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面子的刘邦

2018-04-23 07:58张国刚
环球人物 2018年7期
关键词:韩信项羽刘邦

张国刚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记·高祖本纪》中短短几句话,令刘邦的形象跃然纸上——性格豪爽,不喜读书、干农活,喜欢喝酒,被其父训斥为“无赖”。但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草莽的“无赖”,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没学过“如何提高领导力”之类的管理课程,他的领导风格自出杼机,又不离大道,是一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领导艺术。

驾驭下属

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洛阳。有一天,他设宴款待群臣,酒酣耳热之时,一本正经地总结起成功经验。他询问群臣:“为什么我得到了天下,而项羽失了天下?”群臣借机好好恭维了一番,刘邦却摆摆手说:“若说能在军帐之中运筹帷幄,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安抚百姓,供应粮草,保障后勤供给,我比不上萧何;将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人可谓人中之杰。我是因为重用了他们,才取得了天下。”可见,刘邦不仅有自知之明,还有知人之智。其实最能体现他识人用人魄力的,是重用了韩信。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善于识人用人,打败沽名钓誉的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韩信出身于穷苦人家,年轻时胆小怕事,既没有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去别人家蹭饭,还曾忍受“胯下之辱”,项羽因此瞧不起他。他在项梁、项羽叔侄手下一再建言献计,却不得重用。

韩信的故乡淮阴(今属江苏淮安),离刘邦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徐州)并不远。韩信少年时的平庸,刘家军必定有所耳闻。刘邦入主汉中后,韩信前来投奔,但只被安排做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在夏侯婴、萧何的力荐下,刘邦一改先前的态度,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身边有不少跟着他从沛县起兵的“老革命”,如周勃、灌婴、曹参、樊哙等。他们的年纪、资历和军功都在韩信之上。任命年仅28岁的韩信为大将军,凌驾诸将之上,刘邦既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军中高层。但事实证明,此后诸将皆服从韩信。刘邦能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必定有其非凡的领导力。

韩信拜将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提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刘邦依此布阵,立即付诸行动。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又采纳了韩信建议,开辟北方战场,授以数万之众,令其独当一面。他又故意南下出兵宛叶(两个古邑的并称,宛即今河南南阳市,叶即今河南叶县南部),把项羽引向南阳方向,以配合韩信在北边开展的军事行动,最终获得胜利。

如何驾驭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刘邦有自己的领导智慧。首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韩信平定齐地后,项羽曾派人游说他背叛刘邦。韩信当即回绝了,说:“我侍奉项王时,只当了郎中这样的小官,职位不过是持戟的卫士,我献言献计,都不被采纳,所以我才背楚归汉。而汉王让我做了大将军,统领几万人马,他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对我言听计用,我能有今天全是因为汉王。我绝不会背叛他,到死也不变心。”

其实刘邦驾驭韩信,并非仅停留在施恩笼络上,而是也有制约措施。韩信的监军张耳是刘邦的儿女亲家;韩信手下的大将周勃、樊哙等,都是刘邦的心腹;韩信的军队对刘邦很忠诚。所以,破赵灭楚之后,刘邦很轻易地收回了韩信的军队。韩信要想背叛刘邦,并不是那么容易。

能识人用人,能驾驭下属,在重用韩信这个问题上,刘邦将领袖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一盘大棋

西楚霸王项羽最大的特点是刚猛。公元前209年9月,项羽起兵于会稽郡,杀死郡守殷通,攻克襄城,屠杀生灵无数。公元前207年,他斩杀宋义,夺得上将之位。巨鹿之战后,秦朝领兵统帅章邯投降,项羽在新安坑杀秦兵20万,毫不手软。攻进咸阳后,他又屠城焚宫,杀死了秦王子婴……正如韩信所说,项羽的这些行为,有些是“匹夫之勇”,但更多的是残暴不仁。

与任性妄为的项羽不同,刘邦特别注意经营自己的声誉,爱惜自己的羽毛。他年轻时就以为人大度出名。西进入关之后,他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有人提议要诛杀投降了的秦王子婴,他断然拒绝,说:“当初楚怀王遣我入关,就是因为我宽容。既然他已经投降了,杀之不祥。”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延续了四五年。彭城之战失败后,刘家军又吃了不少败仗,但是刘邦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战术上,除在主战场上相持外,他还在北方战场、敌后地区互相策应,破坏敌方粮道,完成一个整体的部署。所以,刘邦下的是一盘大棋。项羽则被牵着鼻子走,虽然赢了局部战争,却输了整个战场。

垓下之战,败局已定,项羽黯然神伤地对部下说:“失败是天意,不是因为我不会打仗。”接着,他又下达突围的命令,斩杀汉将,砍掉帅旗。吴起评价说:“凡人之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统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舞刀弄枪,而是运筹帷幄、知人用人。韩信、陈平都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范增也负气而走。手下没有了人才,项羽焉能不败?

