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百子图的样式

2018-04-25 06:22杜恒伟
收藏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童子

□ 杜恒伟

图1 清 缂丝百子竞舟图轴

“百子图”,又叫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百子戏春图,是从婴戏图衍变而来。它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子孙满堂”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祥瑞之兆,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上至皇帝、士大夫,下到百姓,这一题材都被广泛地使用,因为大家相信,愿望好的结果一定会好。所以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自古以来,结婚嫁妆中,有百子图的锦缎被面的被褥,用来蕴涵喜庆和祝福,同时祝愿新娘早得贵子、子孙满堂、阖家和美。在陶瓷上,最早的婴戏图见于唐代长沙窑的“婴戏持莲纹壶”,宋元“婴戏”题材较为多样,到了明清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百子图”比“婴戏图”更为广泛地使用,人数大大增加。

就孩童的发髻、服饰、场景而言,宋代儿童一般表现为大耳宽面,常服通常是上衣下裳制。有袍衫、襕衫之分。衣长到膝,以交领(y形)、圆领为主,亦有直领对开衩。元代儿童服饰,肚兜的形制以“v”形系带于脖子后,另有两根系带固定在腰部。衣身为“左袵”,袖口小而长,领口多交领,也有圆领衣长到脚踝,较宋代拉长,以辫线围住腰部,下摆宽便于活动。下身多着裤,有着蒙古族的服饰特点。明早期,孩童为矮胖、头大、圆脸蛋、额上几根刘海。明中期,多为“郊外婴戏”,画面广大,五官攒聚脸心,头顶有辫子翘起,斜向额前似豚尾,“大头娃娃”。明晚期,后脑门大而凸,五官刻画精细。明前期,“废胡服”而仿唐装。款式多“右袵”斜襟短衣,腰束带。明晚期,窄袖宽裙,长袍大褂,多圆领、衣长过膝,腰间束带。清早期,孩童的形象与明晚期相似,头重脚轻,孩童都身着肚兜,面容欢笑,肥胖。孩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清中期以后,孩童动感平和,衣饰华丽,穿金戴银,虽五官清晰却缺少孩童特有的顽皮机灵;清晚期的孩童五官、发式、履描绘细腻,人们的追求就以华贵为美。清乾隆之后,婴戏人数多,场面大更胜明朝。清代官窑婴戏纹饰缺乏明代民间活泼清新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富家子弟衣着华丽的热闹愉悦游戏场面,在民窑器物上则是寓意升官发财的内容。清早期,沿袭明代的右袵,窄袖的上衣下裳制。下身着裤,上衣缩短,紧身窄袖,直身、束腰、立领,偏大襟,前后衣身处有接缝,另出现下摆处开衩的式样,为袍式的一种变化发展。清代中期,服饰上出现有类似官服上的补子,还罩一层小褂,即满清时期流行的马褂。清后末期,长袍长裤,绘制繁复,尤其是嘉道时以写实的描绘手法和具象风格来表现当时繁复的服装款式。清末服饰的繁琐程度达到了巅峰,袍褂的领部及袖口处有缘饰,且还用不同颜色衣料镶滚、锁边。儿童后背距领口处有一块长方形布片。

以下为博物馆藏品中“百子图”展示的面貌:

清 缂丝百子竞舟图轴(图1)

清中期作品。纵194、横84.9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画面表现的是百子龙舟竞技图之美景。荷花浮于水塘,青绿山水绘远山,参天古松。远方层峦迭嶂,近处堤岸楼阁,水中龙舟竞技,亭阁之中有钟馗、小鬼呐喊助威。桥面渔翁垂钓、童子抱鱼等情景,布局繁简得宜,童子描绘生动细腻,一派喜庆吉祥场面。缂丝制作精细,堪称清中期之佳作。

织锦百子献寿图轴(图2)

清乾隆。纵144、横7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为三两相对童子,或拿荷花,或抱圆盒,或执如意、磬,配衬有桃树、蝙蝠、鹤鹿等。以两排童子为花纹循环单位。诗堂墨笔篆书:“受天百禄”,上款:“恭介作公花甲双寿”,下款“癸未正月(1883年)袁樊谨祝王题”,“王私印”印。此图以纬线显花,为装饰性图案。诗堂题字为后配,用为寿礼。

