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8-05-03 17:08
南方周末 2018-05-03
关键词:古籍古建筑古巴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

“疯狂”教育不可取

回应“‘望子成龙不丢人”

2018年4月26日《南方周末》评论版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普遍的心理和期许,本身无可厚非,应该不存在丢人或不丢人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心态和方式。一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命题已然让许多家长争先恐后投入早教,勒紧裤带上各类培训班、参加各类竞赛、进军各种电视秀……以致孩子被挤压得苦不堪言,少数甚至走上极端,一些家长也患上了焦虑症。难怪世人都说现代教育进入了一个“拼爹”时代。孩子成长有自身规律,学校教育有自身的优势,相信学校、相信老师才是主流。毕竟多数孩子的家庭还不算美式中产,毕竟多数孩子没有博士爹、博士妈。部分家庭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和知识优势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培养“牛娃”那是个体的事,但不应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倡导和风向标。

湖北丹江口❘舒毅❘公务员

创办“修旧”学校

回应“劳尔的古巴”

2018年4月19日《南方周末》天下版

古巴老建筑众多,为了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参观,展示老建筑的风采,在修复老建筑时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该国专门创办了一所“修旧”学校培养能操作旧工艺的人才,这一举措对我国也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国现在还有大量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已腐朽不堪,急需维护和保护。古建筑大都是木结构,可是现在房子大多是水泥建筑,随着老一代传统木匠逐渐逝去,懂得古建筑工艺的人也在渐渐减少。这种情况在古籍修复中也存在,由于纸张本身的质量原因,加上古籍印刷时间久远,虫蛀、纸张老化破损等诸多原因,有很多珍贵的古籍处于消亡的边缘,亟待修复。可是我国古籍修复人才数量极少,导致供不应求,修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古籍消亡的速度。为此,我国可以借鉴古巴的做法,创办若干所“修旧”学校,专门培养古建筑、古籍修复等方面的人才,既是为了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同时也适应了社会需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江西南昌❘陶家柳❘江西师大档案馆

儿童表演服循环用

不少中小学举办运动会或节庆活动,孩子们几乎每次都穿表演服。一般来说,班级家委会统一代买一套,用于班级入场式。学校的社团(可能有校外资助)也会下发一套,用于专门的节目演出。这些表演服是为了孩子们有更好的出场效果特意准备的,不适合日常穿着。每次活动结束后,表演服拿回家就成鸡肋。穿不了,扔了可惜,放着没用。学校认真筹备、隆重举办活动,是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家长们也都愿意支持。可是,那么多学校、那么多孩子,年年如此,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就严重了。能否请相关部门,通过建立表演服流动及捐赠平台等方式,使之循环使用呢?这样既让孩子们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成长,又不增加环保负担。

上海❘朱可逸❘教师

小学生读报好处多

我发现身边许多小学生天天都用手机或电脑上网。说实话,网上新闻传递速度的确比报纸快得多,新闻多得数不胜数。可是,网上的一些信息属于小道消息,还有些不适合我们这种年龄阅览的新闻。但报纸是经过报社的记者、编辑、总审精心挑选出来的新闻或资料,相对比较真实可靠。看报能使人心沉下来,更加认真地阅读,遇到好文章时也能剪下保存起来。看手机或电脑时,大多数人囫囵吞枣阅览一遍,经常让人心浮气躁。虽然遇到好文章能放进“收藏夹”里,可是之后还会再去阅览吗?报纸上的新闻、作文或者健康知识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由作者们认真细致地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创作出来。比如上周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之前我每天都认真读报有积累,很快就完成了作文。我写完后发现其他同学还挠头思考没有头绪。看报使我的知识面扩大了,朋友也多了,谈论的内容也广阔了。看报最大的一个好处是——你会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拿起报纸吧,它是滋养成功的一口甘泉。

湖南长沙❘彭子顺❘小学六年级

猜你喜欢
古籍古建筑古巴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中国古建筑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古巴经济衰退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