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导引生成道德品质

2018-04-26 10:34袁小红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序列化认知规律道德品质

摘要:中学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主阵地。当前许多学校德育教育效果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课,主题班会课呈现出随意性、应急性的特点,甚至有的主题班会课就成了文化课或者学生的自习课。中学阶段,初高中每周一节班会课,一共就有240节班会课,学校要利用这240节课进行有计划、有序列的道德素质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观和世界观。我们把初一到高三各个阶段的中学主题班会课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成长需求,分阶段、有层次地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课课程,设计一个教师容易操作、学生乐于参与的序列化活动方案。

关键词:认知规律;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序列化

在基础教育日益追求精细化的今天,中学主题班会教育越来越被构建成一门独立而专业的学科。初高中一周一节,共计就有240节左右课时固定,使得中学主题班会课成为一种主要的学校德育教育课程。当前中学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班会课没有系统的方案设计。如果我们构建一个合理的主题班会课,并设计合理的主题班会课方案,就能对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品质培养。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学校安排的班会课,主题班会的内容设计与时俱进,组织形式上力求构思新颖,方案设计上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中学生的核心道德品质进行渗透教育。

一、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中学主题班会课活动流程

在教育活动中对中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对学生成长的最大关怀,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我们在中学主题班会课设计中,更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更好地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认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主要有以下四条:

1. 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主体活动建构的,而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倾向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

2. 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上升。

3. 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是继续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

4. 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

我们要如何将这些都融入到主题班会中,比如在生命教育的主题班会课的活动环节,可以设计为:最初用图片展示生命开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朗读诗歌增强对生命的认识,最后讨论珍爱生命,使学生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感受别人对生命的态度是让学生的认知发展稳定与可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展示了学生认知规律的特征。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能有效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道德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使師生都得到一份求知悟道的享受,激发学生更快地投入,并主动地思考主题班会课设计的精髓。

二、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道德活动的要求,确定中学主题班会活动目标

《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公民教育已经成为中学德育乃至全部教育的根本性任务。因此加强中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内容的分层性、连续性不强。现实德育教育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环境教育、毒品教育、生命教育、廉洁教育,等等,如何将德育教育素质化、目标化,这些正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利用中学主题班会课目标体系落实国家要求是进行有效主题班会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设计的主题班会课的活动目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确定中学主题班会课目标体系。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成就优秀学生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学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社会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要求的要求具体化,分解形成中学主题班会课目标体系。引领学生沿着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发展,加强学生服务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团体服务社会的意识。

如在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一词的目标时,我们可以从个人,从社会,从国家三个层面展开主题班会教育。个人层面生命自由,我们可以把班会课活动目标设计为:(1)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对生命更有责任感,并不断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最终成长为更乐观、更自信、更勇毅、又心存感恩不屈服于命运的人。(2)通过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命中的艰难、困苦、挫折、困境。指导学生调整心态,走出阴霾,迎接新生活,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三、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计活动情境,生成道德品质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中学主题班会课是一种学生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目的的德育活动。根据班会课活动情节的建构特征,教师不能一味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体验中获取、形成认知,生成道德品质。

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首先,我们应该设计有效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积极性问题的实效性,能引起学生的反思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中学主题班会活动中,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独立探究,大胆发言,充满自信的学习。最后,为了优化主题班会课效果,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生成,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中学主题班会课的教学过程,构建主题班会课实效和谐的新景观。

四、 拓展中学主题班会课活动方式,深化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

通常的主题班会课是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室里开展的一种自我教育自学成才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知行合一。为了更好地深化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思考改变主题班会课活动方式。比如班会活动场所可以改在宽敞的草地,学校操场,甚至可以到公园,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学习生活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感受。除了活动的改变,在主题班会课的活动形式上我们也要创新,比如用访谈社会调查的形式在操场上进行;用游戏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寓教于乐;用调研游学的形式运用社会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了让学生感受高中生活,我们可以在初中主题班会课上设计一次学生生涯体验活动,让学生到高中部参观学习,现场体验高中生活,在高中阶段也可以让学生角色转换“我是某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进行一次大学体验活动。通过活动场所、活动情境的转变,深化主题班会教育效果。

我们不仅要从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活动形式上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还要从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方式上进行研究。在同一班会活动中,我们可以选取一种或多种形式来开展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生动活泼了,德育教育效果就会更好,也更受学生欢迎。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从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实际情况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地创新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形式。比如家校协助,邀请家长或者社区工作人员到校参与,这样也发挥家长的作用来共同深化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五、 建设序列化的中学主题班会课活动体系,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在中学教育中,班会课一般都有设置,但不够系统,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来实施教学,缺乏对学生发展的有序列的整体设想,中学主题班会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针对学生日常生活现状,作为老师要高瞻远瞩,引领学生对自我品质培养和人生规划有一个整体的谋划。因此把中学主题班会课序列化有着重大意义。

中学主题班会课要立足于开发研有序列的主题班会课活动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阶段的要求作为体系培育目标,以主题班会课为载体开展活动,每次主题班会课围绕一个目标展开,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课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感悟,并将这种认知感悟上升为中学生的意志品格,形成价值观念。例如在“诚信”这个品质培养的班会课我们可以认识诚信,反思自我行为升华诚信认识,师生活动培养诚信,道德评价坚守诚信。中学主题班会课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激励,活动中养成品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能力道德文化素养。

我们认为:“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为理论依据,构建中学阶段的主题班会课,不仅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德育教育平台,也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中学主题班会课活动方案时,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拥有社会主义价值观、有责任有担当的新型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主编.走向德育专业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2]郁宗权著.中学德育教育再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9期.

作者简介:

袁小红,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石室白马中学。

猜你喜欢
序列化认知规律道德品质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初中生写作序列化实践与思考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对“失序”的习作教学之思考和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