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方联合手法整复治疗桡尺骨双骨折37例

2018-04-27 03:48林杰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1期

林杰文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桡尺骨双骨折患者在常规手法整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骨伤方治疗的效果。方法 74例桡尺骨双骨折患者,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骨伤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胀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尺骨双骨折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法整复治疗联合中医药的骨伤方进行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肿胀消除情况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桡尺骨双骨折;手法整复;骨伤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1.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Gushang receipt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manipulative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ouble fracture of radius and ulna. Method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double fracture of radius and ulna were divided by digital random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treated with Gushang receipt.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welling therapy as 91.89% than 70.2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P>0.05). After 3 and 5 d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VA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during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ouble fracture of radius and ulna, combination of conventional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shang receip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and swelling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Fracture of radius and ulna; Manipulative reduction; Gushang receipt

橈尺骨双骨折是骨科常见类型, 尺骨的作为前臂的轴心, 通过桡尺近侧、远侧关节及骨间膜与桡骨相连[1-3]。桡尺骨双骨折主要是在外部暴力的作用造成的, 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受伤后肿胀、疼痛情况严重, 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等并发症, 直接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4, 5]。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桡尺骨双骨折患者在常规手法整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骨伤方治疗的效果,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桡尺骨双骨折患者分为两组, 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桡尺骨双骨折患者74例,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X线等相关检查, 对骨折的部位及情况进行确诊, 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法整复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肩臂外展90°, 然后屈肘90°, 前臂中、下位置1/3处骨折取中立位, 前臂上1/3处骨折取旋后位, 2名医师助手进行拔伸的牵引, 对骨折中的旋转、重叠、成角畸形进行矫正, 骨折在上1/3, 先整复尺骨;骨折在下1/3, 先整复桡骨;骨折在中段时, 根据两骨干的相对稳定性来决定整复位置。重叠移位, 采用折顶手法;斜性骨折或锯齿形骨折、有背向侧方移位, 采用回旋手法进行复位;若桡、尺骨骨折断端互相靠拢, 采用挤捏分骨手法。患者手法整复治疗后进行固定, 固定的方式根据骨折位置的不同采用三点加压、柄托板固定等方式进行。并采用200 g/L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 125 ml/次, 2次/d, 滴速10 ml/min;口服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 2次/d, 0.3 g/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伤方治疗, 加用内服中药活血祛瘀汤, 中药组方:当归15 g, 红花6 g, 土鳖虫6 g, 枸杞9 g, 骨碎补15 g, 乳香9 g, 没药9 g, 三七3 g, 桃仁6 g;随症加减。以上组方1剂/d, 加水煎服, 分早晚2次使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5 d的治疗后肿胀情况;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进行判定, 总分0~10分, 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情况越严重[6]。肿胀程度分为3个层次,Ⅰ度:患者经治疗后, 皮肤表面温度正常, 患肢皮肤紧张感一般, 无明显感觉, 皮纹存在;Ⅱ度:患者经治疗后, 皮肤表面温度稍高, 患肢皮肤有紧张感, 有感觉, 皮纹消失;Ⅲ度:患者经治疗后, 皮肤表面温度高, 患肢皮肤有紧张感, 皮肤发亮, 肌张力增加, 皮纹消失甚至有水泡形成。总有效率=(Ⅰ度+Ⅱ度)/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肿胀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肿胀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桡尺骨双骨折有可能出现旋转、重叠、侧方移位等情况, 对软组织的损伤加重, 疼痛情况严重, 所以治疗期间早期的消肿对治疗、疼痛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7-9]。从中医角度讲, 骨折发生后, 经络受损, 气血消耗, 气机不顺, 气滞血瘀, 造成局部的疼痛和肿胀。在接受常规的复位及固定后, 联合中药的骨伤方进行内服治疗, 本次采用的活血祛瘀汤, 其中组方中的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当归具有活血益气的作用;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乳香、没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枸杞子具有补肾益气、强筋健骨的作用[10];土鳖虫骨碎补具有强筋壮骨、接骨续筋的作用;以上诸药合用, 并随症加减, 起到通经络、活血祛瘀、强筋壮骨等作用, 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止痛、消肿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肿胀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桡尺骨双骨折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法整复治疗联合中医药的骨伤方进行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肿胀消除情况较好,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和鸣. 中医骨伤科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55-156.

[2] 张俐. 骨伤科用药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74.

[4] 李仲廉. 臨床疼痛治疗学. 第3版. 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 2003:380.

[5] 杨路德, 刘璠. 七叶皂苷钠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医学版, 2009, 29(1):34-35.

[6]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33-234.

[7] 梁力建. 外科学. 第6版.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91.

[8] 黄福军, 蒙天斌. 骨伤方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桡尺骨双骨折74例. 陕西中医, 2012, 33(7):852-853.

[9] 石国恒. 骨伤方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桡尺骨双骨折临床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9):4839.

[10] 武宝柱. 用中药方剂联合手法整复术治疗桡骨和尺骨同时骨折的疗效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6):278-279.

[收稿日期: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