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干预护理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2018-04-28 05:27蔡明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玻璃体体位视网膜

蔡明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一类糖尿病并发症,是引发成人致盲的一类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主要采取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后需要保持面部俯卧位2~4周[1]。有关研究指出[2],DR患者术后俯卧位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是手术后由于长时间处于俯卧位,可能会使得其不适感增加,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目前临床上体位护理多半是由病房护理人员完成,未将专科护理技术应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3]。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体位干预护理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确诊,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检查后疾病被确诊,术后给予硅油填充玻璃体;将以往采取过眼部手术、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排除,将焦虑性神经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排除,将肢体活动障碍、呼吸道系统疾病、严重高血压疾病患者排除。

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进行分组,每组均50例。常规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有28例与22例,年龄20~69岁,平均(44.89±3.22)岁;发病时间为2~18年,平均(8.25±1.20)年;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有27例与23例,年龄21~68岁,平均(45.25±3.10)岁;发病时间为2~17年,平均(8.14±1.2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常规组采取一般体位护理,对术后患者俯卧位进行示范,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对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性的体位干预。

(1)术前:访视护士、责任护士、责任医师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术后的特殊体位进行指导,告知其手术完成后给予俯卧位的重要性、俯卧位的要点、持续的时间,对俯卧位的方式进行示范,采取面部朝下的方式于床上平卧,在额头上垫上小枕头,呼吸应保持通畅,在胸部、肩部垫好软垫,以防患者受到过度的压力。指导患者自己采取俯卧位,对其错误的姿势及时进行纠正。嘱咐其术后采取俯卧位、床旁头低位、夜间侧卧位交替进行,对其注意事项进行告知,若为床旁头低位,应在床旁采取坐位,面部与床面呈水平的状态,夜间给予侧卧位时,依据裂孔的方向采取对侧卧位,患者家属应嘱咐其每日给予8 h以上的俯卧位,共持续20~60 d。

(2)术后: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至病房,嘱咐病房护士术后应指导患者采取特殊的体位,并帮助患者对正确的俯卧位进行保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姿势。若患者长时间选择某一种体位,可能会引发颈肩部酸痛现象,为此,应指导患者家属对其颈部、肩部进行热敷,以此将酸痛症状有效缓解;帮助患者对肢体进行被动、主动训练,便于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将肢体的麻木感减轻,嘱咐其1~2 h应帮助患者对姿势进行更换。手术完成后的1 d护理人员应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的感觉,对患者体位的规范性进行观察,及时将其不规范体位进行纠正,之后值班护士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体位进行监督与指导。

表1 常规组与实验组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比较( x- ±s,h)

表2 常规组与实验组由于俯卧位导致的不适症状发生率分析[n(%)]

表3 常规组与实验组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n(%)]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俯卧位的持续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由于俯卧位导致的不适症状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

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相比常规组长,P<0.05。

2.2 由于俯卧位导致的不适症状发生率

表2可知,实验组由于俯卧位导致的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2.3 视网膜复位率

表3可知,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通常需要填充适当的惰性气体或者硅油,重量较轻,可利用在眼内往上浮的压力与气泡表面的张力将裂孔及时关闭,便于视网膜的早日复位[4-5]。考虑到灌注材料较为特殊,手术完成后的裂孔应置于高位,可帮助患者视网膜功能的早日复位。此外,手术完成后采取俯卧位可将硅油结膜角膜内膜、虹膜减少,以防乳化将房角堵塞,使得眼压增高,所以说,帮助患者在术后采取俯卧位的意义重大[6-7]。

手术完成后,每日采取俯卧位的时间最少应超过8 h,持续保持该体位20~60 d,方可获得最佳的疾病治疗效果[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相比常规组更长,由此可知,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体位干预,便于将俯卧位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延长,便于依从性的提高[10-12]。所以,在术前1 d进行病房巡视,嘱咐患者术后采取俯卧位的姿势、意义、目的等,并进行亲自示范,便于及时纠正患者不良姿势,减少由于俯卧位导致的不适症状发生率。

综上可知,对DR患者采取综合性的体位干预护理的效果显著,便于提高舒适度。

[1] 宋君,裴文萱. 激光结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J]. 激光杂志,2016,42(5):125-127.

[2] 朱学慧,韩俊莹,张学敏,等. 俯卧椅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的康复作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19-920.

[3] 林小红,林卓艳,陈琳. 系统护理干预对 DR 患者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5):17-18.

[4] 黄瑞枝,张瑞娟. 家属参与性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行为习惯、服药准时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54-56.

[5] 陈丽云,马丹,柳来龙,等. 利用微信平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8):1130-1132.

[6] 戴淑香,王广梅,黄德莲,等. 中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49-51.

[7] 冀玉霞,石红岩,岳晶晶.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134-136.

[8] 黄凤贤,黄少萍,刘丽雄,等. 规范化护理模式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效果分析[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6):72-75.

[9] 魏霞,叶思勇,张晓越.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8-70.

[10] 毛媛媛.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67-168.

[11] 赵丽芳.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5(15):164-165.

[12] 姜云清. 创伤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58-160.

猜你喜欢
玻璃体体位视网膜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