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卷入司法调查,告诉人们什么

2018-04-23 03:23范郑杰
世界知识 2018年8期
关键词:卡扎菲萨科齐利比亚

范郑杰

近日,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卷入司法拘留风波。3月20日,因“被动腐败”“竞选非法筹资”“隐匿利比亚公共资金”等罪名,他被国家司法部门拘留讯问长达25小时。次日获保释回家,3月29日又因涉嫌收买检察官以获取案件调查内幕遭“腐败”和“以权谋私”两项罪名起诉,可谓一波三折。

确有此事抑或恶意诽谤?

有关萨科齐接受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政治献金的指控可以追溯至2012年,当时法国媒体Mediapart公布了萨科齐接受卡扎菲5000万欧元资金的交易细节。而此次萨科齐被正式传讯,说明法国司法当局的调查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对萨科齐不利的证据有很多,不仅卡扎菲次子赛义夫表示“深知详情”,利比亚前情报机构负责人、前投资局局长、法国黎巴嫩双重国籍商人塔基埃丁纳等也纷纷出来指证。

面对这些“实锤”,萨科齐矢口否认并极力撇清。在法国电视一台采访中,萨科齐一如既往地“口无遮拦”,痛斥“卡扎菲是疯子、爆料人是流氓”。《费加罗报》刊载的问讯笔录中显示,萨科齐在预审法官面前为自己辩护,称卡扎菲家族对他进行“操弄”和“誹谤”。这项涉及5000万欧元境外非法竞选资金指控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恶劣,不仅关乎萨科齐本人的政治信誉,也折射出法国选举的政治生态。从资助源头来看,更涉及法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外军事干预的合法性问题。因此,指控一旦坐实,将给萨科齐本人、其所在的法国中右翼政党、传统建制派乃至法国国家带来深远影响。

为人高调、行事强硬的做派使萨科齐在法国各界树敌颇多。2013年相关部门首次针对竞选资金事件进行司法调查,时隔五年,事件再次发酵并被推至风口浪尖。原因可能不仅在于贿赂本身,也很可能是萨科齐招致的仇恨再次“惹祸上身”。萨科齐为人高调,一度被法国人称为“bling-bling总统”(大意为“浮夸的总统”),个人感情生活放荡不羁,对自己的野心也毫不掩饰,对与自己意见和行为相左的人言语恶毒。

当然,萨科齐并非首个陷入国际性丑闻的法国总统。1973年法国《鸭鸣报》爆出中非统治者博卡萨向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赠送30克拉钻石的消息,引发巨大政治丑闻;1985年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下令法国特工炸沉绿色和平组织的“彩虹勇士号”船,引起轩然大波。不过,德斯坦和密特朗当时都成功“闯关”。而如今法国的政治生态已然发生变化,民众对政客个人行为的容忍度已不似从前,萨科齐也不可能同其前任一样能轻易摆脱舆论影响了。当代法国民众对政治精英的不满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传统政治精英正在失去民众的信任,这也成为萨科齐案广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萨科齐在去年大选中止步于中右翼党内初选,被选民认为是“消耗精力”的政客;菲永“空饷门”事件的爆发使传统政客失去道德制高点。政治官僚“中饱私囊”、公务员“人浮于事”成为传统建制派的标签,引发民众和精英间的信任危机。而面对民粹主义在欧洲范围内的不断发酵、极左和极右民粹政党在法国大选中形成的强烈冲击,如何重建民众对政府和政治人员的信任至关重要。深谙这个道理的马克龙上台后做出应对,承诺对法国政治体制进行“深入改革”,削减议员人数,严明公务人员的政治纪律,以消除法国人民的“集体焦虑”。但成效几何,仍需观察。

传统政党和法国共和价值观受到冲击

萨科齐正式受到指控使原本已经士气不振的中右翼政党“雪上加霜”。萨科齐之后,中右翼已经连续两次在法国总统选举中失败。作为传统建制派政党,共和党面临着来自中间派政党和极右翼政党的双向挤压,部分选民已经流失。去年竞选期间,法国中右翼政党候选人菲永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其涉嫌侵吞公款,这严重挫伤民众对共和党等建制派政党的信心。如果此次萨科齐接受外国领导人竞选献金传闻坐实,那无疑将会进一步削弱民众对“新戴高乐党人”政党的好感。事件发生后,部分共和党人士出来表示了对萨科齐的支持,担心指控将对其政党造成政治损害。

