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和林风眠中国画的融合与创新

2018-04-26 13:07党培东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林风眠李可染中国画

党培东

摘要:李可染与林风眠之间的师生关系,决定了他们在艺术主张上存在有一定的共性。为了更好的对两人在中国画上的艺术注重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在文中就李可染与林风眠中国画的融合以及创新展开分析。

关键词:李可染;林风眠;中国画

谈到李可染与林风眠,首先要简述他们的师生关系、生活时代背景和基本艺术主张。林风眠和李可染的这种师承关系决定了他们的一些共同的艺术主张。林风眠是青年时代留学法国,更多西方的艺术滋养促使他主张中国画要探索与革新、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李可染受林风眠的影响,主张艺术要归于自然境界、融合各家,取中西之长,抛掉成见才能进步!他认为对造化要有新的发现突破前人的框框,“不带成见”并不愚忠于现实等。李可染在师承上继承了林风眠的一些主张并吸收了当时林风眠特有的前亮后暗的艺术技法。

李可染的作品经历了早期的“重线”临古学齐白石,中期写生师“造化”,晚期学黄宾虹的积墨进行创作的三期进程。他的作品最终产生一种归于自然境界的高古、朴实、生动的自然之美,终极达到了“苍厚深邃”的艺术高度。由于他早期跟林风眠学习素描,加上他的艺术主张求生动与贴近自然,不可避免地,他的作品增加很多西画成分。比如光影、明暗层次等。又由于齐白石的影响,他在用线上达到了中国画的极高造诣。所以他的山水画的精气神并不完全西化的感觉,加上他性格所至,用笔慢而沉,有线无一寸直的特点。他的中国画的传统表达水平很高,但是光影与明暗这些西画元素还是弱化他的中国画的传统味道,相反的是他的山水画却多了生动,更贴近自然的情感世界。弱化传统的部分也恰恰成了他作品的特点,然而他的中国画小品却味道十足,比如他画的牛、牧童等。

由此可见,西画的成分出现在中国画里,往往因为西画的明暗与光影很容易弱化中国画的线,对留白上也会受很大影响(比如他画水的平面处理方法),但在国画的创新方面还是有可取的,画面更生动、更贴近自然,但也少了中国画的“玄妙”。另外一点是李可染的用线虽非常好,但他受写生的影响,更多的用线是贴近写生现实的表达用线,受写生自然过多的约束,出现“笔随眼见,目入主为先”,这也是中国画写生容易造成的缺陷,也使中国画的用线程式化的传统符号少了。比如他画树,更多的是单一的点化叶,而夹叶的各种类型几乎没有。再有光影与明暗也弱化了他的山石结构和皴法。然而如果去掉明暗与光影,他画中的那些温润如玉的感觉和生动的情感也会少了很多。如果平衡好中西元素,适度使用,画面就会更加美妙。他的西画修养使画面构图的黄金分割、主次、虚实关系等方面处理的很好,促进了作品感官上的厚度、进深等,整体上大气混然,严谨的构图使作品更讲究、耐看。

林风眠的一生经历了时代重大变革,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文化大革命,这期间他一直坚定自己的学术主张,在创作上极其自由,可以说是随心所欲。題材也十分广泛,个人情感能完全的融入画面。他一生中主持了三次西化艺术运动,三次失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他开始更多的接受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的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并转向艺术审美,淡化了中国画,脱离了国画的民族语言,因此在国内同时期无人喝彩。然而我们要重新真正了解他的思想核心是对民族文化振兴的一个新的认识,这种创造精神却是十分可贵。他的作品弱化传统但产生了一个新的绘画世界,他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再生力量。作品风格个性鲜明、特立独行,并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大师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开宗立派、为艺术而殉道。

林风眠虽然有法国留学的背景,但他在回国后对中国传统绘画(如隋唐山水、敦煌石窟壁画、宋瓷、汉代石刻、战国漆器、民国木刻年画、皮影)等大量研究,并对中国文学、诗词音乐等认真学习研究,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作品大概有两种面貌:静物、风景一类,西化元素多一些,而仕女人物、鸟鹤类中国画的线化元素多一些。这两类作品在风格上差别较大,这跟他的艺术成长密不可分。

首先在静物风景方面,整个画面中国画用线几乎弱化到无,更多呈现的是丰富的色彩。运用水彩的干湿画法、点彩、线彩等,但仍保留了中国画的黑白反衬与挤白、留白等,整个作品呈现出完全的现代风格。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画难得情感表达,林风眠的作品会让人感动,他深情的情感世界融入画面,这是绘画的又一高地。而人物、鸟类方面的作品用线却强化许多,由于他飘逸流畅的线条,使作品中国画味道并不少,特有的东方审美造型让他的鸟类、人物呈现一派仙境,在西画元素的烘托下更加韵味十足,而且在留白上极其讲究、东方气象特质表现地淋漓尽致。

由二人的作品共性得出:西画元素在中国画的融入,增加了贴近自然的生动,更能够发挥情感,产生动人的作品,然而东方韵味却被弱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画传统元素与西方艺术元素的碰撞是一个矛盾,如何化解于统一,还要有更长的路要走,如果全部屏蔽西画元素,固封自守,也是无法进步的。如何更深地回归传统和革新中国画向前发展仍是一个重要课题。不管怎样二人的开拓精神是非常值得当今画界深入思考的,他们真正在中国画领域的革新上开启了先锋。

辉煌的中国画的线型元素及传统符号、留白等中国画基因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提炼、传承的结果,怎样不被丢失与发扬创新又是一个课题。我想在这个后当代与超越当代的艺术时代,多种元素艺术类别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已不可避免,这也必将开创中国画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舒士俊.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J].国画家,2016(01):2-7.

[2]吴强.融变之途:林风眠、李可染和黄宾虹作品中光的应用[J].美术观察,2013(01):112.

猜你喜欢
林风眠李可染中国画
中国画
林风眠《静物·瓶花》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远方》中国画
我的丈夫李可染先生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万山红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