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一年

2018-04-27 07:01何佳艳
投资北京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区京津冀北京

何佳艳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一年来,关于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进展和改革动向备受社会关注。今年“两会”上,雄安规划、雄安质量、雄安模式等也成为热门词汇。虽然截至本刊发稿前,官方透露即将于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之际出台的雄安规划尚未正式发布,但从设立一年来雄安各方面的布局和进展,仍能窥见未来之城的少许真容。

定位:从“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到“雄安质量”样板

雄安新区成立之初,按照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雄安新区这片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将搬入新区。

而据今年“两会”透露的消息,雄安新区不仅要承接非首都功能,还要以“质量”为主,打造“雄安質量”样板,将优秀企业搬入新区,发展绿色高科技产业。据雄安新区管委会统计,一年以来,已有接近200家处在“创新高地的企业”在雄安新区建立办事处。

“雄安新区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模式,而不是以往新区增长驱动型发展模式的延伸。”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从发展的模式或者说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讲,雄安新区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可以认为其是能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相比肩的国家级新区。以往的新区基本都是增长驱动型为主,无论是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成都的天府新区,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带动本地经济增长。而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定位、最主要的目的,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解决首都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在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固然会起到经济支撑或者模式创新的作用,但不是单纯的增长极的概念。

雄安新区的设立,当务之急是为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提供承载地,更长远的目标是为中国的未来探路,为未来之城探路,为中国经济转型摸索更多的可能性。“雄安质量”的提出,代表了雄安当下的选择,也吻合中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路径。

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口号就是由深圳蛇口提出,它释放出了一股讲时效、重实干的思想冲击波。时隔40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速度到质量,是中国当下的目标追求。

“对雄安来说,有创新才有未来,有质量才有生命。”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副省长、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说:“过去40年里,我国打造了深圳的样板、浦东的样板,新的样板叫‘雄安质量。这是非常高标准的要求,一定不会是高高兴兴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靠奋斗、努力、创新。从全国来看雄安,无改革创新无雄安价值。”陈刚透露,目前中央各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推动“雄安质量”体系的落实,包括规划建设、改革开放和今后落地的项目,还包括工艺、材料等,都要形成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雄安质量”体系,今后要向全国各地能够推广复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近一年来,雄安已在按照“质量”为主的思路,先行启动一批项目。陈刚透露,生态环境方面,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即划定了城市开发边界,“碧水行动”“净土行动”等生态环保重大项目正处于有序推进进程中。去年雄安新区完成了26万株的植树造林工作,清理了一批纳污坑塘。今年,雄安新区将重点围绕白洋淀的治污、生态建设,继续扩大植树造林的面积,目标是10万亩。

城市建设方面,雄安新区立足高效节能、智慧环保。从现阶段规划和开工的一批重大项目来看,雄安新区正积极布局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展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重点项目,打造智慧城市,从提高城市运作效率入手,降低市民活动消耗,从而实现新区城市运作的资源消耗可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产业发展方面,由于产业低端、发展粗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雄安新区将主要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以此达到减少污染存量和杜绝污染增量的双重目标。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雄安新区着眼可持续发展,严格把控入区产业,筑牢新区生态底线。

交通建设方面,雄安新区实施了严格的排放标准,拟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目前,雄安首个智能化交建项目已经启动,智慧停车场、智慧路灯等智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改革:从摒弃“土地财政”模式开始

中国的造城能力毋庸置疑,要在三五年之中短、平、快地建设一座漂亮的新城并非难事,再依靠行政指令让央企、大学、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搬迁入驻也非难事。然而,雄安新区的难点并非建设,而是在摒弃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之后,如何吸引资金、人才、企业等资源,探索出一条产城融合发展之路,这一切,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

雄安新区在设立之初,就明确打出了房地产改革的旗号,对区内房地产采取严格管控。如今,雄安新区周边的白沟、霸州,房价从一年前的2000元/平方米涨到了10000元/平方米以上,但雄县、安新、容城三县对房地产的管控政策仍在持续,对炒房炒地、圈地囤地等行为,持续保持严管、严打高压态势。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的住房政策也在日趋明朗。陈刚曾透露新区规划建设的三大原则:一是新区绝对不搞土地财政;二是一定要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三是绝不搞形象工程。

此前官方多次表态,雄安新区的住房政策将借鉴新加坡组屋模式,即以政府控制的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的、租售并举的公共住房供应保障体系。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不久前进一步对媒体表示,“雄安新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满足各种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不留炒作空间,实行租售并举的住房政策。”

他举例指出,新区拟要为外来创业、就业者提供租赁住房,租赁超过十年也可以买,一定期限内不能卖。若卖,政府优先以略高于同期银行本息的价格回购。

据悉,目前在雄安新區各大产业园区的建设规划里,都配建了大量的“长租公寓”。

对于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刘宝玲表示一律实行聘任制。签订聘任合同,因岗选人、依岗定薪,按劳取酬、优绩优酬,工资标准参照北京,甚至高于北京,特殊人才、特殊待遇。

在摒弃土地财政模式之后,雄安的城市运营模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行长陈建华建议,在顶层设计上尽快明确雄安新区的金融功能定位,以利于集聚大量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资源,创新金融服务理念和种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陈建华认为,近年来新设的滨海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以及外围大交通体系建设,总投资均为上万亿的级别。由于雄安新区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土地财政将不是开发建设的融资主流,只依靠银行信贷和财政投入不仅难以支撑千年大计的发展,更会给新区后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债务压力,“当务之急是需要探索一条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和市场化的资金配置方法。”

