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条件中基础方案的确定

2018-04-26 02:21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管桩东道国桩基

谌 霞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 郑州 453000)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场地位于河南省某市五大街东侧、复兴大道北侧。拟建工程为25幢住宅楼,地上24层(地下1层),基底平均压力约340 kPa,剪力墙结构。建筑基坑东西长297 m,南北宽356 m,基坑深度±0下约6.0 m(自然地坪下5.0 m)。

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一般,基坑北侧为规划路,南侧为复兴大道,开挖边线距离道沿均约16.0 m;西侧为五大街,开挖边线距离道沿约20.0 m;五大街上管线主要有雨水管、污水管、通信电缆,但距离基坑边线较远,影响不大。东侧为荒地,不考虑影响。

2 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地貌单一,地势起伏不大。

场地与基坑工程有关的地层分述如下:

杂色,稍密,稍湿,成分差别不大,主要由粉砂组成,表层有植物根系,均匀性较差。

黄褐色,湿,稍密,土质有砂感,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粘粒含量高。

黄褐色~灰褐色,湿,稍密,局部砂感强,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褐灰色,软~可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含少量锈斑、铁质条纹,局部夹粉土薄层。

灰褐色,湿,稍密,局部砂感强,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国别法律环境尽职调查包括东道国法律制度介绍,东道国与其他国家政府间投资协议情况,东道国与海外投资项目相关的法律及当地政策情况,公司法对于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包括董事的义务与责任),东道国针对税收、外汇、土地、环境保护、保险、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的特殊要求,注册公司流程,东道国当地司法情况争议解决情况等。

浅灰色,软~可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锈斑、铁质条纹,局部夹粉土薄层。

2.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稳定水位自然地坪下3.0 m~7.0 m,3年~5年最高水位埋深为自然地坪下约1.0 m,历史最高水位约0.5 m,抗浮设防水位可按0.5 m考虑。

2.3 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地层上部为填土,浅处深0.3 m,深处有3.7 m。填土下面为粉土,砂感强,承载力较低,约80 kPa。本场地土为中软土,结合土工试验及临近场地经验,判别本场地为轻微液化场地。

3 基础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场地地层较复杂,在充分收集和研究区内已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综合采用静探、标贯、波速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开展了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结合该场地地质条件,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不能满足要求,建议进行地基处理。

表1 场区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

3.1 复合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地基土的性质(轻微液化)、地下水埋深(浅)、场地周边是否有居民(有)等多种因素选择了CFG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工艺,虽然条件满足,但考虑到该地区土层情况特殊,担心成桩效果不好,为了杜绝不安全因素及不必要的浪费,没有直接建议甲方采用该基础方案。

3.2 桩基础方案分析

根据拟建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建议拟建场地采用预应力管桩桩基方案。

根据检测单位提供的桩基检测报告,试桩布置见图2,共布桩径400 mm的预应力管桩(PHC400A95)9根,桩长20 m,有效桩长15 m,桩距1.5 m,分别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最大加载为1 500 kPa。试桩试验中预应力管桩布置图如图2所示。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曲线图见图3,图4(以5号桩为例)。

从图3中可以看出Q—S曲线基本上均是比较平缓的光滑曲线,无明显的拐点,均属缓变型。本次试验最大沉降量6.22 mm,最大回弹量3.27 mm,回弹率52.57%,见表2。

表2 5号桩试桩试验中沉降值

5号桩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整个场地试桩过程中,沉降值符合规范要求。

要求对该工程条件下,当平均桩距为2.5倍~4倍桩径(本次选用3.75倍桩径的桩距)且桩数不少于一定数量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即有一定的挤土成桩工艺挤土效应(消除液化),同时新打桩对已打桩没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拟建场地采用预应力管桩桩基方案是可行的。

4 结语

本次详细勘察中提前熟悉当地地质条件,严格规范外业行为,对勘探点、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原始记录等外业工作做到真实、可信,保证工程勘察资料准确、可用;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比较合理经济可行的基础方案,获得了设计院及甲方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 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4] JGJ 72—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S].

[5]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管桩东道国桩基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水利工程的应用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让桥梁桩基病害“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