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疑云”

2018-04-26 15:39孔维京
科学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斗拱

孔维京

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因塔内供奉释迦佛,故名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塔建造在4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无钉无铆,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释迦塔如何逃过地震、兵火的摧残而上千年屹立不倒?它的“身世”为何难倒世人?木塔里又埋藏着什么宝藏呢?

身世之谜

“此塔只应天上有,缘何独立在应州?”确实如此,雁门关外,究竟何人修建了木塔?如此华丽浩大的建筑为何又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面对提问,应县人总会诉说这样美丽的故事。传说工匠之祖鲁班的妹妹是一位巧夺天工的绣女,有一天她提出要与哥哥赛手艺。她说:“哥哥,我在一夜里能做12双绣花鞋,你如果能在一夜里盖起一座12层的木塔,就算你的手艺高。”于是兄妹俩便比试起来。刚过三更天,妹妹做的12双绣花鞋只剩一双鞋的沿口没有缉住。她觉得赢定了,便偷偷地去打探一下哥哥的虚实。她出去一看,只见一座12层的木塔已经拔地而起,话说这巨大的宝塔压得土地爷直叫喊:“我受不了啦!”鲁班一看,塔果然一直往下陷,于是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部分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释迦塔。

此外,也有人认为,作为雁门关外的最高建筑,地处战略要地的应州释迦塔也具有“料敌塔”的作用。

多少年来对于释迦塔的身世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此塔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也有人认为建于后晋天福年间,但鉴于可考资料少得可怜,千百年来,木塔身世一直是一个谜。

千年不倒

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之下,无数辉煌的殿宇灰飞烟灭,然而,释迦塔却逃过种种劫难得以上千年屹立不倒。

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1305年)四月,大同路发生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更令人惊叹的是,在1926年发生的军阀混战中,释迦塔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可仍未伤其分毫。1948年解放应县时,12发炮弹又击中释迦塔,木塔仍傲然挺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和江欢成认为,保证释迦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是其结构设计十分精巧。从结构上看,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释迦塔的暗层设计也极为巧妙。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些暗层实际起到坚固结构层的作用。同时在历代加固的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释迦塔超凡的稳固性。

释迦塔对斗拱的使用也十分合理。木塔内外共设计有54种斗拱,每种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态各异、科学严密,把梁、柱、枋有机结成一个整体,而且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

此外,释迦塔基土主要由黏土及砂类组成,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其承载力远大于木塔给予的荷载,所以,直到现在仍然不必担心木塔会有因“底虚”而倾倒的可能。塔上还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卫神灵”的作用。

水火不侵

对于木构建筑而言,“火”一直是其最大的敌人。据史籍记载,中国第一座塔——洛阳白马寺木塔,仅仅存世数十载即被焚毁;还有洛阳永宁寺木塔,仅存15年便被雷电击中,毁于火灾,“悲哀之声,震动京邑,大火三日不灭”。

伫立在塞外旱地的释迦塔又怎能水火不侵呢?

应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释迦塔有三颗宝珠——避火珠、避水珠和避尘珠,这三颗宝珠分别安放在释迦牟尼塑像最高贵的部位,从此,塔内一片佛光宝气,木塔可以自行防火、防水、防尘。

佛祖庇护木塔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事实上人们应该感谢的是木塔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他们是木塔得以幸存至今的“神秘力量”。原来,在木塔的顶部有一个高十多米的塔刹,全部为金属质地,有覆钵、相轮、露盘、宝珠、月牙等,中心有铁轴插入梁架内部,8根大铁链紧紧系住,专家表示,这种结构类似于一个典型的伞形避雷器,可以保护木塔不受雷击。同时也有研究发现,雷击绝缘性能较好的物体概率要比雷击导电体的概率小得多,这样木塔全身数千吨的优质木材也无形间庇护了自己免受雷击。

除此之外,木塔4米多高的石质塔基可以大大缓解夏季洪水的巨大冲击力,这样洪水到了塔下也就没了“脾气”。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历代守塔人的悉心照料和维修,才使得木塔千年“水火不侵”。

宝藏之谜

在应县,人们传说释迦塔里藏着神奇的宝藏,这些宝藏有某种神奇的力量,护佑着木塔和当地百姓。时间回溯到1966年8月,红卫兵小将们高喊着“破四旧”的口号冲进释迦塔,砸开一层佛像的肚子时,发现满满一堆用绸子包裹的经书,据说这批经书整整烧了一天。就在凿开佛像肚子几天后,有人意外在塔的三层发现一个花式银盒,并交由当时的文保负责人保管,但是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小盒子。直到1974年,在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祁英涛的主持下,对木塔的各层塑像自上而下检查残破状况并研究保护措施时,又意外地从四层主佛像中发现了大批秘藏。当这批秘藏和之前的银盒送到北京鉴定时,真相震惊了世界。

这次发现的是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可以说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这批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斗拱
顶天立地的灵魂
顶天立地的灵魂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浅析中国古建筑抗震设计
工业设计中的“斗拱思想”
鹤壁故县北宋纪年壁画墓鉴赏
唐《营缮令》五六条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