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肥现怪圈,农民有苦却难言,该动真格了!

2018-04-23 02:4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假劣制假售假

□《中国农资》记者宋心怡

三月春光好,春耕正当时。眼下,春耕备肥的号角即将响起,化肥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旺季,然而,此时也正是不法商家猖獗的时候,各类假劣肥料趁此时机也鱼龙混杂地流入农资市场。

农资市场上假冒伪劣肥料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怪象、乱象。制假售假现象屡见不鲜,化肥抽样合格率偏低,农民对此的防范意识不强,易被误导从而进行错误选择,但假劣肥料一旦播撒到田间,农民的付出和憧憬也会随之付诸东流,就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缩减肥料投入,以此产生恶性循环。不仅如此,假冒伪劣肥料产品同样也扰乱了整个市场,假肥料春风得意,一些中高端肥料却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厂商销售遇阻、农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对此,《中国农资》记者就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怪象,对部分农资生产、流通领域企业进行了采访,以期寻找破除之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用肥旺季就要到来,是时候该动真格了!

怪圈1假肥“俏销”品牌肥受冲击

当前,我国肥料市场缺乏良好的竞争秩序,化肥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假劣肥料如果不能得到严格的惩戒和监管,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一些中高端肥料生产成本较高,价格会相对较贵,而不法商家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通过“偷养分”、换包装等手段不仅能够压缩生产成本还能让农民真假难辨。这样品牌化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相应受到影响,市场上本该有的良性竞争因此就会受到冲击。

针对市场上假劣肥料猖獗的现象,华南某大型农资流通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化肥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已经见惯不怪,部分厂家生产的假化肥或者劣质化肥,产品包装上印着与品牌化肥相似的商标或名称,但在价格上却明显低于品牌化肥。农民普遍辨别能力较差,有些不明就里的农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就会转而青睐价格低的假化肥,但实际上他们购买假化肥并没有买到便宜,反而会因为肥效低而影响作物的收成,得不偿失。

怪圈2农产品价格偏低假肥有了可乘之机

现阶段肥料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而农产品价格却持续低迷,农民用肥积极性在受到一定影响,在肥料上的投入相应有所减少,有些农民认为肥料无论好坏撒进地里效果并不会有差别,假劣化肥因为价格“实惠”让农民误以为会节省成本减少投入,农民未能意识到假劣化肥的危害,如此恶性循环,对农资行业甚至农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严重打击。

怪圈3监管老一套“忽悠团”屡打难绝

据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的农资监督抽查环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抽查环节较为繁琐复杂化,抽查结果出来后很多问题农资已经流入到了基层。市场上农资制假售假方式多样,有些甚至形成了多条产业链,而对此,监管部门打假方式却难有新思路,这就使打假增加了不少难度,致使假肥料一直未能从市场上根除。有些不法厂商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摸准监管漏洞,熟练地避开监管,这种现象在倒逼着农资监管必须有所改变有所行动。

化肥“忽悠团”屡打不绝,就需要相关执法部门敢于“动真格的”,有些不法商家虽然不是规模较大的造假团伙,看似难成气候,但当这种乱象逐渐多起来的时候就会越来越难监管。监管有漏网之鱼可能不仅是因为“鱼”不够大还可能是监管“网”不够密、不够严。有关部门对假冒伪劣肥料产品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不够,就让假肥料有了可乘之机。只有严厉打击假化肥的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才能使假冒伪劣产品无处可藏,还肥料市场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对策一:打假需要“动真格”

肥料市场需要一片“净土”,打假需要“动真格”。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管理制度,加大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和无证经营等行为,全方面清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市场准入,依法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审查。严格质量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要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诚信经营,杜绝假冒伪劣肥料产品流入主渠道,确保农民能用上放心肥料。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不法行为,加快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和农资物联网建设,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资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华南某大型农资流通企业负责人表示:“农资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于打‘擦边球’钻空子的不法商家应该有更加严格的处罚,对于肥料产品的商标、质量等界定应该更加明确,对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应坚决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处理。”

对策二: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对接农户

打击假劣化肥,不仅要依靠监管部门的严查施压,还应从行业自身做起,双管齐下,让假劣肥料难留立足之地。

在肥料市场上,品牌肥料更容易被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所觑觎,所以在流通环节上,品牌肥料更要进行优化管理,农资流通企业在农资流通模式上要加快升级和优化,通过缩短流通链条,减少中间的批发和经销环节,让优质的农资产品能够更加直接地送到终端消费者手中,厂家和农民间有更加直接的联系,避免中间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让不法分子难有可乘之机。

对策三:净化市场,厂商联手各司其责

在打击假劣化肥的过程中,生产商、流通商应该各司其责,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据了解,为了更好地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切身利益,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9月份就成立打假维权工作领导机构,云南云天化股份打假维权办公室积极“亮剑”东北、华北、西北区域,协同执法部门查处制假售假案件30余起,而今年又即将联合各地相关部门展开新一轮“打假”工作,让不法分子无地遁形。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这些乱象,单纯地依靠强制力量来规范市场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只要存在消费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假劣化肥,想要维护市场秩序,需要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反映问题,某些生产企业也要进行维权立案来进行整治。德国钾盐集团的红牛品牌产品凭借其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的同时,假红牛产品却也频频出现。对此,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成立打假小组,依法严厉打击假冒及侵犯红牛商标专用权产品。近年来,在全国各个区域协同执法部门查处制假售假案件30余起,查扣假肥30多批次。

整治肥料市场上的制假现象在从生产源头抓起的同时还应从基层消费者抓起,不给假劣化肥生存空间。现在的农资销售要以服务为先,厂家和经销商需要联合起来,开展广泛的科普工作,向农民传播有效的打假辨别知识,让农民提高自身认知水平,防止受骗。各区域内的流通企业进行科普宣传其实也是一个打响品牌知名度、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过程,农民懂得正确选择正规厂家的品牌肥,让假肥没有市场,从而更彻底地净化市场。

猜你喜欢
假劣制假售假
全国查扣假劣口罩二千五百万只
假劣疫苗罚款额度“步步高”是一种进步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堵住制假售假的灰色空间
农业部重拳出击! 假劣农资坑农将遭狠查!
论我国关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综述
谈判
论我国关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