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的简化计算★

2018-04-26 01:58鹿沙沙颜庆陆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期关键解题

王 品 鹿沙沙 颜庆陆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0 引言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应用的管理中日益广泛,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建筑施工组织可以通过编制网络图的方式进行生产计划和科学管理,编制网络计划的知识点是《施工组织设计》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1 “教”与“学”概述

“时间参数”的计算内容是网络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定的目标明确,逻辑关系严谨、顺序关系清楚,是完成网络计划、优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具体工作。而双代号、单代号的时间参数计算是学习当中的一个难点,只有掌握时间参数计算的基本方法,才能在网络计划中对进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才能对后续工作的检查进行正确计算和有效的控制。在“教”与“学”有限课时当中,要将这基本内容“讲透”与“学好”,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中参数计算这一章节的内容中,按“数学分析法”表达的内容,连接关系相互交叉、复杂化,容易产生混淆,而“节点法”表述较为抽象、简单,相互关系不容易将关联的内容表达清楚。这些内容的要领难于掌握,计算规律不便于记忆、应用,思路对否,得数正确与否,不容易检查、核对。有时一个题目的解答常常无从入手、解题过程容易犯错、而结果正确与否也常常模棱两可。这些问题除了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之外,主要是解题的要领较分散,顺序关系不易理清,方法不易限定,目的不易明确。按通常的方法讲解这些章节内容,不易达到授课的目的,因此解题时经常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做也不容易做好。

为了克服上述一些不足的情况,方便“教”与“学”,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

2 主题内容的研讨

2.1 时间参数计算

时间参数计算内容是先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最迟时间。计算某节点一组数据,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判断与节点连接的箭线有几条,这一点常常容易被忽略,从而引发后面的计算产生很多连环的失误。

正确的判断节点上时间参数的方法:

沿线累加、逢圈取大是指计算各节点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时间参数的方法,应考虑节点左侧(后方)有几条箭线,计算结果的时间参数应为节点左侧各箭线箭尾所连接节点的最早开始加上当前工作时间,取这几条箭线计算的最大值,为该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参数,而这一箭线为有效箭线,如图1所示。

逆线累减、逢圈取小是指计算各节点最迟开始、最迟结束时间参数的方法,应考虑节点右侧(前方)有几条箭线,计算结果的时间参数应为节点右侧各箭线箭头所指节点的最迟结束减去当前工作时间,取这几条箭线计算的最小值,为该节点的最迟结束时间参数,而这一箭线为有效箭线,如图2所示。

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很多内容互相关联,后面的计算很多数据要依赖前面计算结果,掌握这个正确的判断方法,计算节点最早时间、最迟时间时,就不易经常失误而导致后面“全盘皆错”的状况。

2.2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1)将网络计划中要计算的各时间参数,分别表达在对应两节点中,各两节点之间的工作设定为一个计算单元式,整个网络计划中就有若干个固定计算格式的计算单元式,有两个时间参数在节点上,其他各个时间参数就定位在固定计算格式中,为后面的各时间参数计算做好解题准备,如图3所示。

2)在固定计算格式中,每一位置标写的名称、代号都分别用“序列号”表达,每一步骤运算关系也用“序列号”进行关联,“顺序号”能较好地表达各时间参数相互关系,整体关系,预期的目的,每次要完成某一步骤的计算内容,只要将某一区格数据进行加减乘除,再将其得数的时间参数值填在对应的位置中就可以,即在固定格式的区格里取之、用之,应该算的内容都不会丢三忘四、也不会重复。采用这一解题方法,思路明确、有序可循,便于掌握,解题时根据已知条件很容易将各时间参数值计算出来,如图4所示。

其中把⑦看做节点的节点差,从开始节点至终点节点,逐一检查各节点⑦的值,如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将各节点差为0的线路串联起来,该线路即为关键线路(在网络图中有时会出现多条关键线路),如果计划工期不等于计算工期,则各节点差累加最小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关键线路。

2.3 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图形示例从略)

1)具体运算内容。

a.计算最早开始时间①、最早结束时间②;

b.计算最迟开始时间④、最迟结束时间③;

c.计算时间间隔⑤、自由时差⑥;

d.计算总时差⑦;

e.确定关键线路。

2)在设定的格式中,时间参数计算内容的正确表达。

将各时间参数名称、代号、相互间关系表达在固定格式的具体位置。

3)在设定的格式中,时间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表达。

a.计算节点最早时间。

该工作是完成从左到右各节点沿线累加、逢圈取大的各节点时间参数的计算过程。计算顺序为从i到j节点。①j的数据取之左节点②i的值(多条箭线时,取大值)。

b.计算节点最迟时间。

该工作是完成从右到左各节点逆线累减、逢圈取小的各节点时间参数的计算过程。计算顺序为从j到i节点。③i的数据取之右节点④j的值(多条箭线时,取小值)。

c.计算时间间隔和自由时差的数据计算顺序。

先i节点再j节点,取j节点①j的值为被减数(有几条箭线就有几个计算式),取i节点②i的值为减数,计算时间间隔的值⑤=①j-②i,自由时差时间参数⑥i=⑤,如有多个计算式,取各式得数的最小值为⑥i的值。

d.计算总时差和确定关键路线。

各节点总时差的值⑦i=④i-①i。

确定关键路线:如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将各节点⑦的值为0的线路串联起来,该线路即为关键线路。如果计划工期不等于计算工期,则各节点⑦的值累加最小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3 要点内容的归整

1)解题要先完成从起点到终点沿线累加、逆线累减的内容,掌握容易混淆的各节点前后各有多条箭线时要如何取舍。

2)将铺开式计算方法调整、归纳为单元式计算方式,将名称、代号、计算顺序、计算步骤、对应的计算公式固定在单元式中,并在“将要算”且“还没算”的网络计划中一一展开;以两个节点一个路段为单元,将单元的计算方式格式化,用“序列号”表达计算顺序、各节点的相互关系。解题时计算步骤环环相扣应用到各路段计算,有序不紊完成整个计算过程。

3)用眼睛确定关键路线,而不是再花“心思”反复推算确定关键路线。看到路线中时间参数总时差的值为“0”的路段(当计划工期不等于计算工期为总时差和最小的线路)均为关键路段,将各关键路段用粗线条的符号串起来,就是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简单明了。

4)在整个网络计划的计算机编程中,将该计算方法作为框图的一个基本计算单元,采用数组的数学方法对每一轮计算结果进行“调用”“分析”“比对”,很容易得出优化的结果,达到“快捷”“准确”“方便”的效果。

4 结语

以上内容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工作总结,这些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几个轮回的检验,在20多个班级《施工组织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类似于“傻瓜化”进行演练,将多图幅、多图表的解题方式简化为一图式解答,计算思路清楚,不重复不遗漏,要点与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易于学习领会,容易检查核对。能简化计算过程、缩短解题时间,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该简化计算有实用意义,可用于教学工作,可用于工程实例应用,可用于招投标资料编写,可用于专家评标快速分析、验算、核对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借鉴等等。

参考文献:

[1] 蔡雪峰.施工组织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高跃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 江景波,郁 峰.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M].第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5] 林知炎,曹吉鸣.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工期关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设而不求巧解题
高考考好是关键
用“同样多”解题
解题勿忘我
工期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双线路项目工期估计方法
基于最小工期的施工分包商选择方法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