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成立中国教育科学院 遴选教育家级院士

2018-04-24 07:50姚炎中高海宾
21世纪 2018年4期
关键词:赵国师范院校教师职业

本刊记者/姚炎中 高海宾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过去五年的教育发展作了很好的总结,也对过去五年教育上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又提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比如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下一步,无论是高等教育层面,还是基础教育层面,都应该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改革。包括创新培养模式、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通过这些改革,我们的教育才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步,并且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赵国祥表示,通过两会,能够汇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赵国祥表示,国家进入新时代,教育界人士肩负着新使命,责任更重大。他表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兴国必先强师”,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他强调:“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的‘工作母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师范院校强师兴国的主体作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赵国祥认为,首先,在目前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深化改革。只有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尤其是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破解教育过程中不适用于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问题。其次,呼吁关注我们国家的师范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需要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师范生生活的补助,提高青年教师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待遇。要让教师职业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使教师能够得到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

就此,赵国祥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一是“去师范化”现象严重,教师教育总体萎缩。部分高水平师范大学走上了综合化办学的道路,非师范专业和招生数量远远超过师范专业,成为“非师范”师范大学。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借合并、升格和转型之机变成综合性高校,不再以“师范”命名。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共有公立本科师范院校257所,到2018年,我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已锐减至124所。

二是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办学经费严重短缺。《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达到30457元。事实上,由于受办学类型因素的影响,80%的师范院校生均拨款不到20000元,一些地方师范院校甚至不足10000元。

三是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4+2”“2+2”“3+1”等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力度、成效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大力倡导和推进的一贯方针,然而在市场经济崇尚实用的大环境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非常有限,师范院校生源质量堪忧。上海一家知名高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高二年级300多名学生中,愿意在高考时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只有3人。

五是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毕业生从教意愿不够强烈。相对而言,教师职业待遇普遍偏低。由于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地方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教师,无论工资待遇还是生活工作条件都相对更差。有调查显示,接近90%的农村教师对自己的总体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因此,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不太稳定,优秀年轻师资更是下不去、留不住,直接影响了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从教的意愿。

赵国祥坦言,为了切实解决以上师范院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切实把《意见》提出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发挥师范院校在强师兴国中的主体地位,振兴教师教育,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人才基础,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改革发展。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加大经费拨付力度,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为师范院校发挥强师兴国主体作用提供比较充足的经费保障。

打造标杆院校,强化辐射引领。明确学校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标准和师范生培养标准,着力打造“一省一标杆师范院校”,给予标杆院校足够的办学自主权,努力把标杆院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师范大学,辐射和引领其他师范院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质量。引导和督促师范院校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握教师成长规律,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形成教师职前培养、新入职培训、职后继续教育完整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提高薪资待遇,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在校师范生和青年教师的生活待遇,加倍提高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快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吸引更多高质量生源选择教师职业。

建立高端机构,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中国教育科学院,从全国遴选教育家级的院士,给予最高荣誉,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科学研究和顶层设计。

猜你喜欢
赵国师范院校教师职业
把你戴在胸前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希望在肩上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古法奇观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