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对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8-04-27 03:48谭湘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感染

谭湘美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对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 37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13例)和治疗组(157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 治疗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随访6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 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82%;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效果理想。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1.104

因髋关节解剖位置较为特殊, 且其为负重关节, 有着丰富的神经、血管走形, 骨折亦呈多样性, 若治疗不及时, 功能不但无法恢复, 更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的不良预后。临床上多采用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 预防切口感染为治疗决胜的关键[1]。本文对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57例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本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7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13例)和治疗组(157例)。对照组中男120例, 女93例, 年龄36~93岁, 平均年龄(71.3±8.4)岁。治疗组中男74例, 女83例, 年龄35~90岁, 平均年龄(72.1±7.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身体可耐受麻醉及手术;临床资料完整;配合治疗及回访。排除标准[2]:股骨头坏死;曾行髋关节手术;血常规:白细胞(WBC)<2.5×109/L;严重骨质疏松;凝血功能障碍;合并重要脏器衰竭;恶性肿瘤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给予饮食、用药指导。治疗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首先应拟定目标, 改善自身形象, 改变观念, 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找出术后可能造成感染的原因。①组圈:由手术室全体人员组成品管圈, 选出科主任担任圈长, 负责任务的下达和访视工作, 2名医师担任副圈长, 负责协助圈长制定计划, 其余成员则负责工作的落实和实施。②手术室现状把握和原因分析:对手术室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原因包括:相关人员工作不负责, 缺乏感染意识;手术室的工作较多, 医护人员忽视了洗手消毒;洗手时戴一次性手套手法不规范;消毒剂污染或过期。

1. 2. 2 定制方案后实施:①提高相关人员的消毒意识, 定期进行抗感染宣传和相关知识培训, 增强医护人员洗手时消毒的自觉性。②向医护人员讲解洗手消毒的正确方法, 手术消毒流程按规定操作和消毒。③医护人员之间相互监督, 提醒对方消毒和吸收, 将消毒液放在醒目位置以便医护人员随时使用, 保证消毒液的数量足够。④无菌技术:采用严格无菌操作, 穿戴隔离衣与无菌手套, 术毕脱掉外层手套并加铺干燥清洁无菌单。⑤对手术室内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 保持空气、湿度适宜。⑥手术使用的器具要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消毒。

1. 3 观察指标 出院后随访6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 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82%;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伴隨着我国步入老龄化, 老年人口急剧增多, 因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 发生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短期即可下床负重行走, 减少床上恢复时间[3]。经研究表明, 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率为1%, 影响着患者术后恢复, 增加痛苦, 如何降低术后感染发生为临床广泛研究课题[4]。在手术室内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密切的护理流程, 一旦因为手术安排较满, 时间紧迫, 懈怠了手术室内的消毒工作, 则很大几率造成患者术后感染, 不仅影响手术效果使恢复时间延长, 更使患者遭受本不应该出现的痛苦, 易导致医疗纠纷[5]。因此对于手术室管理模式要求更为严格, 尤其是预防感染护理。手术室优质护理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组长负责任务的下达和监督, 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进行监督工作, 组员负责将任务落实到实际;对手术室发生感染的情况和引发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经分析发现导致手术室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①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缺乏对感染的重视和意识;②医护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洗手消毒, 且消毒的步骤不规范或不正确;③手术工作强度较大, 医护人员任务繁重, 忽视了洗手消毒的重要性。根据以上内容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包括从空气、手术室内物品、本次手术需要使用的器材等, 均需严格消毒处理, 进入手术室内的工作人员均应严格按照无菌要求穿戴隔离衣、手套等, 观术的实习生的无菌要求亦要严格, 绝对禁止出入手术室时携带项链、耳环、手机、摄像机等未经消毒物品, 杜绝将感染源带入手术室, 减少感染的机会。医护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洗手消毒, 增加洗手消毒的次数, 将消毒液放置在醒目位置以便人员使用, 组员之间相互监督提醒对方洗手和消毒。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 从而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感染几率。

有研究指出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率达75.2%, 因此对于此种污染要严格杜绝。有研究指出骨科手术所使用的冲洗盆, 每4例手术就有3例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因此, 置于冲洗盆器材属于感染器械, 不可二次使用, 必要时可准备两套器械降低感染[6]。感染患者的手术器材、手术材料等被污染物品应及时清理, 消毒手术室内引流器、手术器材及空气, 保证下一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手术室内所有物品均为无菌状态[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 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82%;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田园等[8]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张庆庆, 秦君玫.“集束化”护理在成人动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6(6):113-116.

[2] 陈杰. 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全科护理, 2014, 12(19):1744-1745.

[3] 翟耶俊, 胡晶晶, 魏琼. 集束化护理在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4):379-380.

[4] 刘建梅, 王健, 范萌, 等.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4):414-417.

[5] 周泽慧, 林丽贤. 优质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3(24):18-20.

[6] 李焕喜. 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13, 11(7):651.

[7] 张英姿. 优质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3):543-544.

[8] 田园, 孔祥燕.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伴肩胛盂骨缺损一例报告及护理体会.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6, 4(2):118-119.

[收稿日期:2017-12-25]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感染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