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2018-04-27 03:48王洪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王洪峰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 观察组采用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1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 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1.021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 以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比较, 在确保治疗安全性以及减少患者创伤的情况下, 可以使得预后效果获得显著提高[1]。本次研究将进一步阐明选择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价值, 以此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能力获得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通过展开头部CT扫描, 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3例;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61.59±5.35)岁;病程4个月~17年, 平均病程(4.39±4.32)年;临床症状:昏睡症状17例, 昏迷症状22例, 头痛症状3例以及偏瘫症状11例。观察组中男32例, 女21例;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61.62±5.79)岁;病程5个月~19年, 平均病程(4.42±4.86)年;临床症状:昏睡症状19例, 昏迷症状25例, 头痛症状5例以及偏瘫症状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在进行临床手术前, 对患者施以头颅CT三维重建检查, 针对患者的颅内血肿情况加以显示。于全身麻醉(全麻)下, 在保持同血肿最近位置完成长直切口(5 cm)制作, 完成后展开颅骨钻孔操作, 直至确保骨窗直径达到3 cm, 之后将患者硬膜剪开, 于显微镜观察下, 将患者的脑皮质切开, 保证长度为2 cm, 于血肿腔进入后, 将血肿进行彻底清除, 获得满意止血效果后, 于临床展开逐层关颅操作。完成手术后首日, 对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2]。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进行临床手术前, 做好相关手术准备工作。之后于CT室将患者送入, 合理展开三维头颅CT定位操作, 合理进行穿刺点选择, 最终确定为患者血肿量最大层面中心位置。针对患者手术钻孔位置以及钻孔深度加以明确, 就血肿量以及血肿范围加以评估, 将患者血管密集区以及重要功能区进行有效避开, 针对中转开颅手术切口加以充分拟定。完成全麻手术后, 将穿刺点作为中心位置, 合理完成长直切口制作(3 cm), 利用牵开器将患者头皮牵开, 于颅骨上完成骨孔(直径为2 cm)制作, 利用骨蜡将边缘封住后, 未表现出出血症状后, 对胞膜进行电凝, 并且利用尖刀完成一小孔制作, 通过施以三维CT检查, 针对穿刺针进行合理选择, 完成后依次展开穿刺操作以及血肿抽吸工作。如果在抽吸期间, 表现出一定困难性, 满足可操作空间条件后, 将穿刺针拔出, 顺着穿刺针, 于血肿腔保证自制镜鞘能够准确进入, 于血肿腔上方, 顺着自制镜鞘位置, 准确去鞘硬质脑室镜顺利进入, 对血肿加以认真观察。完成后利用吸引器对血肿展开负压吸引操作[3]。之后针对血肿腔周围以及血腫腔底部, 利用脑室镜进行观察, 针对患者血肿清除位置以及清除量加以认真评估, 此外针对出血点展开双极电凝止血操作。在对血肿进行清除期间, 需要认真进行, 保证时间<1 h内完成。完成手术后, 对患者施以CT复查, 观察血肿表现为基本消失后, 将引流管拔除[4]。

1. 3 疗效判定标准[5] 基本痊愈: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未表现出脑出血症状, 未呈现出病灶残留情况, 观察预后病残程度, 最终显示为0级;显著进步: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症状表现为基本治愈, 病灶表现出略微残留情况, 观察预后病残程度, 最终在Ⅰ~Ⅲ级范围内;进步: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症状表现为缓解, 出血症状降低的程度在48%~68%;无变化: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系列症状未获得改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36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变化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5例、无变化1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4.1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病诱因加以分析, 主要因为高血压患者未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后, 诸多呈现出血管软化以及血管局限性扩张的情况, 因受外界刺激以及内在因素的影响, 使得患者呈现出脑血管破裂现象导致[6-7]。临床选择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治, 表现出治疗彻底、微创以及治疗安全性显著的特点, 最终可以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症状获得确切改善[8-10]。

综上所述, 合理选择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条件下, 优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永, 孙辉, 姚凯华, 等.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 重庆医学, 2013, 1(21):2534-2536.

[2] 陈谦, 水涛, 郭再玉, 等.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国急救医学, 2015, 12(z1):60-62.

[3] 刘继东, 宋来君.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 15(11):1170-1172.

[4] 时敬国, 常鹏飞, 李明, 等. 神经内窥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7, 34(2):308-310.

[5] 双跃华, 毛振立, 于林, 等. 醒脑静注射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7, 57(12):93-95.

[6] 李十全. 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临床观察. 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8):129-130.

[7] 卢科. 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5例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16):2479-2480.

[8] 马敬岚. 脑室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5):155-156.

[9] 赵朝辉, 钟兴明, 汪一棋, 等. 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3):273-275.

[10] 杨存军, 曹亚芳, 白彩琴, 等.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 2004, 39(8):998-1000.

[收稿日期:2018-01-02]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