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大攻坚战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

2018-04-26 07:43敖影韵
创造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债务

敖影韵

“三张牌”引人关注,而今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名词同样有“三”这个数字——三大攻坚战。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奋力开创云南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报告》用专门篇幅部署三大攻坚战,瞄准小康道路上的“拦路虎”,体现了态度和决心,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部署云南2018年度任务时,《报告》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对“三大攻坚战”分别进行了专门安排和详细阐述,这也是近年政府工作报告所少见的。

透过《报告》传递出来的消息,可以看出,打好“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关系到云南省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云南省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云南省能否迈向高质量发展。

打好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

三大攻坚战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现实难题,又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保障。这三个领域涉及到经济、社会、涉及到环境,涉及到老百姓的生活,对我们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的发展,对我们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期盼,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担当之责、严实之态、精准之策和有效之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将会面临一系列艰难险阻,有更多的挑战需要应对、更多的矛盾需要解决、更多的风险需要防范。如果防范不及、化解不力,诸多新旧矛盾和局部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为重大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必须将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二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要深刻认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矢志扶贫、决战脱贫的使命担当,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责任感、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着力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科学有效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面小康社会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以改革创新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打好攻坚战存在哪些困难?

云南省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存在哪些困难?在1月25日举行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张懋功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特点和重点进行了解读。

目前,云南省脱贫攻坚压力还很大,仍有33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部分深度贫困县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脱贫摘帽。按照去年的数据,云南贫困县、贫困人口都是全国第一。再从全国的“三区三州”来看,云南占了两个,一个是怒江州,一个是迪庆藏区。从深度贫困来看,云南有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成因很复杂,比如说滇西北的贫困、滇东北的贫困,还有滇南和滇西南的贫困完全不是一回事。最困难的还是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有主体意识。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要防范好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国企债务风险,下定决心整治金融乱象,丰富完善风险防控手段。其中,在企业债务风险方面,云南国有企业债务水平高于全国。这些年云南做了大量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强化企业负债率考核,加大资本金约束,力争每户省属企业负债率降至70%以下。从政府债务的角度来讲,存在国有企业量力而行的问题,国有企业要研究怎样提高自身经营水平,重塑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就污染防治攻坚战来说,虽然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9.7%,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8.2%,环境质量总体是好的,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比如,根据2016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云南绿色发展指数排全国第10位,生态保护指数居全国第2位,但环境治理、增长质量、绿色生活3个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25位、第25位和第28位。在水环境方面,高原湖泊治理难度大、成效短期难以显现,滇池、洱海、阳宗海、程海水质堪忧,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水质不容乐观,抚仙湖和泸沽湖的氨氮年均浓度、洱海的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持续上升,部分湖泊违规开发问题严重。在大气环境方面,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仍处高位,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攀升,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部分区域空气污染持续加重等。在土壤环境方面,矿冶企业及周边地区土壤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砷、镉、铅等含量超标,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持续加重。

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云南的全面小康

如何啃下三块“硬骨头”?

那么,我们如何啃下三块“硬骨头”呢?就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阐述: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军令如山,责任如山。要对标对表中央政策,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确保全年完成145万贫困人口脱贫、27个贫困县摘帽任务。

集中力量打好“十大攻坚战”。一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对3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达到脱贫出列条件的村庄,原则上应搬尽搬、整村搬迁、进城入镇,确保搬迁1户、脱贫1户。确保完成国家规划1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启动实施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35万人左右。二是打好产业就业扶贫攻坚战,扶持专业合作社6万个,转移就业85万人,推动产业就业扶贫措施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贫困户全覆盖。三是打好生态扶贫攻坚战,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护林员等项目和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带动2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四是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切实降低就医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五是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专项资金和招生就业、教师待遇等政策优先倾斜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六是打好素质提升攻坚战,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深度贫困人口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和常用规范文字,实施青壮年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七是打好农村危房改造攻坚战,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40万套。八是打好贫困村脱贫振兴攻坚战,优先安排50户以上不搬迁的自然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建成硬化路1万公里,实现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九是打好守边强基攻坚战,实施守边固边工程,扎实推进第二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打造边民生活有保障、发展有支撑、管理有秩序、守边有动力的抵边新村。十是打好迪庆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新增资金、项目、举措进一步向两州倾斜,严格落实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州县配套资金政策,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两州。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要站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高度,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实现所有金融活动监管全覆盖、无例外。启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防控处置不良贷款风险,高度重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风险防控。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各类交易场所和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的监管,有效处置个案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严防“非法集资下乡”。管控高杠杆投机炒作,严防债券违约风险。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统一归口管理政府债务,统筹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对隐性债务的统计和监测,摸清隐性债务底数。明晰债务主体,坚持“谁使用、谁偿还”,“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省政府不会为州市县政府债务兜底、“埋单”。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设置政府债务“天花板”,严格控制增量债务。加快市场化运作,盘活政府性债务投资,逐步消化存量债务。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对违法违规举债和担保,实行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强化企业负债率考核,加大资本金约束,力争每户省属企业负债率降至70%以下。严控融资平台新增债务,规范省属企业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行为。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加快剥离企业非主业资产和低效无效资产,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兼并重组等步伐,推动企业去杠杆取得扎实进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控制污染源头,狠抓末端排放治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森林云南”建设,着力培育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企业。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800万亩,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300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深入推进西双版纳州、玉龙县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普洱市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强重点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参与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落地试点,加强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生态保护,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推进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开启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确保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指数稳中有升。深入实施“水十条”,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坚定不移推进洱海抢救性保护行动,强化滇池、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多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保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全面实施“土十条”,确保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得到明显好转。

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县级城市建成区公厕数量提高到每平方公里5座以上,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大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以昆明为重点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加强环境监管。坚持绿色发展,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依法征收环境保护税。加快建立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积极推进环境公益诉讼。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云南驰而不息,一往无前,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债务
砥砺奋进 辉煌百年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主题班会发言稿作文导写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