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接触化学品的应对方法

2018-04-24 09:22詹姆斯普雷蒂张朝彬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3期
关键词:危险品化学品液体

詹姆斯·普雷蒂|文 张朝彬|译

“怀着最好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这句话很多人耳熟能详。尽管我们拥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先进的安全技术,但悲剧总是不可避免。催生悲剧的原因各种各样,这就是为什么要做最坏的打算。希望事情发生时,能按照计划进行应对。

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毫无疑问,救危解难是应急服务部门的工作。设想我们在海上,所乘船只正在下沉。你可能会想,“没问题,海军和海警会来解救我们。”但遗憾的是,他们要好几天才能赶到,而我们只能原地等待。“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救生艇上等。”但实际上,我们从没想过会需要救生艇,所以没有准备。

这个例子的意义就是,在别人帮助自己之前,我们得先自救。紧急救援人员和第三方救援队只是危机应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化学品相关的安全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紧急情况。

紧急情况

紧急情况通常指发生了不好的事,需要快速响应来制止事态恶化。有时是相对简单的情况,比如开会期间有同事说胸部疼痛难忍,呼吸困难,于是人们叫救护车,将该同事送到最近的医院救治。

但有时,情况会异常复杂。比如有工人弄洒了化学物,吸入了化学烟雾后倒下,另一名同事急忙跑去施救,但也晕倒在地。之后,化学烟雾遇到点火源,引发火灾。受风况影响,火苗吹向了易爆物品,最终大难临头。这就是一场严重灾难,当地消防员和救援人员奋力控制危机,同时也要专业危险品应急团队的支援,但后者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赶到。一起简单的化学品倾洒,最终导致多人死亡,并引发诸多其他问题。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工厂仅有的应急流程告诉我们:要呼叫应急救援人员。

为了避免或削减情况恶化风险,我们有很多事可以做。通常,在随后的部分我们会谈预案、演练、测试、培训、与应急部门合作等事项的重要性。但本文将探讨液体泄漏与倾洒,化学烟雾和其他形式的危险物品,而重点在于眼部清洗和淋浴等应对措施上。

危险品

危险品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液态、固态和气态,还有烟、雾、蒸气和粉尘等形式。通过了解危险品的形成,可以知道它在某特定条件下会发生什么反应,如何处理、储存并充分利用它。

有些化学品与其他物质接触后,会发生剧烈反应,比如用水灭石油火灾。有些化学品,即使极少的量也能导致死亡,比如汞、氰化物。因此,掌握相关知识是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关键。这类知识可以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意识培训或随危险品附带的安全资料表中获得。化学品包装上的标识也能直观地告诉我们相关物质的危险性。

化学品相关事故

本质上看,化学品事故有小有大,小到能轻易应对的液体倾洒,大到爆炸和火灾。最极端的情况是,先发生火灾,后引发爆炸,比如2015年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另外一个例子是印度博帕尔市的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在1984年,异氰酸甲酯泄漏到空气后,导致大量人员死亡。具体数据不一,但至少上千人随即在睡梦中死去,之后又有上千人死亡。据称,由于该地土壤和水源遭到污染,流产、癌症、新生儿畸形等问题至今存在。该事故发生在当地的工业生产区,但实际上,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化学品事故。

马尼拉某学校出现化学品泄露后,被迫关闭

2017年3月,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所学校内,教职工和学生意外出现多种化学品暴露,包括非常危险的汞。学校被迫关闭。同年4月,美国亚特兰大一辆运载苯甲酰氯的卡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卡车翻倒,化学品洒出。虽然人员仅在车祸中受伤,但危险品处理小组赶来处理事故时,公路正处于封锁,时间长达数小时,期间泄漏出的化学品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另外一个例子发生在2000年美国的伊利诺伊州。一辆载有无水氨的卡车发生倾翻,州警前去处理。警官快速向事故现场跑去,但因吸入化学品晕倒。这种化学品对人的影响几乎是即时的,该警员甚至没来得及通过无线电进行呼救。

以上案例说明,化学品事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发生,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最近,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被世界许多地方引进,该制度要求,任何化学品及其附带的文件,都应保证其信息能快速被人理解,无论你是在西班牙、德国、英国,还是在非洲、中东或东亚。这些信息要包含物质的化学构成、生产日期、处理及储存说明。

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为解救化学品意外中毒人员,提供了关键参考信息。比如,意外将大量液体洒到身上后,人会本能地用水冲洗,但在冲洗过程中化学品会接触身体其他部位,甚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更可怕的物质。所以,化学品洒到身上后,应谨慎选择化学试剂处理。

另一个例子是:看到有人瘫倒在工作场所,出于本能,我们会跑去帮忙,但觉察到化学气体已经四处蔓延后,为时已晚。我们会吸入气体,同样瘫倒在地,失去意识。所以,遇到类似情境,不可贸然接近。除了上述注意事项之外,还有什么应对措施呢?

