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戏曲要讴歌共产党人伟大业绩、讴歌新时代主旋律

2018-04-24 07:50单一良姚炎中
21世纪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百姓文艺戏曲

本刊记者/单一良 姚炎中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金不换”这个名字,那你一定知道《七品芝麻官》这部豫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全国人大代表、豫剧表演艺术家金不换是当年扮演“芝麻官”的牛得草大师的亲传弟子,他把牛派的《七品芝麻官》《卷席筒》《拾女婿》等代表作都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同时又推出了一大批牛派的新戏。像金不换这样的流派艺术传承人,在全国戏曲界是罕有的,有评价说:“实事求是地说,豫剧牛派艺术,因为有了金不换这样杰出的传承者,才走向了辉煌,攀上了顶峰。”

精神食粮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心中装着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艺术工作者的谆谆教导和对家乡人民的无比热爱。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他谈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时,显得异常激动:“在这个报告当中,虽然文化方面内容不多,但是它的分量很重。”

他说,精神食粮指的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如果没有精神食粮的支持,那么这个国家、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之所以总理在报告当中提到的“精神食粮”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人的要求也高了。精神食粮不能让人有空缺的空间,如果这一块补不上来,就好比这个人就知道干活劳动,没有精神享受,人生就没价值。

金不换说,现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文化发展非常关键。富不富、强不强,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没有文化是没有光明前景的,中国人文化素质必须要提高。

时时刻刻讴歌共产党人伟大业绩

金不换领衔主演的作品有二十多部,而且不少作品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好戏,是深受老百姓喜欢的。金不换常年带团演出,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他深知老百姓爱看什么,对新戏好戏有多么地渴求。因此,他不刻意追求题材的重大,思想的深奥,舞台的奢华,场面的浩大,只愿意排演老百姓喜欢看的戏。金不换心里装的是观众,走的是群众路线。观众满意不满意,观众认可不认可,是他排戏的唯一标准。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戏曲工作需要和老百姓搅到一块儿。”

他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掀起了文艺界一个高潮,艺术基金、送戏下乡、政府购买等新形式是过去没有的,现在文艺队伍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所以,这个新时代正焕发着新的精神面貌,是最有精气神的时代。”金不换说,“我们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就要学习精准扶贫,要紧跟老百姓的脚步声,要时时刻刻为老百姓搞好服务。整个专业院团、各个文艺工作战线的人,都要像精准扶贫一样,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面对面,要把艺术文化的声音辐射到每一个角落,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做的事。”

金不换认为,后人要学习常香玉大师“戏比天大”的精神、“艺无止境”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时时刻刻讴歌共产党人伟大业绩,传递正能量,为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戏剧创作的当务之急是要讴歌新时代的主旋律

金不换几乎每年都有新戏推出。在谈及戏曲创作时,他说,习总书记教导我们“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他认为,传统戏要继承发展,要讴歌新时代的主旋律。现在当务之急的是要把我们国家的时代楷模,为国家作贡献的基层工作者挖掘出来。随着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农村的故事、基层的故事、村官乡官的故事、社区民警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现在创作发展的方向。这些戏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百姓会非常关注,这种戏就像是一面镜子,大家都能自我对照。一些传统戏历史太悠久,离现在百姓的生活太远,需要历史文化的门槛太高,年轻人理解不了;排现代戏,年轻人也能看。

金不换说,习总书记讲,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所以要创作符合时代,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戏,此时需要文艺工作者站出来、唱出为民办事的心声、为民作主的心声、为民依法治国的故事。

他说,“近些年我们也在探索廉政戏,教化于人,让人从艺术当中悟出人生,就是让人走正路。我们每一个戏都有它的看点,都有它现实的教育意义,廉政戏就是让人人尊法、守法、懂法”。

金不换说,在新时代,要借好东风,把握好机遇。这个时代是一个能大干一番事业的时代,所以要干起来,动起来,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脍炙人口的作品。

谈到传承,金不换强调说要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我们要传帮带徒,很关键,国家也是靠人才来支撑的,所以要培养未来优秀的年轻人才,让每一个派别都有继承人,还原过去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时的戏曲复兴,让群众看到、了解名家名派。”

要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把戏曲传播到全国各地

“社会要前进,戏曲的传播方式也得要跟着互联网发展。不走进千家万户,谁能知道你?谁能知道你演了什么戏?只有靠电视、媒体、网络推广,才能被广大百姓认识。”金不换说。

他说,戏曲还要依靠新的传播手段和新媒体的支持推广,光靠过去的赶马车下农村不行了。下一步,我们要用新媒体推广,让戏曲传播到全国各地,让大家分享艺术成果。

金不换的手机彩铃中有这样两句话:“演戏不如百姓意,干脆回家去种地。”

“我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演员,我总结两句话:演戏不如百姓意,干脆回家去种地。”金不换说,“这两句话很实在,老百姓也送我一句话,‘三天不吃饭,要看金不换。’所以,我要好好地演,我靠什么赢得老百姓的掌声?那就是靠我的演出,靠我的劳动,靠我的艺术,这是他们对我的一种认可。”

他说,文化是要普及到百姓中间才能活起来的,要多创作出精品。戏不是没人看,而是你的戏好不好决定的。所以戏曲、文艺一定要带好头、做榜样,让文艺队伍在市场上有活力,为老百姓唱好戏,让人民对豫剧,对艺术家,对文化生活都有一个满意度。

金不换认为,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猜你喜欢
老百姓文艺戏曲
1942,文艺之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文艺范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