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育类高职院校特色思政课程的可行性探析

2018-04-26 06:50梅蕊
科学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契合,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价值观念为目标,以对学生体育文化内涵教育为载体,发展出一套和学校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体育德育教学体系,对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体育价值;體育类高职院校;思政理论

一、体育活动中的价值哲学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模在《人性论》中开启了对传统哲学论题中关于 “是”与“应该”的区别的讨论,而对事物的“是”的判断,和对事物“应该”如何的判断,二者间的区别,其实质上是“事实”与“价值”的区别。而传统哲学中对于“价值”的讨论,往往就是对人类行为的“善”与“恶”的讨论。与此相关联,体育是关乎人的身体的行为活动,其主体是人本身,对于体育行为涉及到的“善”和“恶”的判断,就是体育价值。

从古典时代开始,体育行为的“善”的根本标准,就是体育作为人的活动,能否体现人的根本价值,,能否实现个体从体育活动中获取心灵的愉悦并完成从身体到心灵的超越。古希腊时期的“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公约”,规定了人参与体育的纯粹动机。可以说,体育活动的“善”,即使是人的“善”。

伴随历史发展,古典体育精神势衰,历经宗教时期再到启蒙时期,最后到19世纪,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的《奥林匹克宪章》,延续体育活动的古典价值,规定“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体育价值再次指向对人的根本价值的实现。

然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和对经济价值的忘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人的能动性丧失,体育活动也不再以人的价值实现为其根本追求,转而开始以体育活动为手段,促进经济利益的获取,体育不再为人服务。体育活动的价值开始转而以谋取经济或其他利益为标准。

体育价值开始走向多元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体育价值中的“善”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十八大以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关于“善”的具体描述。

与此相呼应,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体育活动中的“善”,也并不体现为体育活动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基础上,中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用时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批判了资本主义体育价值理论,并进一步延续了革命精神。

另外,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也深深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实践的土壤,他认为:“体育不仅仅是体育,还能贡献更好的教育”。体育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和创造生命价值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其多元功能体现在它是一个尊重人、锻炼人、教育人、熏陶人、发展人的过程。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的体育伦理中也处处体现着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是将体育活动与人的价值实现相统一。是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三、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体育类高职院校体育人文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学生接受能力较低等因素导致体育价值论相关的文化理论课程难以开展。故而,以学生德育为目标,以对学生体育文化内涵教育为载体,发展出一套和学校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体育德育教学体系,对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说,可做的有一下几点:

(一)重视学术研究工作。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而学术又是理论的温床。为此,应充分推动体育类高职院校对体育与哲学、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工作。并结合体育类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现状,逐渐形成与本校思政课程教学相适应的特色教学理论体系,对在体育类高职院校开展宣社会主义体育价值论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二)重视教学资源开发

开发并提供兼具操作性和知识含量的教育资料和方法,用好具有影响力的各种感知认知方式,如图像、影视、活动、专题报道等,全面发掘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体育精神的亲和力,在全思政课程中打造一种亲近体育精神、践行体育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逐步做到特色教学资源可在全国体育类高职院校中共享。

(三)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充分发挥学校在弘扬体育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现状,结合学校的教育安排,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开展中国体育精神及相关文化的资源研究,推进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价值开发。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学术优势,拓展体育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之价值,为推动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邵忠芳.当代中国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和兴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 [J].运动.2018.9.

[2]丁永亮、杨国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主要渊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10

[3]王关怀.人本主义视域下对竞技体育技术异化的反思[J].湖南.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6

作者简介:梅蕊,女(1987.5.4——)云南省昆明市人,伦理学专业,现于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任思政课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2017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指导性项目(《以体育伦理中的“人本”原则为价值基础构建体育类高职院校特色德育体系的可行性探析》项目编号:2017ZDX208)研究成果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