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pac-12钻井液增黏剂反相乳液的性能研究

2018-05-02 02:36曾晓武吴宝祥
非常规油气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浆搅拌器表观

陈 林,李 炜,张 品,曾晓武,吴宝祥,武 文.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延安 717600)

在钻井过程中,为保证低固相下的钻井液具有较高的黏度及良好的流变性,通常需添加增黏剂来提高钻井液的黏度,这样不仅可以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而且有利于稳定井壁。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是丙烯酰胺均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成的质量分数在50%以上的线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学品的总称[1-4]。由于其结构单元中含有酰胺基,易于形成氢键,因此具有良好的水溶性。PAM相对分子量高(103~107),水溶性好,可以通过调节分子量或引进各种基团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多种分子。钻井液用PAM为线形高分子量产物,具有很强的增黏能力,且由于分子链上含有易与水形成氢键的酰胺基,亲水性强,水化后具有较大的水动力学体积。由于分子链不具有刚性,很容易受溶液中的盐、溶液的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故PAM及部分水解PAM在实际应用时会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难溶解,且易剪切降解;高温降解严重;长期放置易老化。这些缺陷影响了PAM的广泛应用[5-7]。

PAM反相乳液韦斯派克-12(简称vispac-12)是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为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的性能良好的钻井液增黏剂。

本文主要研究工业用PAM反相乳液vispac-12在钻井液中的滤失量、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等流变性参数,观察其流变性,并对其在钻井液中的耐温耐盐性能进行测定[7-10]。

(1)在淡水基浆、盐水基浆、饱和盐水基浆、复合盐水基浆中分别加入1%、2%、3%的vispac-12,测其流变性。

(2)在淡水基浆中测vispac-12的耐温性,分别经过130 ℃、150 ℃热滚后,观察去流变性和滤失量,判断聚合物是否破坏。

(3)在盐水基浆、饱和盐水基浆、复合盐水基浆中分别加入1%、2%、3%的vispac-12,并分别经过130 ℃热滚后,观察去流变性和滤失量,判断聚合物是否破坏,测其耐盐性。

1 试验部分

1.1 基浆的配制

量取400 mL蒸馏水置于杯中,加入0.96 g无水碳酸钠及16 g钻井液试验用的钙膨润土。用高速搅拌器搅拌20 min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在高速搅拌5 min后,按SY/T 5621《钻井液现场测试 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的规定测定基浆性能[11]。

1.2 在淡水基浆中的性能测定

1.2.1 常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4杯基浆,分别向基浆中加入0、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1.2.2 高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3杯基浆,分别向基浆中加入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然后放入滚子炉中,在130 ℃恒温滚动16 h后,取出样品放至室温,再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改变滚子炉中的温度为150 ℃,重复上述试验。

1.3 在盐水基浆中的性能测定

1.3.1 常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3杯基浆,加入16 g氯化钠,高速搅拌20 min,于室温下养护24 h,分别向基浆中加入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1.3.2 高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3杯基浆,加入16 g氯化钠,高速搅拌20 min,于室温下养护24 h,分别向基浆中加入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然后放入滚子炉中,在130 ℃恒温滚动16 h后,取出样品放至室温,再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1.4 在饱和盐水基浆中的性能测定

1.4.1 常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3杯基浆,加入130 g氯化钠,高速搅拌20 min,于室温下养护24 h,分别向基浆中加入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1.4.2 高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3杯基浆,加入130 g 氯化钠,高速搅拌20 min,于室温下养护24 h,分别向基浆中加入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然后放入滚子炉中,在130 ℃恒温滚动16 h后,取出样品放至室温,再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1.5 在复合盐水基浆中的性能测试

1.5.1 复合盐水基浆的配制

复合盐水基浆:在1 L蒸馏水中加入45 g氯化钠、5 g无水氯化钙、13 g氯化镁、150 g钙膨润土和9 g无水碳酸钠,高速搅拌20 min,于室温养护24 h。

1.5.2 常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3杯复合盐水基浆,分别向基浆中加入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1.5.3 高温下的性能测定