剔红百子宝盒(图3)

清乾隆。高8.7、口径1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盒金属胎,圆形,平盖平底,从母子口分出盖与器。通体髹朱漆,盖面、盒壁、器底均雕童子嬉戏图,合为“百子图”。盖面雕26个童子,或吹喇叭,或敲鼓,或跳舞,或持戟、磬等。盒壁雕48个童子,在竖蜻蜓、斗蟋蟀、捉迷藏。盒底雕26个童子,分别在摔跤、奏乐、放鞭炮、玩五子夺魁等游戏。盒内髹黑漆,盖内刻“百子宝盒”器名款,器内刻“乾隆年制”楷书款。此盒髹漆厚重,雕刻刀法深峻,人物立体感极强。

剔彩百子晬盘(图4)

清乾隆。高5.6、口径58.7×3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盘长方形,剔彩备红、黄、绿、紫四色,盘内雕一百个童子在赛龙舟、舞龙、垂钓、跳绳、奏乐、放风筝、跳假面舞、读书习字等,俗称“百子图”。盘底髹黑漆,正中刀刻填金“百子晬盘”器名款和“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古时婴儿满一岁谓晬,晬盘是专为试晬时所用。试晬俗称抓周、试周。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古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据档案记载,此盘共两件,系乾隆七年至八年在苏州制作,是专为皇子、公主抓周时使用的。

红地百子图锦(图5)

图2 清乾隆 织锦百子献寿图轴

清乾隆。长224、宽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色经纬线织六枚二飞不规则经面锻纹地,以枣红、绿、香、蓝、月白、米黄、黄、粉等色绒线及片金线为纹纬,采用分段换梭纬斜纹提花工艺织。主题为表达祈求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的百子图。端头以凤纹、牡丹花、彩蝶等纹样组成了“凤穿牡丹”及“捷报富贵”的吉祥图纹。

此锦织工精细、质地轻柔,是一件织成的被面料。

图3 清乾隆 剔红百子宝盒

图4 清乾隆 剔彩百子晬盘

剔彩大吉宝案(图6)

清乾隆。高33.5、长52、宽32.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案面雕庭院回廊、山石树木,院中置一葫芦,上雕“大吉”二字和八宝纹。四周有童子或手持旗帜、或手举戟磬、或观画、或抬桃祝寿、或提灯笼、或骑象前行。旗、灯、画上分雕“三阳开泰”“万寿无疆”“四海清平”等文字。案面四边雕如意云头纹,牙条与横枨之间有卡子花,上雕双夔龙纹。束腰、牙条、横枨、腿、足及托泥雕回纹。案底髹黑漆,中心刀刻填金“乾隆年制”楷书款和“大吉宝案”器名。

剔红百子图圆盒(图7)

清中期。高8.5、口径2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盒扁圆形、直壁、平盖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盖面圆形开光内雕庭院、梧桐、松树、翠竹、小亭。诸多儿童在玩耍嬉戏,有的垂钓,有的弹琴,有的斗蟋蟀,有的则肩扛戟、鱼等,以谐音寓“吉庆有余”之意。盒壁锦纹地上雕朱漆菊花、芙蓉、桃花、莲花、玉兰花等四季花卉纹。此盒共雕25个童子,与之成套的盒共4个,组合为一套百子图盒。

紫檀木嵌玉雕百子图插屏(图8)

清中期。长100、宽31、高10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插屏紫檀木雕成,屏心玻璃罩内为双面透雕殿宇楼阁及山石树木、小船、荷花、庭院等图景。其间有白玉雕童子百人,有的登高,有的乘船,有的骑鹅,有的捧莲,生动活泼,寓意吉祥,有“百子兴旺”之意。外框有嵌银“镂玉百子屏”款,屏座外侧有清乾隆时大学士王际华等人的题字。

彩凸花凤耳百子大瓶(图9)

