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向解读

2018-04-25 10:57林最扬
农业与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栽培技术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玉米栽培技术的革新水平也在与日俱增,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的生产而言具有很重要意义与地位。所以本文将以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现状为着手点,针对其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植;栽培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45

事实上我国在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其玉米产业延展链也相对较为完善,除了不同使用途径的特殊玉米品种之外,还有玉米面、玉米油、木糖醇等玉米深加工产品,并且玉米在化工、医药、纺织等领域也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玉米栽培技术在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结合目前市场的实际应用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创新,以此满足玉米栽培标准,保证玉米种植效率与种植质量。

1 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玉米在我国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可以延展到饲料、实用、工业、种用及其他消费等方面,我国玉米加工也开始从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转变。从我国历年玉米产量及消费统计数据分析来看,截止到2017年,饲用玉米与工业用玉米大幅度提升,也是未来玉米消费的主要趋势。我国可以说是开始了玉米革命,所使用的玉米栽培技术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仅划拨了更多的资金去研发新品种,而且也在大量使用高产高质的杂交种子。

但是在这一过程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比如说种质基础过于狭窄,就会给玉米新品种选育造成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品种研发[1];不能够正确施用有机肥;不能应用合理的轮作制度等,都会造成土地出现板结现象,致使地力迅速下降。所以如何针对目前玉米栽培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顺应玉米市场发展需求与发展趋势,是玉米栽培技术发展中所必需考虑的重要课题。

2 玉米栽培技术应用要点

2.1 解读玉米种植政策,调整玉米栽培技术应用方向

在2017年的农业补贴政策之中,就对于玉米栽培方向有所规划与引导,除了积极部署春耕工作之外,还要统筹调整种植结构,饲料作物需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从而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从收储制度上来看,则要加强对于玉米市场定价的监管,做到价补分离,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等;所以在应用玉米栽培技术的过程之中,需要做好种植规划,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并且根据其价改方向,要促进玉米产业链延展,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

事实上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普遍交广,但是从供需关系上来看,却是处于失衡状态的,玉米产量远远大于玉米消费量,所以需要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但是要提升玉米的单产量,并且综合采取措施来消化玉米的库存[2]。在明确了玉米种植政策之后,就可以调整目前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方向了,即“苗头品种的测试与竞赛”,争取在“十三五”的末期之前,能够培育出一批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实现苗头品种的测试与竞赛,从而提升玉米的抗病性与质量,实现玉米品种的稳定种植。

2.2 明确玉米高产影响因素

玉米高产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大致概括为3点:光合效率高、杂优利用良好、株型合理[3]。所以想要让玉米高产,需要从这3个方面进行着手,实现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所以在选择品种的时候,就需要结合种植环境的实际状况,选择中熟、中早熟品种。一般品种选择可以根据栽培方式进行品种选择,垄上覆盖薄膜选择比直播晚10d左右的品种,而行间覆膜则要选择比直播晚5d左右的品种;利用花粉直感效应,能够普遍增产5%及以上,另外品种自身的抗病性、抗倒伏能力都要相对较高,并且配合遗传特点不同的品种搭配,更能够促进玉米的高产,其中需要注意一点,一个品种在使用5a之后就应该更换其他品种的玉米,要不然玉米的品种纯度就会降低,出现退化以及不整齐的状况。

为了保障玉米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应该优化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合理密植的标准是群体与个体、地上与地下的统一,构成产量的穗数、粒数以及粒重的乘积应该达到最大值,才能够保持土壤肥力以及品种株型的种植标准。

2.3 加强玉米栽培的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植之前的选地与整地环节,应该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势,保持良好的盘水的基础之上,进行轮作周期为3a及以上的豆、玉米、经济作物的模式。整地时首先要打破犁底层,这样才能够增强土壤自身的通透性,实现土体结构的优化与改善,促进其抗旱能力的提升,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以及地表温度,从而增强玉米根系发展潜力,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播种时则应该明确“适时早播,抢墒播种”的原则,严防粉种,防止种子吸水膨胀之后在没有得到及时种植就发芽,从而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染[4]。

玉米在施肥过程之中,也要参照土壤肥力含量值,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一般而言,少量多次进行肥料的施用会具有更高的利用效率,秋季进行施肥,能够随着春季土壤的翻浆运动将土壤中所集中进行施用的肥料进行疏散开来,从而有利于作物根系均衡的吸收养分,避免地表玉米受到干旱等影响程度过深。以尿素这一肥料的施用为例,尿素因为其成本低、见效快、利用率高而被经常进行使用,所以在使用尿素作为种肥进行使用时,要顺应其深施、少施的基本原则。在未来的玉米栽培技术应用中,耕作与施肥也会开始向“精细耕作”、“精准施肥”方向进行转变,集成大马力机车进行整地,同时配备GPS卫星导航,在综合使用大垄等技术时,实现土地的合理耕作;在精准施肥这一方面,则要集成测土配肥,利用垄体夹肥、立体施肥等手段,去为玉米作物的种植补充影响,促进玉米熟成与增产[5]。

2.4 优化玉米栽培的病虫害防控体系

在玉米栽培的“四精两管”模式体系建立之中,就重点强调了“精确防控”这一方面,除了要集成全程监测之外,还要实现病虫的综合防控,真正能够通过立体作业,来实现专业化的统防统治,以绿色防控技术来促进玉米栽培,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大小斑病以及玉米螟时玉米较常出现的病虫害。玉米感染大小斑病时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并且通常出现在玉米的生育期,所以应该利用飞机航化叶面喷药的形式,来治疗玉米的病变,并且对于玉米螟与蚜虫的防治也有很大的作用[6]。

在叶面肥的施用中需要注意,施用时应该结合玉米健身进行防病,在玉米的拔节期时进行喷施,并且利用尿素、微肥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以一定比例混合,这都是能够起到很大的治病与防病效果的。所以在优化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控体系时应该建立全过程全阶段的监控体系,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从而保障玉米的种植质量与种植产量,促进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

3 结语

玉米栽培技术应用还需要向生态化、体系化、专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技术应用的便捷性与科学性,在明确玉米栽培标准与要求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病虫害防控体系、优化田间管理行为、加强政策解读,调整技术应用方向、明确影响玉米高产影响因素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提升玉米栽培质量,为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柳美玲.抗旱玉米栽培措施[J].现代农业研究,2017(8):26.

[2]赵永山.玉米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7(20):64-65.

[3]邱信民.黑龍江省玉米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7(32):61.

[4]沈玉忠.浅谈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7(20):

118.

[5]左元君.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8):77.

[6]康锦艳.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11):172.

作者简介:林最扬(1967-),男,壮族,大学本科,广西武鸣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基层农技推广等。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栽培技术发展趋势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