取3杯复合盐水基浆,分别向基浆中加入1%(4 g)、2%(8 g)、3%(12 g)的vispac-12,用电动搅拌器搅拌4 h后,于25±3 ℃下密闭养护24 h。之后高速搅拌5 min,然后放入滚子炉中,在130 ℃恒温滚动16 h后,取出样品放至室温,再高速搅拌5 min,按SY/T 5621的规定测定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滤失量。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vispac-12在淡水基浆中的性能测定

表1 淡水基浆中流变性和滤失量随vispac-12加量的变化Table 1 The changes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iltration loss in freshwater base slurry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vispac-12

注:FL—滤失量;AV—表观黏度;PV—塑性黏度;YP—动切力。热滚为130 ℃。

由表1可知,在淡水基浆中,基浆的表观黏度是11 mPa·s,加入1%的vispac-12后其表观黏度增加为25 mPa·s,表现出良好的增黏效果。当vispac-12的加量为2%时,基浆的表观黏度增加到48 mPa·s,已经满足增黏剂用钻井液所需。当vispac-12的加量为3%时,基浆的表观黏度已经达到62.5 mPa·s,这说明vispac-12的增黏效果很好,具有很好的增黏能力。热滚130 ℃,vispac-12加量为2%的基浆就能达到基本要求,说明vispac-12在淡水基浆中有良好的耐温效果。而滤失量由vispac-12加量1%的22 mL到vispac-12加量2%的13 mL,滤失量减少,说明该基浆的降滤能力较好,基本上已经达到钻井液用增黏剂所需。

2.2 vispac-12在盐水基浆中的性能测定

表2 盐水基浆中流变性和滤失量随vispac-12加量的变化Table 2 The changes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iltration loss in saltwater base slurry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vispac-12

注:FL—滤失量;AV—表观黏度;PV—塑性黏度;YP—动切力。热滚为130 ℃。

由表2可知,在盐水基浆中,加量1% 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为10 mPa·s、塑性黏度为8 mPa·s、动切力为2 Pa;加量2%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为20 mPa·s、塑性黏度为11 mPa·s、动切力为9 Pa。由于基浆的表观黏度比较小,因此没有进行热滚和滤失量的测定。加量3%vispac-12的基浆已经达到钻井液的性能要求,其表观黏度为28 mPa·s、塑性黏度为20 mPa·s、动切力为8 Pa,热滚130 ℃后基浆的表观黏度为21 mPa·s、塑性黏度为17 mPa·s、动切力为4 Pa,滤失量是24 mL。

2.3 vispac-12在饱和盐水基浆中的性能测定

表3 饱和盐水基浆中流变性和滤失量随vispac-12加量的变化Table 3 The changes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iltration loss in saturated saltwater base slurry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vispac-12

注:FL—滤失量;AV—表观黏度;PV—塑性黏度;YP—动切力。热滚为130 ℃。

由表3可知,在饱和盐水基浆中,加量1%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为19 mPa·s、塑性黏度为13 mPa·s、动切力为6 Pa;加量2%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为29 mPa·s、塑性黏度为11 mPa·s、动切力为7 Pa;加量3% 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为39 mPa·s、塑性黏度为30 mPa·s、动切力为9 Pa。3种加量均基本达到钻井液性能所需。热滚130 ℃后,基浆的表观黏度为20 mPa·s、塑性黏度为11 mPa·s、动切力为9 Pa,仍达到钻井液性能所需,说明vispac-12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效果。

2.4 vispac-12在复合盐水基浆中的性能测定

表4 复合盐水基浆中流变性和滤失量随vispac-12加量的变化Table 4 The changes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iltration loss in the composite brine base slurry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vispac-12

注:FL—滤失量;AV—表观黏度;PV—塑性黏度;YP—动切力。热滚为130 ℃。

由表4可知,在复合盐水基浆中,基浆的表观黏度为10 mPa·s、塑性黏度为4 mPa·s、动切力为6 Pa;加量1% 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为19 mPa·s、塑性黏度为9 mPa·s、动切力为10 Pa,说明在复合盐水基浆中,vispac-12加量少许就有很好的增黏效果。加量2%vispac-12时,基浆已经达到钻井液性能要求,其表观黏度为36 mPa·s、塑性黏度为27 mPa·s、动切力为9 Pa。这说明vispac-12具有较好的增黏效果和耐温耐盐性。

