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设计学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建设研究
——以陇桥学院为例

2018-04-25 03:53
中国建材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分成果学院

2015年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以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展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研究,既符合国家战略又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重要举措。作为西北地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更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系构建当中,才能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有利位置,也是构建新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1 独立学院设计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文化基础与专业底子相对薄弱,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风问题,所导致的学习底子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直接反映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厌学、挂科等现象频发。

(1)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指导帮扶力度有限。受育人环境与办学条件所限,独立学院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包括软硬件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有不小差距。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内容空洞、单一,创新创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专业素质欠缺,导致创新创业教学不能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要求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3)创设的实践环节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且不能弥合。很多高校虽有创新创业课程,但由于办学条件所限,与社会接触的广度与深度很受影响,不能及时将最新的技术信息、服务信息引入学校,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与实际需求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创新创业效果大打折扣。

2 独立学院设计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2.1 实施人才质量工程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创新创业品质教育等4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其中知识教育是基础,能力教育是重点,意识和品质教育是难点[1],它属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决定着我们培养什么样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非常恰当和准确的。从大学的职能来看,教书育人的功能自不言说,传承文化是所有高校都具备的基本职能,单就科学研究这一职能作比较发现,“211”和“985”院校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另外普通二本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办学积淀等因素影响,人才质量也可将独立学院拉开不小的距离。陇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扎实、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本上是准确和到位的。而这其中实践能力建设实施的有效途径即是开展创新创业。

表1 陇桥学院“1364”创新创业体系框架

2.2 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为人才成长开辟新的通道,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理论认知的不足,也是人才培养“差异化”的初衷与归宿所在。

2.3 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弯道超车”的有效措施

独立学院设计学类人才培养由于受师资、设备、招生、育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相对含糊、教学要求偏低、对学生自我认识的辅导不足,以及在定位上缺乏前瞻性和持续性等现实问题。实施创新创业,难在“创新”,通过学生创新与创业的实践以及成果的转化,对培养学生专业自信、就业自信大有裨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突出的实践能力,是实现新的就业增长点的有力武器,并在人才培养中顺利实现对普通高校学生“弯道超车”。

3 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建设

3.1 制定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大纲

创新创业体系大纲要既能反映对学生素质拓展的高度又要考虑其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可操作性与务实效应。以陇桥学院为例,创新创业体系“1364计划”较为完整的规划了“能力”与“创造力”实现的途径与渠道。同时及时更新内容设置,下达创新创业指导书给学生,并及时完善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与保障机制,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导师出更多高质量的课程[2]。教师指导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学术竞赛并获奖,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一举多得。

3.2 科学规划创新创业模块设计

合理的模块设计是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依据与纲领,在“1364创新创业体系”中,对3种能力与1个目标作了明确界定。其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实也是因材施教,鼓励人才多元成长的目的使然。特别是六个模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文体艺竞赛、创业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讲座类、学术考研司考和第二学历获取、职业技能及个人荣誉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分银行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施转化。在创业与实践模块设计中,对校外创业活动的创始与合伙经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含国家和省级),参加学院各类团学活动等都给予学分。高校创客空间是高校创客教育得以实施的依托[3],对含金量较高的创新创业成果计入学分银行,并实行课程学分置换与众创空间入驻及创业实体成长管理,对优秀成果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实施技术成果转让。

3.3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成果管理

创新创业学分具有激励的功能和评鉴的功能。实施创新创业学分首先要明确创新创业学分的内容和范围,不能让学生产生认知的障碍;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学分获得的渠道与途径;再次明确学分的使用规范,特别是与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实施学分置换的范围,甚至课程;最后要明确学分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不能出现制度和管理“真空”。建立数据系统对创新创业学分进行管理,对计入学分银行的学分,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置换等形式免修部分课程,获得更多实践时间以开展创业工作。

3.4 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是检验创新创业工作的试金石。它关乎创新创业工作的成败以及最终实现。如:通过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展出专利证书、论文、获奖证书、成果转化协议等创新创业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要做好对成果转化的管理和帮扶,鼓励企业进高校与学生项目对接,为转化提供平台保障。

3.5 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将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创业导师培养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建设一支科研型、实践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4]。除了鼓励教师队伍加强实践外,加大对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支持教学单位以师资队伍引进的方式将企业导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特别是企业家、工商界学者、创业成功者等,不断完善兼职队伍建设。通过讲座、论坛、学院道德讲堂等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既开拓了眼界,增进了创新创业意识,经过项目分组、学生以“老”带新、梯队接力传承创业技能等创新举措,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5],长久而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极大助力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4 结 语

独立学院设计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有完整的体系指导,更需要有成果管理与转化的渠道与途径,同时对创新创业教师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完整、科学的系统设计,在保证创新创业顺利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内容、方法、手段,主动适合社会实际,才能走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且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之路。

[1]高志宏,刘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郭凯,张玉华.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4):123-125.

[3]蔺首睿,董佩玲,高雅静.创客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的多重作用[J].中国培训,2016(11下):99-100.

[4]马晓芳,陈永华.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高教研究,2016(3):65-67.

[5]朱昌平,谢秀坤,赵超慧等.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33-37,82.

猜你喜欢
学分成果学院
验收成果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大成果
学分美食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海盗学院(12)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海盗学院(7)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