喷泉式眼部清洗设备

眼部清洗

由上文可知,我们有时出于最好的意图,却往往让事情变得更糟。有些化学品可以用水清洗,有些则不可以。让我们来考虑其他的办法:眼部清洗。借助这些清洗工具,我们用某些液体浸润受化学品影响人员的眼睛,以此消除或减轻危害。这些液体可以是无菌盐水、净化水或专用洗眼剂,视所清洗的物质而定。比如要清洗酸性物质,我们就需要能中和酸性的液体。洗眼设备应该做成瓶子形状,敞口,这样可以直接冲洗受害者的眼睛。也可做成类似于喷泉式直饮水台的样子,这样液体可以由小喷头喷洒到受害者脸部。

安全淋浴器

上文提到的方法,能应对眼部和面部的化学物质。而如果身体其他部位甚至全身都沾染了化学物,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就应使用紧急淋浴器或安全淋浴器。这些淋浴器可能就像你在野营地见到的那样简单,也可能像实验室里的那样精密,液体供给独立且具有自动净化系统。

淋浴器可以手动开启,也可以通过站在压力阀门上由感应装置开启。另外,它可以安装在一个大型水箱或供给液体的主管道上,保证充足的液体来清洗接触化学品的部位。

法律规定,安全淋浴器喷出的液体必须要有足够压力,以便工人清洗身上大量或难清洗的化学物质,比如粉尘和纤维。

其他风险

上述方法已经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了,但我们仍需注意一些其他风险。

比如受害者有时会剧烈疼痛或失去意识。这就意味着,他们不能自己打开洗眼杯的盖子,或看不见洗眼设备的位置。这会让前来帮助的人员接触到受害者身上的化学物。受害者还可能对洗眼杯里的液体过敏,这样我们虽然把原来的化学物质清洗出来了,却又带来了新问题。淋浴器喷出的液体有压力,可能会将化学物冲进工人的眼睛或皮肤,加重其危害。淋浴器也可能因管道连接松动、损坏而导致压力降低。喷出的液体也许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其他问题。

如果不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紧急淋浴器或洗眼设备就无法正常使用。一些淋浴器还需要专门的维护和测试,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且很耗时。洗眼杯中的液体超过有效日期后,会效用大减,失去价值。

以上设备还可能被误用。不了解洗眼杯的工人可能会将清洗液体喝掉。安全淋浴也可能被当作一般的淋浴使用,这样工人极易沾染前一位工人使用后遗留的化学物。

这些设备的位置应经过仔细推敲。洗眼杯不应该放到儿童够得到的地方;洗眼设备应该靠近易接触化学品的区域,方便工人使用。门和通道的位置也应思量一番,门的开关不应该影响正在清洗眼睛的工人。为避免工人前来洗眼时将化学物品带入室内,污染所经之处,洗眼设备最好安装在室外。

危险化学品应对方案

企业可以印制多种语言的小册子、图片或标志牌,告知工人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品。

工人作业前应该了解可能接触到的所有化学物质,以及它们的存放位置、使用方法、储存条件,还要知道与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人数,并据此预先确定应急方案。

很多事故是由细节层面的失误引起的。所以,如有疑惑,应向其他使用同样化学物质的公司或人员求助,同时向该物质的生产方或化学品安全专家寻求建议。意外接触到的化学物品不一定总能彻底清除,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以上措施减轻事故后果。

与安全领域的其他问题一样,化学品安全涉及面广。希望本文的建议能给化工行业工人带来更多帮助,让他们安全、高效地工作。安

猜你喜欢
危险品化学品液体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层层叠叠的液体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一种新型危险品液罐车安全阀
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2010-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