2.5 vispac-12耐温性的测定

由表5可知,在淡水基浆中,加量1%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为25 mPa·s,已达到钻井液性能所需。加量2%vispac-12的基浆在130 ℃热滚后的表观黏度为31 mPa·s,已达到钻井液性能基本要求;热滚150 ℃后,vispac-12的加量仍然使基浆基本达到钻井液性能所需。加量3% vispac-12,热滚前,基浆的表观黏度为63 mPa·s、塑性黏度为34 mPa·s、动切力为29 Pa;热滚130 ℃时,基浆的表观黏度为45 mPa·s、塑性黏度为36 mPa·s、动切力为9 Pa,滤失量为12 mL;热滚150 ℃时,基浆的表观黏度为37 mPa·s、塑性黏度为28 mPa·s、动切力为9 Pa,滤失量为15 mL,表观黏度下降很少,而滤失量下降较多,这说明vispac-12确实有很好的耐温效果。

表5 淡水基浆中不同热滚温度下流变性和滤失量随vispac-12加量的变化Table 5 The variation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iltration loss in freshwater under different hot rolling temperature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vispac-12

注:FL—滤失量;AV—表观黏度;PV—塑性黏度;YP—动切力。热滚为130 ℃。

3 结论

(1)本文通过对含不同加量的反相乳液vispac-12的基浆的流变性和滤失量的测定及其耐温、耐盐性的研究,得出了vispac-12的增黏好,有利于调整合适的钻井液流变性,提高钻井液携带岩屑、清洗井眼的能力;其耐温耐盐效果好,抗高温稳定性强,可用于深井勘探开发。

(2)在淡水基浆中,随加入的反相乳液vispac-12的量的变化,滤失量明显变化,说明vispac-12的降滤能力较好,有利于保持和提高黏土颗粒的含量,形成致密的泥饼,巩固井壁和防止卡钻事故发生。

(3)反相乳液vispac-12在盐水基浆、饱和盐水基浆、复合盐水基浆中也有很好的增黏效果,基本上加量3%vispac-12的基浆的表观黏度都能达25 mPa·s以上。

这些结果表明,反相乳液增黏剂具有较好的增黏、降滤失能力,耐温耐盐性能好,反相乳液在实际油田应用中会有很好的效果,满足更多复杂情况下钻井用钻井液的要求。

[1] 付美龙,唐善法,黄俊英.油田应用化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34-243.

[2] 刘卫红,许明标.油田应用化学一种用作钻井液增黏剂的反相微乳液的性能研究[J].油田化学,2013,30(3):327-330.

[3] 苗海龙.高温高压高含硫化氢气田储层钻开液研究和应用[J].非常规油气,2017,4(5):83-87.

[4] 黄玉洪.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05,34(1):56-59.

[5] 王宝堂.纳米钻井液技术现状[J].非常规油气,2016,3(5):134-138.

[6] 彭双磊,刘卫红,冯雪钢,等.AA/AM反相微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4):57-59.

[7] 钱晓琳,于培志,王琳,等.钻井液用阳离子聚合物反相乳液的研制及其应用[J].油田化学,2008,25(4):297-299.

[8] 姜晨钟,陈新刚,章君.耐温耐盐型聚丙烯酰胺研究进展[J].应用科技,2000,27(8):27-28.

[9] 李晓,张卫英,袁惠根.反相微乳液聚合机理及模型化处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69-73.

[10] 王风贺.反相微乳液法制备聚丙烯酰胺[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153-156.

[11] 赵明,李鸿洲,张鹏云,等.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一丙烯酸铵共聚物[J].石油化工,2008,37(2):153-156.

[12] 陈庭根,管志川.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100-115.

猜你喜欢
基浆搅拌器表观
高温下润滑剂致使钻井液起泡的原因研究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对钻井液用降黏剂评价标准的认识和室内研究
钢结构表观裂纹监测技术对比与展望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解析搅拌器在原油储罐中的应用及发展
盐水钻井液pH值影响因素和缓冲方法研究
灵活变化的搅拌器
新型搅拌器三维流场基础上改进
赛莱默发布一款全新的高效低速潜污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