他进一步提出,雄安新区金融功能的发展需要满足新区发展不同阶段的金融要求。在建设初期,金融功能定位应该具有扶持性、基础性和持续性特征,“主动”作为,对接新区建设需求;在发展阶段,应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和高端化水平,积极满足高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利用雄安新区金融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优势,重点打造金融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金融支持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新模式,构建符合京津冀产业体系特征和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金融和创新融合发展的“雄安模式”。

据了解,一年前,雄安三县的金融业发展基本为零,三县的银行支行加起来不超过十家。而今这一局面正在改变。日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大型银行河北雄安分行获批开业,成为雄安新区首批获准开业的分行级银行机构。据了解,雄安目前也在与来自英国等国家的海外金融机构接洽,以引进更多的金融“活水”。

根据中央的部署,未来的雄安新区要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也就是“新四区”。为了符合“新四区”的定位,雄安遴选入驻企业或单位非常严格,目前公布的标准有以下几条:

一、中央部委下属的一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规划机构等可以搬入新区,尤其是高度市场化的机构;

二、高科技产业和央企总部或分部,北京部分高等院校的本科校区也可迁入。这些企业、单位的办公或教学地点不一定非要在北京、天津市内,迁入新区后可疏导目标城市大部分人流,能有效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和水资源等的紧张状况;

三、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非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企业可以入驻,其他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产业不能入驻;

四、北京、天津的汽车制造、印刷、物流仓储等产业,可以采取分税制的方法迁入新区,这些产业的资源破坏性在可控范围之内,且迁入成本较小;

五、扶持和激励创新的孵化机构或企业,有助于增强雄安新区创新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这一标准,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于2017年 9 月 28 日发布了首批入驻雄安新区的 48 家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奇虎 360、深圳光启、国开投、中国电信、中国人保等。这 48 家企业全部为高端、高新企业,其中 19 家中央企业,21 家民营企业;24 家来自北京,13 家来自深圳。

记者从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了解到,除首批公布的24家北京企业入驻雄安之外,北京针对雄安的创新资源、医疗、教育的支持都在快速落地。一年来,北京积极引导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到雄安新区落地。目前雄安中关村科技园还未建造完成,却已有多家企业在“园区沙盘”上向中关村科技园预定了“工位”。据了解,碧水源、东方园林、北京科锐、小桔科技、金山软件、首航节能等多家节能环保及智慧城市服务企业和中关村以及雄安新区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同时,京东、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在雄安的办公大楼都已在建造当中。北京还积极引导医院、学校等公共资源落地雄安。目前,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北京第八十中学已在雄安落地,中关村第三小学、朝阳实验小学、六一幼儿园,将分别对口支持安新县第二中学、容城县小学、雄县第二小学、雄县幼儿园等多家教育机构落地,三甲医院雄安宣武医院也已建造完成。北京市还支持北京市属国有企业 比如京能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排水集团、环卫集团等,在市政基础设施、城市运行保障等领域,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城市管理提供服务。

知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郭凡礼认为,在产业培育方面,除了严格审查之外,雄安还需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面向重点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需求,支持建设并开放多种类型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手段,加强部省联动,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加强产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在吸引人才方面,应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宜居城市,如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租房模式等方面进行突破;探索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人口流动的制度阻碍,同时跟进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可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技术人才吸引计划塑造雄安的创业产业结构,配套相应的立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为研发创新活动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展望:或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枢纽城市

2015年6月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圈。将雄安新区的未来图景放到京津冀的大版图来看,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枢纽城市或将是历史赋予雄安的使命。

北京大學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应具备以下条件:区域内城市密集;拥有一个或多个国际性城市;多个城市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城镇人口至少达到2000万;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等。坐拥北京、天津两座特大城市的京津冀在打造城市群方面优势明显,但北京、天津在等级规模上与其他城市出现了很大的断层。因为依照城市等级规模的划分标准,人口1000万以上是超大城市,500到1000万是特大城市,现在京津冀区域有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但却没有特大城市。

在京津冀区域,保定、唐山、石家庄都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城市规模都没有达到500万人,保定现在是280万人,随着雄安新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尽管新区规模不会很大,但如果和保定共同构成一个保定-雄安大城市区,未来足可以形成超过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区,无疑有利于优化京津冀区域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

就雄安新区而言,其规模不一定要太大,不一定要超过石家庄等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能在200~300万就可以了。城市竞争力已经不仅仅在于规模的大小,更在于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雄安新区要有相对重要的核心功能,要对京津冀、对全国甚至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功能,起到枢纽作用。

目前来看,尽管雄安新区整体规划还未出台,但作为先行领域,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理念已经显现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枢纽城市的雄心。

去年8月,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曾明确提出,北京市对雄安交通方面的支持将有很大突破,雄安新区将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体系的重要节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直连直通。

日前,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简称“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京雄城际铁路起自京九铁路李营站,经北京大兴区、北京新机场、霸州市,终至雄安新区,正线全长92.4公里。作为联系雄安新区、北京新机场和北京城区最为便捷高效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京雄城际铁路的开工,标志着雄安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京雄城际铁路建成后,可实现30分钟从北京城区到达雄安新区,将为新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有力支撑,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据悉,京雄城际列车在雄安将会与雄商高铁连接,并与津保铁路、津秦高铁、京广高铁等连通,形成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及全国主要城市高速铁路联网运输通道。

另外京雄铁路、京石城际、固保城际、直连高速路等主要交通也在建造当中。

根据河北公布的未来3年重大交通工程,到2020年,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将基本建成,雄安新区半小时通达北京,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实现交通的无缝连接,是雄安作为京津冀区域节点城市的首要目标之一。而要成为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枢纽城市,雄安乃至整个京津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新区京津冀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北京,北京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