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浅析

2018-04-25 10:57杨奕志
农业与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应用前景解决对策现状

摘 要:本文对港南区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现状进行简单介绍, 对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对策,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化肥减量增效;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79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指在基于作物稳产的前提下,通过施肥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耕作制度的调整、施肥方法的改进、新型肥料的研发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升肥料利用率、在显著提高施肥效益的同时,最终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1]。据调查,港南区目前化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3%左右,在促进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方面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肥料利用率仅为37%左右,相对较低。同时肥料使用总量仍在持续增长,每667m2土地肥料施用量仍较高,因此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较低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较低农业面源污染势在必行。

1 推广应用现状

近年来,港南区围绕推进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豆科绿肥、推广秸秆还田等技术模式,积极推广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017年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达18133hm2,占耕地面积的40.5%以上;推广增施有机肥面积1087hm2,有机肥施用总量达3140t,其中禽畜粪尿类有机肥1400t,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52%以上;完成冬种绿肥面积2467hm2,建设百亩以上绿肥生产示范片15个,示范面积333.33hm2;完成秸秆还田面积2.03hm2,秸秆还田总量达12.22万t,其中水稻6.4万t,占还田总量的52.37%;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713hm2,增长速度是2016年的2.5倍以上;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12个,开展田间试验12个,积极探索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综上措施,2017年港南区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面积约4万hm2,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1100多t(折纯),增加作物产量12900t左右,实现节本增效约3500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港南区积极加以推广,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加快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2.1 人员技术水平需要提高

港南区无相应职能部门负责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工作,承担该项工作的几名人员,均是从其他站所借用的非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同时承担着重金属监测及风险排查、富硒农产品开发等工作,任务繁重,开展工作时间较少;乡镇技术人员较少,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缺乏,服务能力不高,严重制约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速度。

2.2 应用作物不均衡

在技术推广中,特别是在集成技术应用中,以附加值较高的柑桔、火龙果、百香果等经济作物为主,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应用较少,如在推广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配套技术上,主要应用在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水稻、玉米增施有机肥面积很少,限有的面积几乎都在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上,究其原因:产值效益低,不愿意增加有机肥投入;加重运输、撒施工作负担;增产效果不明显。在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如腐殖酸类、微生物类、水溶性等肥料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2.3 技术措施应用不平衡,简便、高效技术相对缺乏

在技术推广中主要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豆科绿肥等技术措施为主,占技术应用面积的87.5%以上,推广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腐殖酸类、微生物类、控缓释类等高效新型肥料相对较少,仅限于特色水果等经济作物。如全区推广机械施肥面积占耕地面积不足5%;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仅为713hm2,占耕地面积1.6%;腐殖酸类、微生物类、水溶性类等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同时缺乏对简便、高效的技术模式探索、研究,技术创新、集成非常薄弱。

2.4 农民群众减肥增效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目前,港南区广大农民群众在化肥施用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重化肥轻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2.4%;重氮肥轻磷钾肥,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化肥表施、撒施现象普遍,机械施肥占比极低;作物生长不良的情况下,没有仔细探究其原因,一味增加化肥用量;单位面积肥料用量较高;同时农民只关心作物的产量,不在乎产品的品质,更不在意农业环境污染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必须加大化肥减肥增效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减肥增效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农民自觉参与。

3 解决对策

3.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应该由政府部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对此 ,各级财政应加大推广经费投入,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措施,促进该项工作的稳步发展。如每年几千万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只是简单的按土地承包面积发放补贴现金,没能充分发挥资金耕地地力保护的用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带动效应,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鼓励企业、专业化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共同发力的良好格局。

3.2 加強对耕地的摸底调查,充分了解耕地地力水平及变化情况

加强对全区耕地土壤的摸底调查工作,充分了解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耕作制度等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同时根据基础信息,建立、完善数据库,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保障。

3.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邀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聘请高校技术专家加强对区、乡镇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服务技能,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工作打造一支技术高、作风过硬、服务能力强的队伍。同时加大对高、专技术人才的引入,充实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3.4 建立示范区,加大宣传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充分利用产业富民、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设平台,加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扩大示范推广覆盖,同时组织企业、专业化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主体到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区进行观摩学习,让其切身体会示范效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积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及成果,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施肥观念,营造科学施肥、减量施肥氛围。

3.5 加强与科研、高校部门的联合,提高技术探索及研究

由于高专技术人员的缺乏,港南区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探索、研究及集成方面非常薄弱,当前应用的主推技术基本都是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技术,缺乏技术创新,因此应加强与科研、高校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提升港南区减肥增效技术水平。

3.6 积极引导企业对高效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

积极引导技术力量高、资金雄厚的肥料生产企业,加强对控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及腐殖酸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的研发,结合港南区气候、土壤、种植情况等实际,生产出适合我区作物生长的高效新型肥料,为港南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提供物质保障。

4 前景分析

港南区有耕地面积44747hm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6.07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及高效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方面却是很少,占耕地面积不足7%;国家政策方面,农业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两减就包括减少肥料施用总量,《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實现零增长,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控制农业污染,减少化肥使用量;截至目前港南区登记注册的种植类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共有261个,他们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认可程度高,更容易接受。综合上述条件,港南区在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蔡炳祥,刘晓霞,李建国,等.连续实施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4):471-474.

作者简介:杨奕志(1975-),男,本科,广西贵港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应用前景解决对策现状
单片机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