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让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看得见

2018-04-24 17:34陆翔芬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罐子测量教室

陆翔芬

一、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时间又到了,舟舟面带笑容走进益智区。她首先寻找测量材料,扫视了一遍材料柜,端起一筐旺仔牛奶罐,“量什么呢?”她自言自语,环顾四周。忽地眼睛一亮,看得出来她已经锁定目标了,那就是:测量教室的宽度!这可真是个大胆的想法!从哪里开始量起?观察过地面情况,舟舟打算从电视机下方的地面开始,因为从那里到教室的另一端没有任何阻隔。

测量开始,只见舟舟先把罐子一个接一个地竖起来摆放,一筐罐子很快用完了,但离教室的另一端还有很长距离,舟舟想了一会儿立刻做出调整,她把罐子首尾相接横过来重新排放,当所有罐子都横放排列完后,发现刚排到教室的中间位置,罐子已经全部用完,怎么办?

看到老师在一旁,舟舟抬头求助:“老师,罐子不够了,怎么办呢?”

“舟舟,先来数一数这里已经用了几个吧!”

“好吧!”舟舟开始数数,并在记录表上进行了记录:22个。

“现在我们已经测量完了教室宽度的一部分,想想怎样完成另一部分呢?”老师顺势留下舟舟最后放的一个罐子,把其他的装进了箩筐。舟舟看着听着,停顿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马上把留下的罐子竖起来作为记号,然后从记号处再次出发,把之前用过的罐子拿过来,继续首尾摆放,1个、2个、3个……不一会儿,摆放完毕,两个“22”。用同样的方法,舟舟又摆放了第三次,这次用了6个罐子,终于把罐子连接到了教室的另一端,她站起来高兴地说:“我终于完成啦!一共用了两个22和一个6!”

二、解析“量一量”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用什么材料量,量什么地方——思维发展的独特性初见端倪。刚升入中班的孩子还带有直觉行动思维,不少孩子依旧喜欢拿着材料无目的地摆弄,在摆弄的过程中受到同伴或老师的影响才会逐步接近游戏活动的目标达成方向。显然,本案例中的舟舟在思维发展方面具有优势,选什么材料量、量什么,在活动开端时,她便有了独特的规划和设计。

2.记錄测量结果,测量再继续——数的认知与运用学习在进行。当老师提醒先数数已经用了几个罐子后,舟舟手口一致地点数,再说出总数,说明她已经理解数物匹配关系,对数的实际意义有了明确认识,在记录22个时,她不厌其烦地用画点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后续我注意到老师手写了数字卡让她贴上),体现出中班孩子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已逐步由直观向抽象之间发展过渡。

3.从哪里开始量,终点在哪里——空间感知学习与发展蕴含其中。中三班教室特有的弧形阳台以及主体为长方形的格局,使空间显得宽阔,但对于舟舟来说,寻找起点和终点并非易事,她必须综合考虑此次测量的可行性:比如,柜子的阻挡、人流的影响以及各类测量材料的限制等。但舟舟有着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最终她确定从电视机下方作为起点,主题墙下方作为终点,为测量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在她对教室空间的探究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身关于测量的经验,更提升了空间感知能力。

4.测量材料不够怎么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在探究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虽然舟舟在进行测量过程中,新问题不断出现,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第一次发现罐子不够时,舟舟选择了自我调整,看似简单的竖放转为横放,蕴含着舟舟目测长短的观察比较能力,及时调整横竖摆放罐子的行为,更体现了她自主自信、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发展。

第二次发现罐子不够时,舟舟选择了寻求老师帮助。表面上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事实上,舟舟平时就是个善于交往的孩子。试想,假如现场正巧有伙伴,相信这肯定会成为孩子之间的商量话题。在舟舟寻求帮助时,智慧的徐老师没有给她直接答案,而是提醒她:“先来数数已经用了多少罐子?”当孩子数完已用罐子22个后,徐老师又巧妙地用动作和语言给予了提示:“已经测量完了教室宽度的一部分,想想怎样测完另一部分呢?”教师顺势留下舟舟最后放的一个罐子,把其他的装进了箩筐——这一举动让舟舟豁然开朗,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在这一刻迸发。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问题犹如一条流淌的思维之河贯穿整个过程,推动科学探究层层展开,让幼儿循着问题的流向去亲历探究的整个过程。回顾这一次的解决问题,舟舟采用了寻求帮助,在老师的提示下灵活变通等方法,出色地将活动任务坚持进行下去,个人能力和经验积累获得再次提升。

5.分享交流,延伸拓展——探究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提升。(1)成功后的愉悦情绪让探究兴趣更浓。“我终于完成啦!一共用了两个22和一个6!”不完整的语句表达,掩藏不住孩子对于达成目标获得成功的愉悦情绪。可见,以材料为媒介,给予孩子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就拥有了可能性。从舟舟分享交流可以看出,这一次的游戏活动,丰富了她的探究活动经验,为她的后继学习增添了许多种成功的可能性。同时,她向伙伴们传递了这个成功的消息,引发了更多孩子跃跃欲试的探究兴趣,一种互助合作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2)测量拓展引发多维度探究行为。舟舟的量一量游戏设计,为班里其他孩子的区域游戏开创了先河,孩子们将测量从微小处拓展到更宽阔的领域:室内、室外,家里、幼儿园,各种自然测量材料还有标准化材料(直尺、米尺、卷尺等)都在其中,记录单也随着孩子经验的丰富不断变化着。很快,有些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平面测量项目了,开始向立体测量拓展,希望挑战更高难度的测量游戏。瞧,他们开始关注起了人体测量,从测量小朋友自己的身高转到测量成人的身高,就连前来观摩活动的晓亮哥哥也成为了他们的测量对象源,他们用独特视角寻找测量物,对测量活动流连忘返……透过测量活动本身,孩子们探索发现成长的秘密,感知个体之间的差异与不同,也理解了“高矮、长短”等的相对概念,探究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探究能力、逻辑思维、空间感知、创造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量一量,是我园中三班孩子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一个真实的案例,但我依然愿意将它视作孩子发展的“魔法时刻”,因为,看似简单的事件过程中,同样蕴含着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无数可能。正如学习故事的倡导者玛格丽特·卡尔所言:相信儿童,在日常学习情境中发现儿童能做的、优势和兴趣,并以此为教学和评价的切入点,在不断“注意——识别——回应”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促进,拓展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以支持儿童在自主自发的游戏中主动学习和探究,发展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建构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理论。

猜你喜欢
罐子测量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装在罐子里的话
罐子剪影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碎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