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油菜花开春意浓 供销农资备春耕忧!农民持续增收难 破解农资赊销难

2018-04-23 02:46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供销春耕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魏萌

春风乍起,烟雨初停,赣鄱大地漫山花黄。3月16日—18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系列联合大调研活动(江西站)在南昌启程,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相关调研人员组成的春耕农资市场联合调研组,连续奔袭1000多公里,先后走访调研了丰城市秀市供销惠农服务中心、丰城市供销农资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并就春耕备耕情况、农资市场行情、农业生产与粮食收储销售、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及服务创新等问题,与地方供销社同志、企业负责人、基层经销商及种植大户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组走进汪家江村丰园苗木专业合作社调研。

李殿平(左)与曾峰(右)在德兴农资公司查看备肥情况。

供销仓库:春耕备肥充足价格稳中承压

又是一年农忙,仓库厂房、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供销农资人备战春耕的忙碌身影。在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阳太来的陪同下,调研组先后走进五个县市的多个冬储仓库,对当地的春耕备肥和农资市场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据欧阳太来介绍,江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耕地面积4633万亩,正常年份全省农业生产年需求化肥总量430万吨左右(实物吨),其中尿素约110万吨、复合肥约170万吨、磷肥约80万吨、钾肥约50万吨、碳铵约20万吨。农药全年约需3.5万吨,其中杀虫剂1.6万吨、杀菌剂0.8万吨、除草剂1.1万吨。春耕期间化肥、农药需求量约占全年用量的50%,个别县市的占比达到70%以上。

在调研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耕期间,江西省高度重视春耕备耕工作,面对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农资价格逐步上涨趋势,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坚持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积极组织农资调运,加大储备力度,保障春耕用肥需求。基本上从2017年9月起,各地就根据历年春耕农资需求品种结构,开始组织货源,落实化肥储备任务,为春耕农资供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年1月—2月间,江西供销社系统购进化肥105.34万吨,销售84.11万吨,其中尿素约31万吨、钾肥约8万吨、复合肥约20万吨,到2月底尚有库存74.97万吨。

冬储是保障春耕用肥的砥柱基石,对化肥市场的稳定具有“定盘星”的作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李殿平在调研中重点了解了各地的冬储情况。作为江西省供销系统内的重要承储单位负责人,江西沃尔得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盛表示,今年江西各地农资公司的冬储仓库肥料均比较充足,仅沃尔得公司就储备了各类肥料10万多吨,其中尿素6万吨左右、复合肥3万多吨,加上社会库存,今年江西省内春耕生产用肥所需不成问题。对此,李殿平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价格的波动时刻牵动着农民的心。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副调研员陈俊介绍说,受多种因素影响,江西省的肥料价格较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价格平均上涨100—300元/吨。以德兴市为例,近期的尿素出厂价为1700元/吨,与上年同比上涨30%;45%复合肥出厂价1900元/吨,同比上涨10%;进口钾肥港口价2400元/吨,同比上涨5%;农药上涨10%。

综合各地供销社主任的意见,记者发现,此次肥料涨价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四:第一,原料成本一路飙升,且电价、铁路运输补贴政策取消;第二,环保高压下,关停不达标企业,行业开工率下降;第三,2016年8月开始征收化肥增值税以及进出口退税;第四,公路治超、限载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不过,尽管目前肥料价格较去年有所增长,但由于各级供销合作社储备充足,加之生产企业开工率渐渐回升,预计在江西省内农资市场将稳中有降,不会出现太大幅度波动。

农资公司:探索服务转型延伸产业链条

随着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传统化肥流通产业利润摊薄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化肥流通的主渠道,供销农资人对此感触最深。江西省德兴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理徐拥军表示,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导致当地农民的种植和用肥积极性偏低,化肥综合成本的提高,进一步挤压了流通环节的利润。

在国家肥药双减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动下,除了利润的下滑,农资公司还要承受农资销售量的下滑压力。据了解,目前德兴市已购入化肥6325余吨,与上一年相比略有减少。万年县则因粮食保护价下调影响,当地早稻种植面积减少5万亩,肥料需求相应减少5000吨。其他几个调研县市的情况与德兴、万年类似,传统化肥的采购量和销售量同比均有所下降。

在上述背景下,江西省供销系统内的农资公司纷纷探索服务转型,并适度向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了延伸。提到中波农资,在江西省吉安市几乎无人不知。在中波农资董事长刘开波的引导下,调研组先后走进中波农资位于吉水县的农资仓库、飞防无人机仓库、粮食烘干仓库、粮食储兑所进行参观调研。从最初的农资销售,到如今的大田托管、粮食烘干收储贸易、农机社会化服务,刘开波走出一条农业社会化服务拉动农资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成为江西省农资企业锐意改革的一个典范。

像中波农资一样,敢于突破传统农资流通产业局限,成功实现转型的企业还有很多。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对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建议,应加大对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供销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培育一支能打胜仗的企业和人才队伍。

种植大户:增收问题不破赊销症结难解

种植大户的收益与信心才是化肥市场真正的晴雨表。德兴市花桥镇农场主程兴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政府出台的粮食收购保护价有所下调,其所种植的早晚稻的每百斤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0多元,而农资、人工和流转土地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却上升了很多,加上收储过程中要折去水分和杂质,总体收益较去年有所下降,因此2018年对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将更加谨慎。

万年县大源镇雷竹种植大户胡炳辉流转了60亩土地用于种植雷竹。雷竹的经济价值虽高,但前五年生长期基本都处于纯投入无收益的状态,因此资金压力非常大,在用肥方面不得不采取赊销的方式。在各县市举办的2018年春耕农资市场会上,多家农资公司负责人向调研组反映,当地农民赊销严重,部分公司的销售赊销比例甚至高达40%到60%。胡盛表示,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当地的农资行业来说无疑也成为一个较大的风险因素。

农民增收和农资赊销就如同一根绳上蚂蚱。如何破解赊销难题,关键在于帮助农民通过减肥增效、增产增收提高其种田积极性和成本的投入能力。而参与调研的农资公司代表一致认为,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难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和奖励补贴制度的进一步合理调整,另一方面在于农资与农业服务公司打通产业链条,使农产品提质增值,让农民提高收益。

新时代,供销社人在传承“扁担精神”

系列调研活动首站选择江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在此次调研结束前,李殿平总结说,1922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家合作社在江西安源宣告成立。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供销合作社已成为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今年春耕期间,江西省供销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措并举,有效保障了春耕备肥的充足,同时多地供销农资公司通过土地托管、测土配方、粮食储兑、烘干收储、订单农业等方式,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为农民解决卖粮难、农资贵、风险高、增收难等问题,在新时代很好地履行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使命,延续了以民为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今后应继续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向着实现农资梦、农业梦、中国梦的目标重整行装再出发。

猜你喜欢
供销春耕农资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做好春耕备耕 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春耕备耕动态
“春耕始万物生”春耕备耕正当时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春耕备耕正当时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春耕备肥用肥 你准备好了吗?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