016,(11)37-42。

[4]雷小宁.规范发展与信贷创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模式与路径选择[J].甘肃金融,2017,(7)25-30。

[5]程贵等.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选择[J].甘肃金融,2017,(5)28-31。

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he Poverty-stricken Area Based ON the Study Case of Qingyang, Gansu Province

Zhang Xuexia

(Qingyang PBC,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Modern agriculture is a modern industry with a high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strong competitiveness. It is constantly introducing new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Modern agriculture applies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s, modern organizational system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o operate a scientific, intensive, market-oriented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ow should we make full use of financ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 is a urgent problem that needs be carefully studied. Taking Qingyang as a study cas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puts forward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Key wor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Finance for al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