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及实施要点之研究

2018-04-25 10:57李晓菊
农业与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实施要点高效

摘 要:中国桑蚕养殖自古以来就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桑蚕养殖战略的深入推进,多元化桑蚕养殖推动了国家桑蚕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高效种桑养蚕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展望了我国桑蚕产业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广西地区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及实施要点,旨在提高种桑养蚕效率,促进桑产业发展。

关键词:种桑养蚕;技术;高效;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51

前言

中国作为全球缀丝织绸、种桑养蚕技术的发源地,至今已有5000a养蚕历史。桑蚕业目前仍是我国独具创汇优势、占领国际垄断地位的的传统产业之一[1]。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交汇,广大消费者们对“绿色”、“环保”、“天然”的穿着追求已成为时尚潮流,丝绸服饰具有的“透气”、“吸湿”、“美容”、“保健”等优点令国内外市场众多追随者情有独钟。为了推进我国桑蚕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产业整体进步,国家实施了“东桑西移”发展措施。广西地区紧抓政策优势,将蚕桑业作为本地区发展的主要产业进行大力推广,同时各地相继出台了 《蚕桑种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桑种生产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为地区蚕桑业后续规范化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政策基础[2]。广西地处低纬度区域,全年温度较高、光照充足、降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适宜桑树生长,1a可养蚕9~12批,种桑养蚕自然条件极为优越。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蚕农们收获了丰富的养蚕经验,培育出了高产、高抗的优质蚕种,例如特优2号、桂桑优12号、桂桑一号、两广二号等,为地区桑蚕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 我国桑蚕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1 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蚕丝及其加工品在全球享有极高的盛誉,国际市场需求广阔。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国外市场对蚕丝的需求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全球超过140个国家从我国进口蚕丝制品并对外销售[3]。我国蚕丝的主要贸易对象包括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随着经济的复苏,中国蚕丝对外出口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局势,国家优质的蚕丝口碑和巨大的国外市场需求,为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1.2 良好的扶持政策和区域发展氛围

国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和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宣布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措施推动桑蚕产业全面调整与发展,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广西区桑蚕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广西区政府紧抓机遇相继出台了发展桑蚕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桑蚕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1.3 多元化资源开发与应用

蚕丝在传统发展中主要用于家纺行业,随着社會科技的进步,蚕丝资源的多元化开发与应用已经形成全新的市场格局[5]。当前,蚕丝在食品、医药、保鲜剂、污水处理、饲料制作、化妆品生产等方面得到逐步应用与推广,桑蚕产业链在未来必将走向综合应用与深度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桑蚕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及实施要点

2.1 高效种桑技术及实施要点

2.1.1 选用优质桑苗

桑苗质量直接影响到桑叶的最终产量,在选用桑苗时必须注重其具备良好的抗逆性、抗病性和高产性,节省种桑人力和物力投入,诸如桂桑优62号等优良品种。

2.1.2 采用无性繁殖方式

在培育和推广优质桑苗时可先在小规模园区内展开试验,运用无性繁殖技术种植桑叶,包括钎杆、压条、嫁接等,实现桑苗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但是若优质桑苗相对较少,或是园区规模较大时,则可实行有性繁殖种植,比如通过播撒桑树种子达到高效种桑目的。

2.1.3 整地灭虫

正确辨别园区内各区域土壤性质,对于酸性土壤区域需要及时翻耕,每600m2土地施以65kg生石灰,翻耕次数≥3次,确保生石灰与土壤混合均匀,提高土壤碱性,杀灭土层中的害虫及其他有害物质。

2.1.4 重视水分管理工作

针对高畦深沟型种植区必须及时排水,以防降水丰沛季节出现渍水情况,同时排水和灌溉工作必须分开处理,尽量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范围。

2.1.5 完善桑园管理工作

在选用优质桑苗、推广无性繁殖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桑园管控力度,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展开田间管理细节工作,严格按照桑园种植标准和管理要求,做好桑园整体规划,包括桑苗种植时间、种植规格等内容,及时实施清园、消毒、桑苗枝修剪、除草、耕地作业。

2.2 高效养蚕技术及实施要点

2.2.1 选用良种

桑蚕品种质量直接关系到蚕丝产量,为了确保蚕丝品质,必须首先考虑桑蚕品种的抗病性,同时兼顾蚕丝产量和质量,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果,优良品种包括盛东1号等,在选择时还需充分结合地区土壤、环境等客观条件,为蚕种生长创造便利条件,蚕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做好综合干预事项,包括运用漂白粉、石灰、抗菌素等展开蚕病定期防治工作。

2.2.2 蚕种催青

在蚕种出库4d内严格控制催青温度,约为24℃,干湿差≤2.5℃。出库第5d为孵化期,温度约为27℃,1℃≤干湿差≤1.5℃,充分保护蚕种。出库第8d可见蚕种点青,以黑布包裹,在全黑暗条件下持续2d,第10d清晨时分揭开黑布,并开灯,确保蚕种感受到灯光,为小蚕孵化创造有利条件。

2.2.3 饲育小蚕

科学调整小蚕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1龄小蚕温度约为28℃,干湿差≤1℃;2~3龄温度约为26.5℃,干湿差≤1.5℃。为了提供小蚕正常发育有利条件,必须合理调控小蚕期室内温度和湿度,营造多湿、高温的饲养环境,因此可在1~2龄小蚕上下方铺盖塑料薄膜,3龄小蚕则仅需下铺薄膜即可。当湿度和温度难以负荷小蚕饲养条件时,必须及时做好补湿、加温工作,确保光线亮度昼夜分明。

2.2.4 桑叶采选标准

由于小蚕各个龄期生长规律各异,因此在生理需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确保小蚕宝宝营养充足,在喂食桑叶时必须根据小蚕具体龄期,合理选用桑叶。结合过往实践经验来看,对于1龄小蚕可选择桑苗顶芽下方第3片叶子;对于2龄小蚕可选择桑苗顶芽下方第4片叶子;对于3龄小蚕而言可选择桑苗顶芽下方第5、6片叶子。桑叶喂食需遵循适量原则,以防小蚕食不饱或浪费现象出现。

2.2.5 饲养大蚕方法

在饲养大蚕时必须密切关注室内通风情况,定期打开室内门窗,保证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多湿、高温条件,减少室内闷热感。通常室内温度约为24℃,干湿差≤3.5℃,同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于每日清晨时分采用石灰粉对蚕座和大蚕蚕体实施常规消毒,预防蚕病和各类传染性疾病。最后做好上蔟准备工作,上蔟时机不宜过早,也切忌太晚,以防对蚕丝质量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一般在大蚕成长到5龄后期减少或停止桑叶进食,蚕体缩短、发软,头胸部向上抬起,伴随身体左右蠕动时,即表明大蚕在寻找合适的吐丝结茧处,此时即可做上蔟处理。

3 总结

桑蚕养殖作为广西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传统行业之一,在国家政府政策扶持、地区良好发展氛围和国际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加快桑蚕养殖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种桑养蚕效率,必须改进传统的桑蚕种养模式,应用高效技术实现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伊永军.我国推动栽桑养蚕传统产业新变革[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3(12):21.

[2]乐波灵,白雪,毛洪斌,等.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科技创新工作成效与发展探讨[J].广西蚕业,2016,53(4):34-38.

[3]沈超世.关于种桑养蚕技术要点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7(6):

86-87.

[4]陸华都.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J].江西农业,2016(6S):46-47.

[5]韦丽华,沈云华.探究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134-135.

作者简介:李晓菊(1974-),女,广西来宾人,本科学历,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桑蚕种养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实施要点高效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种桑养蚕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当前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