清嘉庆。高84、口径31.5、腹径40.2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瓶为盘口,长颈,溜肩,长圆腹,瓶底圈足外撇,足底露胎;瓶颈部为圆雕蓝色双螭耳。该瓶胎体厚重,体量巨大,造型颀长;全器采用凸雕工艺并施以粉彩釉,故纹饰秀美,色彩艳丽。瓶里为绿釉地,口沿描金,口外沿彩绘一圈粉、黄、紫、绿等色如意云头纹;瓶颈部以白釉地为主,凸绘有红色蝙蝠图案,寓意“宏福齐天”;肩部、腹部凸雕百子娱乐图案,楼阁秀石,围栏院落,松树芭蕉,庭院前人来人往,百童身着各色服饰热烈嬉戏,有的舞龙耍狮,有的负鼓击钹,有的提灯观看,有的点炮燃鞭,一幅喜气洋洋的欢乐场面。该瓶较大,人物众多,图案繁缛,表现出清代中期高超的制瓷及烧造水平,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器。

洋彩蓝地百子龙舟双耳瓶(图10)

清嘉庆。高31、口径8.5、底径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撇口长颈瓶,两侧红釉描金方耳,口缘彩绘如意纹,颈部蓝地彩绘缠枝番莲花,加饰蝙蝠、磬、双鱼、三多,瓶肩与腹底蓝地番莲纹及如意云头为边饰,腹部白釉,以通景式彩绘山水,众多孩童,或于江上龙舟竞渡,或在岸边嬉闹玩耍,圈足粉地绘红色回纹,内壁与外底施浅蓝色釉,底有“大清嘉庆年制”篆书红款。此件应是档案中可见嘉庆时期各式“百子龙舟”洋彩瓶之一类。画工细腻生动,色彩鲜丽,为嘉庆洋彩精美之作。

图6 清乾隆 剔彩大吉宝案

图7 清中期 剔红百子图圆盒

洋彩百子图碗(图11)

清嘉庆。高8.4、 口径18.5、 底径7.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侈口弧腹碗,通体施白釉,外壁彩绘百子图,是嘉庆瓷常见题材,寓意“子孙繁昌”。庭院中身着红衣的太子,手持如意和元宝,正与童子嬉戏,童子手持柿子、莲花等吉祥物品;或抱着有戟、磬与如意的花瓶,象征“吉庆如意”;或捧着寿桃,看天空中五只蝙蝠,代表“五福捧寿”,充满吉祥寓意。底有“大清嘉庆年制”篆书红款。画面空间布局得宜,人物描绘生动,色彩缤纷丰富。

图5 清乾隆 红地百子图锦

图8 清中期 紫檀木嵌玉雕百子图插屏

粉彩百子竞渡瓶(图12)

清道光。高29、口径8.3、足径8.5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折口呈喇叭状,圆腹。口内及瓶里为绿釉,口沿描金,口沿下为如意头纹;颈部至肩部为深紫地,上绘勾莲、蝙蝠、如意等图案,肩部以如意头结尾,寓“福寿如意”;瓶腹部为白地,满绘百子竞渡图,远山近水,坡岸亭榭,诸童子乘5个龙舟奋力摇桨,每舟首尾各有一小童舞旗鼓阵,河岸边及楼阁内另有群童助威,或擂鼓击钹,或燃放鞭炮,或鸣锣呐喊,一派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瓶腹下部为深紫色地,制成如意头状,足圈为蓝色回纹;瓶底部中心为白色方框,内有红彩篆书“大清道光年制”方款。

粉彩粉青地开光百子花卉执壶(图13)

图9 清嘉庆 粉彩凸花凤耳百子大瓶

清道光。高30、宽23.5、口径6、腹径16.8厘米,足径10.2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粉青釉,圆腹,弯流,曲把,矮圈足;盖纽为环形,盖面绘如意云纹及缠枝花纹;口、盖部各有描金,口外部有胭脂水缠枝花纹;颈部前后两侧有金色寿字、红色蝙蝠及缠枝莲纹;壶全身为粉青色地儿,满饰缠枝花卉,腹部前后两侧有串莲构成的开光,内均彩绘百子图案;壶把为扁带状,里面为赭石色,外边为卷草纹,把顶处有一红色螭龙环;壶把和流外侧均饰有双喜字;圈足上绘有回纹,底有朱色篆书“大清道光年制”方图章款。