项羽被汉兵追杀到江边,船夫劝他过江,卷土重来。他笑着回答:“天要亡我,渡江何为!当年我率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今无一人还,我无颜见江东父老!”在生命的最后,除了“天命”的托词外,他还要面子——无颜见江东父老。面子上不好看,成了击垮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

务实与理性

与爱面子的项羽不同,刘邦的最大特点是务实,他能够把握住当下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

刘邦到陈留时,郦食其前来拜见。郦食其当时只是一个穷酸儒生,引荐他的人也只是一个骑卒,身份不高,刘邦因此不太重视。郦食其进门时,刘邦正岔开脚丫,让两个女人帮他洗脚,确实很失礼。当发现郦食其显露出不同凡响的气度时,刘邦马上整衣冠礼,听他高谈合纵联横的谋略。接着他又请郦食其吃饭,问“计将安出”。这前倨后恭的变化,毫无扭捏作态的中间过渡。

刘邦攻入咸阳后,住进了阿房宫,很是享受秦宫的金宝美人。樊哙、张良提醒他:“沛公是要做富家翁呢,还是要成就天下业?”刘邦猛然清醒,立即搬出阿房宫,还军灞上,以待项羽所率诸侯大军,表现得很理智。遭到项羽的猜忌后,刘邦放下身段去项羽军营释嫌,鸿门宴上更是卑躬屈膝、忍气吞声,最终躲过了一劫。项羽分封十八诸侯时,最先攻入关中灭秦的刘邦被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因为项羽、范增认为他在关中会如鱼得水,不好掌控。此時的刘邦真想与项羽拼命,但经萧何、周勃一劝,很快就放弃了鲁莽想法,乖乖做了汉王。有一个地盘,总比与项羽拼命找死强。

从这些事中都能看出,刘邦是个现实主义者。此外,他的理性务实、审时度势,还体现在处理与功臣韩信、雍齿以及项羽大将季布的恩怨上。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军事上大抵皆韩信之功也。但韩信在楚王的位置上待了一年左右,被就刘邦以莫须有的罪名降为淮阴侯。这是因为,彼时的刘邦已经意识到自己兵不如楚军,将不如楚王,楚国成为大汉江山的安全隐患。卧床之策,岂容他人酣睡?于是他撤掉楚国的番号,改封韩信为侯,心里才踏实。从此韩信“失职怏怏”,满肚子牢骚,五年之后,因为涉嫌谋反被吕后杀掉。

雍齿早年经随刘邦起义,留守丰邑。公元前208年,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雍齿投靠了魏国周市,献出丰邑。刘邦大怒,数次进攻丰邑,但都没有成功,只好跑到薛邑投奔项梁。虽然此后几经辗转雍齿又归附了刘邦,还立了很多功,但是刘邦一直对他怀恨在心。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功臣为列侯。当时诸将纷纷争功,又担心不仅得不到分封,反而可能会因为往日的过失遭到清算,人心惶惶。张良进言说:“您要想稳定人心,就封一个您恨的人为侯。”于是,刘邦就选择了雍齿,封其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果然稳定了人心。

季布是项羽手下一员猛将,多次替项羽围困刘邦。刘邦称帝后,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季布于是隐姓埋名,髡发毁容,藏匿民间为奴。夏侯婴向刘邦进言说:“楚汉相争,为项王出力的人很多啊,像季布这样的人能全抓捕杀净吗?季布是能人,逼急了他逃到匈奴,将会成为您的大敌啊!”刘邦果真采纳了这个意见,请出季布,封他为郎中。到汉文帝时期,季布官至河东郡守。

总之,与沽名钓誉的项羽相比,刘邦既注意维护自己宽厚仁慈的形象,又能理性地处理当下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关系。作为一位开国领袖,刘邦确实高人一筹,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至于嬉皮笑脸的不羁形象,那不过是刘氏领导风格的外衣而已。

猜你喜欢
韩信项羽刘邦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项羽虞姬
追韩信
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一饭千金的故事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