萨科齐从卡扎菲手中收取竞选资金的可能性也使法兰西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受到挑战。法国对外交往中强调价值,视自身为“人权”“平等”“公正”等价值观最坚决的捍卫者。而卡扎菲在大多数欧洲人看来是“残暴的独裁者”。因此,如果法国前总统是在“独裁者”的帮助下上台执政,那么法兰西共和国理念势必将受到严重亵渎。这也是法国民众对此反应激烈的重要缘由。

对萨科齐的指控还涉及七年前法国对外军事行动——利比亚战争中军事干预的合法性。此次有证人指出,为消除接受献金消息的源头,萨科齐为实现一己私利发动了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法国以“人道主义”和“自由”为名,率先发动了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然而,战争也加剧了利比亚的部族分裂,使得极端恐怖势力在地区肆虐,最终导致无数的难民从利比亚涌向欧洲。鉴于这样的战争后果,如果说萨科齐政府介入的源头在于萨科齐的个人私利,那么法国对外军事干预的合法性将受到严重质疑。

对利比亚军事干预的更深层原因

萨科齐政府的利比亚行动有无个人动因尚需考证,但法国的军事干预绝非执政者维护个人利益如此简单。法国历来强调“国家的伟大”和“共和的荣耀”,将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看做法国的“后院”。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后法国一马当先对卡扎菲政权使用武力,首先是出于保护传统“势力范围”、拓展全球影响力的目的。国内层面,利比亚战争前夕,萨科齐政府处于大选的关键时期,面对民调低谷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挤压,萨科齐发起对利比亚的行动意在重新赢回民意。当时的民调也显示,多数法国民众对行动持支持态度。欧盟层面,欧债危机后,法国经济发展屡屡遭挫,赤字和债务水平不时超标并因而遭欧盟惩罚,话语权和政治影响力也随之削弱。德国经济却一直保持坚挺,法德轴心也因此向德国方面倾斜。在经济上无法与德国匹敌的法国,只能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平衡德国在经济上的优势。同时,干涉利比亚政局也是为了推动欧盟确定外交行动方向,借助欧盟实现法国的外交目标。事实证明,欧盟也基本追随了法国和英国的步伐,利用声明、制裁和人道主义方式等做法侧面表达了对法国立场的支持。

然而,法国利比亚行动的“欧洲目标”并未完全实现。由于法国经济的长期疲软,加之萨科齐继任者奥朗德低调的政治风格,“法德引擎”一度处于相对熄火状态。原因在于:其一,法德经济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能力失衡;其二,法德在欧元区治理及欧盟机制建设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严重分歧。2017年5月,马克龙战胜疑欧派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当选总统,成为扭转欧洲民粹主义风潮的关键性人物,上台之初便成为欧盟改革的代言人,这为法德政治影响力对比带来新变化。随后德国出现“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最长政治僵局”,默克尔的国内权力遭到削弱。因而,在法德两国之中,马克龙比前两任法国总统拥有了更优越的地位。

通过建设一个强大的欧洲发挥法国的大国影响力,是二战后法国对外政策的基石。马克龙直截了当地提出“强大的法国”和“强大的欧洲”梦想,积极推动法德合作以实现欧盟改革。从现实来看,虽然2017年法国经济重现活力,强力推动的劳动法改革也初步获得德国方面肯定,但两国在欧元区改革、防务合作等重点领域上仍有待磨合。法国的能力能否与其“大国梦想”相匹配,法德能否发挥引擎作用“重启”欧盟,似乎是比萨科齐事件更让现任政府头疼的事情吧。

63岁的萨科齐仍然是法国中右翼政党中具有关键影响的政治人物,若此次罪名指控成立,对已经岌岌可危的共和党及传统建制派将是致命一击,也将严重冲击法国的共和价值观。“政治献金”事件背后的政治缘由错综复杂,未来走向也尚不明晰,但法国借力欧盟实现大国梦、坚决捍卫其“势力范围”的外交政策将会继续。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助理)

猜你喜欢
卡扎菲萨科齐利比亚
布吕尼和萨科齐的婚姻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萨科齐现场督战抓嫌犯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