红缎绣五彩百子戏图帐料(图14)

清光绪。长153、宽1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色缎面,以红、蓝、绿、黄、白为主色调,用30色绒线和捻金线绣《百子戏图》,童子有的在捉蝙蝠、抬寿桃、牵鹿、抬葫芦,寓“纳福”“送寿”“送禄”“送子”之意;有的怀抱一瓶,内插戟和如意,寓“吉庆平安”等意;还有的在敲锣打鼓、嬉戏玩耍,间饰亭子、小山、大树等纹饰。此帐料是苏绣作品,运用2 5晕色法,以散套针、正戗针为主,兼用齐针、松针、鸡毛针、滚针、反戗针、网绣、缉线、平金等技法。构图繁缛,用色鲜艳,绣工精湛,是帝后大婚时洞房所用的帐料。

红缎绣百子观蝠图宝座靠背料(图15)

图10 清嘉庆 洋彩蓝地百子龙舟双耳瓶

清光绪。长87、宽9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色缎面,以红、黄、绿、蓝、白为主色调,用20色绒线及捻金线绣《百子观蝠图》。画面中间为一盛满水且落有蝙蝠的大盆,周围有童子围绕观看蝙蝠,画面上方的童子有的在搬运桃子;有的手举牡丹、玉兰;下方有童子在扑蝶、斗蟋蟀。有“福从天降”“玉堂富贵”“长寿多子”等吉祥意。此靠背料是苏绣作品,运用2 5晕色法,以齐针、滚针、松针、接针、散套针、正戗针、鸡毛针、高绣、平金、缉线等针法绣制。是皇帝大婚时洞房宝座所用的垫料。

红缎绣百子图垫料(图16)

图11 清嘉庆 洋彩百子图碗

图12 清道光 粉彩百子竞渡瓶

清光绪。长134、宽9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色缎面,以蓝、绿、黄、红、白为主色调,用20余色绒线及捻金线绣《百子图》。画面上方有童子运桃、抱桃、抬桃;中部是童子围着鱼缸观鱼、捕鱼;下方左侧一童子持戟,下悬一磬,旁一童子持小锤欲敲,中间有童子抬瓜、扑蝶;右侧是童子持莲。有“长寿多子”“吉庆有余”“瓜瓞绵绵”“童子爱莲”等寓意。百子图四周以葫芦藤蔓缠绕的双喜字及口衔桃实的蝙蝠为边饰,寓“子孙万代”“福寿双喜”之意。此垫料是光绪年间的苏绣精品,运用2 4晕色法,以齐针、正戗针、松针、散套针、网绣、缉线、平金等针法绣制。

红缎绣五彩百子图垫料(图17)

清光绪。长116、宽9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色锻面,以五彩绒线、衣线及捻金线绣百子嬉戏的场面。画面以坡地、奇石、亭子为背景,在中间绣一棵老松树,树下有童子在放爆竹,寓意“竹报平安”;右上方亭子内外,有几个童子在耍木偶;左上方有童子在打腰鼓、敲锣、挑灯,一派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百子图以葫芦、双喜字及口衔桃的蝙蝠为边饰,寓意吉祥。此垫料是苏绣作品,运用2 4晕色法,以正戗针、散套针、齐针、打籽针、滚针、施毛针、松针、高绣、平金、缉线、网绣等多种针法绣制。图纹既有笔墨之趣,又有笔墨达不到的细腻质感。用不同针法表现不同的场面和人物,是其成功之处。

红缎绣百子放风筝图垫料(图18)

清光绪。长129.5、宽9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色缎面,以红、绿、蓝、黄、藕荷、黑为主色调,用23色绒线及捻金线绣百子放风筝等图纹。画面正中树下有童子在放蝙蝠、蝴蝶、红福字、龟背纹等各式风筝,旁有一童子持鱼形灯;左侧有童子在摇拨浪鼓、耍木偶;右侧亭子里有童子吹唢呐;下方有童子放爆竹,还有童子手持插梅枝的花瓶。寓“福寿如意”“竹报平安”等意。四周以葫芦、金双喜字及口衔桃子的蝙蝠为边饰,寓意吉祥。此垫料是苏绣精品,运用2 4晕色法,以散套针、齐针、正戗针、滚针、松针、刻鳞针、网绣、平金、高绣、缉线等针法绣制。

