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新”经济核算及实证研究

2018-04-23 07:00王美福汪维薇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三新增加值比重

□王美福 汪维薇

当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本文简称为“三新”经济)和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企业创新层出不穷,生产经营突破过去传统模式,横跨第二、第三产业。如何反映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战略落实成效和“双创”进展态势,对统计的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深化统计改革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浙江“三新”经济范围界定、数据核算及基本结果的分析研究,初步揭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变化,并对进一步完善“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核算工作提出研究建议。

“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范围和资料来源

浙江“三新”经济比较活跃,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经济发展迅猛,因此如何界定统计范围、获取基础数据也比较困难。本着先易后难、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对浙江省“三新”经济的核算方法作以下界定。

(一)核算范围

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三新”经济统计分类》为标准,结合浙江实际,主要增加了电子商务以及银行业中的新业态,更加全面科学反映浙江新动能发展情况。

(二)资料来源以及单位认定

本文在核算“三新”经济增加值时,基础资料来源以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规定的统计内容为主要依据,结合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年报、各专业统计现有相关资料,再加上部分行业的典型调查资料。企业认定主要根据国家对“三新”企业特征的描述,结合浙江目前开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单位认定标准,由基层统计人员负责执行。

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浙江“三新”经济范围界定、数据核算及基本结果的分析研究,初步揭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变化,提出完善“三新”经济企业界定标准,加强“三新”经济统计基础等,以进一步完善“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核算工作。

浙江“三新”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浙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积极成效,企业活力增强,“三新”经济发展较快,带动全省经济运行稳走向好。

表1 浙江新增的“三新”经济类型

(一)“三新”经济规模接近全省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增长贡献率接近40%。

经测算,2016年浙江“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0824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5年增长15.1%,高于同期GDP现价增速6.6个百分点。“三新”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2.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对GDP现价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6%。其中,第一产业中“三新”经济增加值478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3%;第二产业“三新”经济增加值5679亿元,占26.8%;第三产业“三新”经济增加值4667亿元,占19.4%,其中比重较高的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三者合计占三产“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浙江“三新”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为 4.4∶52.5∶43.1,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这与经济新动能培育政策导向是一致的,信息软件、网络技术等服务业既是三新经济的重要内容,又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和手段,这样的新动能发展结构是符合现阶段发展特征的。

从产业类别来看,“三新”经济占比最高的是先进制造业,2016年增加值5379亿元,占“三新”经济比重为49.7%;其次是电子商务,创造增加值1489亿元,占比13.8%。增长最快的是节能环保活动和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两个类别,分别比上年现价增长27.6%和22.3%。

(二)“三新”经济增长动因分析

1.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市场新生力量不断增加。2016年,全省新设市场主体95.8万户,其中,新设企业30.8万户,比上年增长21.3%;新设个体工商户64.5万户,增长16.2%。新产品层出不穷。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3861亿元,增长11.6%,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0.2%。新产品产值率为34.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列入国家“三新”统计的10种新产品产量中,有6种呈两位数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光纤、智能手机、光缆和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19.9倍、29.1%、28.5%、25.1%、18.0%、11.8%。

2.工业新动能不断积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省提升产业水平、打造浙江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2016年,全省先进制造业中,比重较高的是新材料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和生物制品及设备制造,分别占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的29.7%、18.9%和14.9%。增长较快的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先进医疗器械制造和生物制品及设备制造,分别比上年增长35.4%、23.4%和18.3%。

3.网络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销售成为我省批发零售行业的重要业态。2016年,全省网上零售额9335亿元,占全国的18.1%,占全国比重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9.9%,增幅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为2241家,比2014年增加967家,占12.9%,比重比2014年提高4.9个百分点。

4.城市商业综合体集聚效应明显。2016,全省符合“三新”统计标准的城市商业综合体55家,总客流量4.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3%;商户数近千家,期末从业人员数8.8万人,营业面积328.9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营业额)333.6亿元,增长17.4%,租金收入29.5亿元,增长19.7%。综合体内的主导业态为零售业,2016年实现销售额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同期全省商品零售额增速1.8个百分点。

表2 浙江省“三新”经济增加值

表3 浙江省“三新”经济增长按产业类别分

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作为全国首个信息经济示范区,浙江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一步加强,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240亿元,占GDP的4.7%,对经济增长的现价贡献率为14%,对第三产业的现价贡献率为19.5%,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4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增速居服务业各行业首位,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9.6%。

6.资本市场服务发展迅速。近年来,金融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资金供给主体更趋多元化,直接融资占比屡创新高。2016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329家,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31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5.9%,居全国第二位;创业板上市公司60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0.5%,居全国第四位。有142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管理资产规模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

7.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浙江R&D支出总量在2015年突破千亿大关,2016年达到1131亿元,列江苏、广东、山东、北京之后居全国第5位,比2012年增长56.5%,年均增长11.8%,相当于GDP比例为2.39%(按GDP核算包含R&D支出口径计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1个百分点。R&D人员总量稳居全国第3位。

(三)“三新”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高。虽然浙江“三新”经济中工业占比较高,且增加值增速较快,但这并没有改变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模式。2016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8.8%和11.5%,分别低于江苏7.0和7.8个百分点,低于广东1.4和16.1个百分点。

2.新金融业态发展规模不大。一直以来,浙江金融业都走在全国前列,不仅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居前,而且以温州、台州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亦蓬勃发展。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企业出口受到影响,“两链”风险显现、不良贷款率上升,金融机构利润下降,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2016年,浙江新金融占金融业比重仅为15.2%,且多以小企业为主,影响力小,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1.9个百分点。

表4 浙江部分先进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及增幅

做好“三新”经济统计的工作重点

1.完善“三新”经济企业界定标准,加强“三新”经济统计基础。浙江“三新”经济发展快,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方式多样,但市场主体整体较小,难以纳入到经常性统计项目中。在“三新”经济企业界定中,也需要简化条件,比如用“是否有研发支出”作为认定企业是否为新经济的标准等,既便于基层统计人员操作认定,又增强了各地区数据的可比性。

2.充分利用大数据,完善和充实核算基本信息。信息化时代,各部门各单位都掌握了不少有用且详细的信息,打破信息孤岛,调动一切信息资源,并通过进一步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作和精准对接,将部门统计资料和原始行政记录等数据资源转化为“三新”经济核算的基础数据,进行多目标、多角度、多层次的加工、分析,使基础信息更丰富、更立体、更有用,更加全面地梳理出符合“三新”特征的核算依据,更加客观地核算新动能及其增长贡献。

3.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及时改进核算方法。以法人为基本调查单位的统计体制,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要逐步推进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础的填报方式改革,以利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统计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利用。同时,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要及时改进经济新动能核算方法,准确反映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

猜你喜欢
三新增加值比重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