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意义

2018-04-25 00:32赵悠然
记者观察 2018年36期
关键词:视野高校学生共同体

文/赵悠然

一、“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及要求

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社会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古老而革新的概念:“一带一路”建设。它要求举全国之力,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各国共同打造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自此,中国进入了全面与国际共同发展的历史性阶段。

与之相辅,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从留学数据上来说,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计,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超过44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共20.77万人,同比增幅达13.6%。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高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2017年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共有48.92万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人数增至31.72万人,增幅达11.58%。另一方面表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教育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提出。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一文,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同中国一道加强教育领域的合作,通过扩大开放、互学互鉴等方式不断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致力于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和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要主动寻求转型,从相对封闭积极调整为开放进取,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目前,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共有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我国高校与国际的联系愈发密切,这也意味着大学生与国际的联系愈发紧密。

步入21世纪,通过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大学生群体与国际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近,被潜移默化地卷入世界影响之中。大学生群体从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生交流、国际新闻、国际性网络社交平台中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获得的态度和思想也越来越多样。其中不乏一些不适当、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甚至危害社会安全。大学生在敢于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我国更加美好未来的期盼的同时,也有可能将这种潜移默化中习得的不良思想传播出去,从而引起更大的问题。

在与国际社会联系更加密切的“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面对这些问题,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不断做细做强。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明确加强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意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使学生了解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有着相同的政治地位,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必然优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使学生认识到国际社会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敦促学生充分利用时代机遇,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学生明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能一味地附和所谓的“国际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世界视野教育更加具有重要性:通过认识世界局势和文化,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意识;能够使大学生更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能够激励大学生努力肩负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任。

(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意识

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历史叙述和学习中跳出国别史观的局限,站在宏观的国际史、全球史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和文化。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基本上是指民族国家,是由一个具有相同文化、地理渊源的民族或多个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体构成的国族所构成的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民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其专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阐释了欧洲以外国家民族主义起源的历程,其中一个因素便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当地青年踏上向往已久的欧洲世界后,发现欧洲与当地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当地的独特的文化和地位,由此推动了当地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现阶段的大学生也是如此,在与国际社会更加密切的现今,大学生们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现状,在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交流下,大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学的研究方法,明确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另一方面,在学习和了解世界历史的进程后,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轨迹和规律,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有大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意识,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流沟通中自觉抵御一些境外危险思想的侵蚀,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

(二)有利于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

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视野教育,也是引导大学生认清国际形势,理性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过程。比如在对信息科技类专业学生的教育中重视对当前国际信息科学发展的总览和趋势进行讲解,在对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教育中融入当今学科思想的辩证讨论等,都有利于大学生看清本专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机遇,深刻认识到面向世界求发展的必要性,为之后的工作打好思想基础、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当然,这对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者的要求也更加高。

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开放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社会和大学生群体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威胁,比如国际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极端主义等。在极端组织、恐怖组织亦灵活使用互联网的今天,其面向广泛范围进行“洗脑”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高校学生。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两手抓”,一面在国外对出国旅游、留学的中国高校学生传播暴恐宗教极端思想,一面通过发动潜藏于来华留学生、进修人员、务工人员、旅游者等中的组织成员对中国高校学生进行宣传与蛊惑,使他们“成为恐怖袭击的发动者、参与者与实施者,从高校内部生成恐怖袭击事件发动的原生群体,从而大其在高校中的有生力量”。我国高校已经出现了数起事件。例如原中央民族大学教师伊力哈木•吐赫提因与境外“东突”势力勾结,通过授课活动传播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思想,组织、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于2014年1月15日被捕。有专家分析目前高校面临的危机主要有:个别学生主动或被动地通过参与宗教极端活动,从事暴恐活动、民族分裂活动,甚至试图赴叙利亚参加极端组织的“圣战”;部分高校民族学生群体受境外三股势力的渗透,大参与暴恐极端活动时有发生;同时境外恐怖分子向少数高校学生提供资助,以出境留学为诱饵与借口,怂恿其暗中与境外组织、恐怖分子勾联。“一带一路”建设开始后,暴恐宗教极端组织势必投入更多精力煽动中国高校学生。加强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和三股势力本质的学习,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极端主义的认识,随时警惕可能遇到的恶意煽动,进而维护国家安全。

(三)有利于大学生肩负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任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外交场合和国内重要会议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中国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大学生也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不能只专注于一个人、一个国、一种生物的独自发展,更要通过正确的国际观,着眼于国际视野,从有利于国际社会、人类社会的立场出发。加强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就是增强大学生信念感、使命感的教育。“一带一路”建设拉近了中国与沿线64国的关系,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抓住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这个立足点,通过历史讲述、国际关系详解、国际热点分析、国际文化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国际社会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意识,使其在受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极端主义等威胁下的国际化浪潮中牢固立场,更好地把握机遇,投身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并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视野高校学生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爱的共同体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视野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真相
视野
品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