象牙雕群仙祝寿百子龙舟(图19)

图13 清道光 粉彩粉青地开光百子花卉执壶

清晚期。长91.5、宽23.5、高5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舟以象牙所制零件拼接组装而成。舟上置三层台阁,前有门楼,四角垂风铃。两侧为八柱拱门,上有团寿字檐,花牙为葡萄纹,每一拱内设一摇奖童子。台上层立龙凤旗及伞、盖,中层有仙人及奇花异草。楼阁均饰以勾莲、花卉、瓜果等镂空纹饰,纤细华丽,令人目眩。此器为清宫内务府大臣于慈禧六旬寿诞时所进献的寿礼。其镂雕、染色、拼镶等技术带有鲜明的广东牙雕风格,是晚清时期一件罕见的集大成之作。

红呢平金彩绣百子双喜炕围(图20)

清晚期。高132、宽430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红呢地。围心开光内彩绣有祝寿、庆元宵、老鹰捉小鸡、放风筝、堆雪人、放鞭炮、玩儿球、跳绳、戏莲、垂莲、捉迷藏、骑鹿、拉象车等场面,另有儿童手提戟、磬、鱼、太平有象,在小亭上有乐队,童子神态活泼,分做击鼓、吹笛、击钹等状,欢快喜庆、气氛热烈。亭下四周附以山石草木等,有三五成群捉迷藏、斗蟋蟀、燃放花炮等,旁边有五个小童子,捧着大石榴,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在游廊、假山前有棵松树,松树下有一丹顶鹤举右爪,展双翅,曲颈回首在朝天仰望,做得意起舞状。两旁翠竹新笋、湖石芭蕉、仙芝瑶草、佳卉放香,意境十分清幽。整个画面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以春夏秋冬的交替,活灵活现地描绘孩童稚趣的心理和天真可爱的相貌。百位童子个个喜笑颜开,情绪饱满,神态自然逼真,人物形象立体感极强,呼之欲出,是一件极佳的作品。在整个炕围的四周有双喜字、蝙蝠、桃子、葫芦、瓜叶、瓜藤等图案,具有福寿双喜、子孙昌盛、繁衍不断的吉祥含义。炕围后面缝有黄布签,写有“钟粹宫后殿东进间前床”字样。

图14 清光绪 红缎绣五彩百子戏图帐料

图15 清光绪 红缎绣百子观蝠图宝座靠背料

图16 清光绪 红缎绣百子图垫料

图17 清光绪 红缎绣五彩百子图垫料

清红缎彩绣百子幔帐(图2 1)

图18 清光绪 红缎绣百子放风筝图垫料

清晚期。高225、宽312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从特别精致的做工、颜色和其双击钹等状,欢快喜庆。亭下四周附以山石草木等,有三五成群的儿童捉迷藏、斗蟋蟀、燃放花炮等,有的童子拿竹点炮,旁立数人捂耳屏息做注目状,寓意竹报平安。更有趣的绣有童子逗鹊,绣出喜形于色的童子扭身举起双指夹着谷实,另一只手做出回护的样子,逗弄着眼前的喜鹊,透露出一种心机灵敏的神态,着实可亲可爱,旁有灵芝和桃子,皆寓吉庆祥瑞之意。

