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04-24 04:42周国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8期
关键词:医师心肌梗死住院

周国燕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1)

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出现闭塞情况导致患者血流中断,从而使得心肌因发生持续的失血情况而发生坏死。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的持续性胸闷或胸痛等,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便秘、过度劳累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栓塞甚至死亡等[1],因此对该疾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极为关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一年间所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过我院各项检查后确诊为心肌梗死。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均在45~78岁,平均年龄为(59.6±6.3)岁。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均意识正常。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况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过程包括以下几点:

1.2.1 疼痛护理:①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照顾下完成。②护理人员在医师的监督和医嘱下给予导管吸氧,氧气流量保持在3 L/min左右,增加心肌和外周器官的含氧量,减少出血缓解疼痛[2]。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管床医师。④遵医嘱对患者采用溶栓药物治疗,在溶栓治疗前询问患者病史,确保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并告知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并在使用溶栓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治疗效果。⑤全时段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偶发性室性早搏要严格观察,及时记录。若出现频发性早搏或心动过速,应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实施药物干预。若出现心脏骤停患者,应及时采取心肺复苏并尽快通知管床医师[3]。

1.2.2 改善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心脏负荷,告知患者少食多餐,减少因消化食物产生的能量消耗。减少外界的干扰,减少探诊的次数和时间,避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和良好心情,引起情绪波动,增加心排血量负担[4]。

1.2.3 日常护理: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排泄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叮嘱家属合理安排患者膳食,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强调纤维素的重要性,向患者家属示范腹部按摩的动作手法,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消化,减少便秘的发生,从而避免用力排便的现象发生。若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情况,应与医师协同药物排便[5]。②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指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稳定后可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床边活动。协助患者进行洗漱、进食、排便等活动。对于病情好转且并发症稳定的患者可搀扶其床边室内、走廊活动。运动时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和表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异常举动和生理变化应立即停止活动,及时通知医师快速解决[6]。

1.2.4 情绪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心肌急性缺血造成患者剧烈疼痛和严重的窒息感,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狂躁和愤怒,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当事人心情更严重增加心脏负担。医护人员除了必要时采取镇静控制,最主要的要与患者及其家属维系良好的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消除患者心理的隔阂和不安,语气温和,态度良好[7]。介绍该病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应用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s表示,组间应用t检验,均数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对比分析(±s)

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 30(100.00) 13.13±3.26 35.26±6.98对照组 30(100.00) 19.32±4.13 51.93±6.17 t值 6.444 9.801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2例(6.67%),心力衰竭7例(23.33%),心律失常4例(13.33%);对照组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4例(13.33%),心力衰竭10例(33.33%),心律失常13例(4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重病,治疗时间长且病死率高,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饱受身体、精神、经济上的多重压力。个性化护理是临床整体护理方法的延伸,是一种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的专一性护理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个性化护理方法全面照顾每个患者,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显著的效果[8]。在本次研究中,个性化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13±3.26)d 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19.32±4.13)d,下床活动时间(35.26±6.98)h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51.93±6.17)h,同时个性化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极具临床意义。根据该研究可以看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只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1] 张春兰.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122-122.

[2] 李春霞.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10(6):183-183.

[3] 贾长海,潘敏,王艳,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39-1440.

[4] 樊颖,冯震霞,朱一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6,15(6):146-147.

[5] 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16-2317.

[6] 李巍巍,高帆.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6):3292-3292.

[7] 刘社彩.针对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9):515-516.

[8] 林燕勤,钟玲,罗丽琼,等.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7):149-151.

猜你喜欢
医师心肌梗死住院
中国医师节
妈妈住院了
韩医师的中医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