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保护发展之我见

2018-04-26 13:07费天卿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惠山西塘菜场

费天卿

我从小生长在惠山脚下,那时还没有现在所称的惠山古镇,只有热热闹闹的惠山直街和惠山横街。白天熙熙攘攘,人来车往,店铺住家小菜场热闹非凡,傍晚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晚上老邻居们聊天散步,一派温馨家园气象。可近几年来,市政府陆陆续续把居民们全部都搬迁出去,拆了菜场,改了道路,招商引资,将这里开发成了一个吸引游客游玩的景点,主打祠堂文化。原本晚上古镇中热闹的场景早已一去不复返,我们附近的人都把它戏称为“惠山鬼镇”。我亲眼目睹了惠山古鎮从古色古香的有活力的古镇被过度开发成了专供旅游的景点,它是“白天的古镇,晚上的鬼镇”。

虽然我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目的是能完好保留古镇风貌,但惠山古镇的开发令我大跌眼镜。有关部门应该扪心自问,是否达到了政府要求,是否保护好了历史建筑而不是只是开发成旅游景点。

在这个充斥着水泥森林的时代,有着浓郁文化底蕴的江南古镇可能是我们陶冶情操的最后家园。记得初中时,我还担任了无锡电视台的小主持人,主持过介绍惠山古镇的节目,在电视里露了一回脸。但是,我们江南水乡的古镇都多多少少受到了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游人如织的景观背后却是过度开发的古镇。

我亲眼见过惠山古镇的发展,可以说是白天还有点人气,但晚上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我也曾和父母去过附近的荡口、西塘、枫泾、周庄、巡塘等文化古镇,比较下来,其中我们无锡市的古镇基本上都是商业化的旅游景点,都是“死镇”。可以说,惠山古镇的开发并不是一个特例。惠山古镇里有一个中国泥人博物馆,免费参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无锡泥人的风采。我和伙伴们以前也常常去参观观赏,既可以消磨时间,又能增长知识和提高审美情趣。可现在泥人博物馆却是要收费了,一下子阻挡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令人诟病的是,平时惠山古镇是不收费的,但一到节假日,如元宵节、中秋节、惠山庙会等,搭一些班子,弄一些彩灯就卖起了门票,价格还不菲。更不要说古镇里面的小景点,稍微有点名气的就要收门票,如惠山园、范文正公祠等,难道开发了古镇就是只为了赚钱吗?

我想,要完整的保护古镇格局风貌,要充分利用古镇历史人文遗存,强化历史特色,开展旅游,这样不会破坏古镇的历史景观。我觉得最好不要将古镇内的居民搬迁出古镇,而是应该改善居民的住宅条件,只要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就能留住所有的居民。保留菜场、学校、小型医院等各种生活必备设施,引导居民参与到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中来,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古镇保护和旅游管理机构,以确保古镇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证古镇历史风貌健康延续与继承发展。例如,我父亲的老家浙江嘉善西塘,就是一个千年的“活”古镇,不以旅游为核心,而是追求文化价值和人居环境,以“生活西塘”为定位。我每次回嘉善,总要骑着自行车到西塘去玩,因为在那里能感受到人文的活力和文化的韵味。虽然有很多的商铺,可是那里有着世世代代居住的人的印记,而不是像惠山古镇一样只有一个空洞的外壳。

当然,开发过程中还是有许多的拦路虎:过度商业化、发展模式雷同化、缺乏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体验、、可修复性破坏严重等等。以惠山古镇为代表,所有居民的外迁,丧失了百姓生活其中所自然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和人气。以西塘为代表,古镇在节假日人满为患,游客也很难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水乡原貌,水乡原始氛围破坏严重,而且西塘古镇已经成了一个小型都市,小桥流水相伴的自然风貌被忽视了。

看现在的惠山古镇,这么多年开发下来还是没有完工,仿佛已经停工,周围的一些建筑人去楼空,衰败得疯长野草。宝界桥好像被废弃了,外围的一大块空地垃圾遍地。停车场面积虽大,简陋不堪,感觉像是临时搭建,可居然临时了七八年,看样子还会继续临时下去。古镇的商家也是怨声载道,人气不旺,客流不足,生意难做。到了傍晚,所有的店都已打烊,镇上毫无人气。我想这是惠山古镇开发者完全没有想到的吧。

惠山古镇的保护与发展除了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外,更需要相关专家和我们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和参与,通过对古镇历史文化的充分研究,和谐处理今人与古人不同的空间使用模式,古为今用,结合创新思维对古镇开展实效保护,使得古镇保护与发展并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指导老师:宋雪珂

猜你喜欢
惠山西塘菜场
无锡惠山的“凤羽龙”
游西塘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惠山泥人——须臾出手中 泥韵展风采
菜场
Древний поселок Ситан
小“管家婆”进菜场
西塘古镇
菜场里的小秘密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