图19 清晚期 象牙雕群仙祝寿百子龙舟

图20 清晚期 红呢平金彩绣百子双喜炕围

图21 清 红缎彩绣百子夹幔帐

幔帐右幅绣有山石、亭台、楼阁、湖石、栏杆、桥洞,陪衬有赛龙舟、吹奏、练武术、追狮子、捧福、摘桃等几十个场景,亭台旁有3名童子玩儿着传统狮子舞游戏,还有8个孩子抬轿,轿上放有一个“大桃子”,轿前有举扇、捧炉的,楼阁前有五童戏鱼,表现出满心高兴的样子。金鱼与“金玉”,满塘与“满堂”谐音,寓意子孙富贵、金玉满堂、富贵有鱼。中间有4个童子捧着“福”,前有两个童子拿团中心,形成龙凤呈祥图案,突出了对大婚的庆贺。龙凤下有麒麟送子的场面,以烘托早生贵子的主题。有的童子坐在麒麟背上,左手举着,怀抱着笙握莲,还有一童子前牵麒麟,两童子坐其背上,在前的拿如意,在后的拿扇。地上绣有喜鹊,昂首翘尾,在做“喳喳”报喜状,生动有趣。在花果树木旁有几个童子追喜鹊,有拿灵芝和桃喂仙鹤的,有在假山后耍龙嬉鱼的。小桥旁还有一个带轮的小旱船,两个童子推,3个童子拉,前有敲锣、吹唢呐、吹笙、打镲、吹蒙古角的,船上坐有8人,手持八仙所持的宝物,即葫芦、扇子、玉板、荷花、宝剑、笙、花篮、鱼鼓等物,意在于祝颂长寿。右有凤纹,周围有八宝纹饰,有宝珠、玉磬、古钱、银锭、如意等图案,还有卍字,有童子拿鹿角,还有的拿瓶,瓶上有花,寓意四季平安。右角上有一座小亭,亭旁边有一个乐队,童子神态活泼,分做击鼓、吹笛、喜、百子图案的题材来看,可以得知此件文物为皇帝大婚所用之物。红红的缎地上绣出了喜庆祥和。整幅作品绣有100个天真可爱的男童,头上均梳有一个或两个小辫,嬉戏喧闹,神态各异,有的捉迷藏,有的叠罗汉、有的敲锣打鼓、有的骑象、舞狮、扑蝶、追雀,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四周彩绣平金双喜、缠枝葫芦瓜藤,寓意皇帝多福多寿、多子多孙。百子幔帐有一条黄布签,写有“养心殿”等字样。幔帐上有一个横楣叫楣子,主要绣有童子在大树、山石、亭台、横桥之间玩乐的场景。前有飘带两条,上彩绣云纹、蝙蝠、海水江牙纹,以示祥瑞之兆,又起烘衬作用,所绣海水江牙,波涛翻卷,崖石挺立,意为“福山寿海”,也表示皇权的天下一统。

程君房百子图园形墨(图22)

直径12.4、厚2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墨的两面均刻百子图,一面有篆书百子图三字。一侧有程君房墨楷书。墨面上婴童嬉戏玩耍、各享其乐、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整个画面构图饱满,人物刻画生动细腻,刻有神态各异的百名儿童三五成群或坐地弈戏、识字、凭栏远眺,或奏乐、抬轿、舞狮、斗蟋蟀、玩鸟,或踢球、摔跤、耍杆,丰富多彩,天真活泼,热闹欢愉。儿童与庭院精致满饰墨面,层次分明,排列繁而不乱、疏密有致。画面动静结合,刻工细腻,毫发不爽,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制墨刻模之技艺,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性。

图22 清 程君房百子图圆形墨

图23 清同治 粉彩百子图大盘

粉彩百子图大盘(图23)

清同治。高10、口径63、足径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盘敞口,硕底,圈足。盘里粉彩绘《百子婴戏图》,有跑旱船、耍龙灯、麒麟送子等情节。口沿施金彩。外黄地粉彩绘祥云、龙凤争珠及“囍”字。底中心书红彩“吉祥如意”四字楷书款。此盘原料优良,精工细作,是专为同治皇帝大婚而烧制的御用品。

“百子图”这一题材,在清代宫廷更是呈现了多样性,在绘画、缂丝、漆器、珐琅、家具、瓷器、织绣、文房、雕刻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孩童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以舞龙、花卉、锦鸡、点彩灯、赛龙舟、骑马做官等题材,色彩绚丽富贵,充分表现了怡然自得的桃源美景和大吉大利的太平盛世。

猜你喜欢
童子
熊童子
旧时四川简阳“抢童子”风俗
可爱的熊童子
招财童子
可爱的熊童子
努力不让地球爆炸
含羞草
小白菜
故事里的狼
沂南汉画像石墓“童子佛像”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